移木立信原文及译文

作者&投稿:锐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徙木立信论翻译白话文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

徙木立信译文
宣布能搬动木杆者将获得五十镒黄金。这时,一位勇敢者站出来,他成功地将木杆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即兑现承诺,赏赐了他五十镒黄金,以此证明他的承诺绝无虚假。此举不仅消除了人们的疑虑,也为他即将实施的变法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随后,商鞅正式颁布了他的革新法令,以此向全国展示了他的决心和信用。

徙木立信的少年是谁
卫鞅,即商鞅。徙木立信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原为卫国公子,后仕秦受到秦孝公的重视,两次变法,使秦国很快国富民强,使当时先进的封建制度在秦国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发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

“徙木立信”是什么意思?
徙木立信的意思如下:1、“徙木立信”指通过使人搬动木头而树立威信,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威信。徙木立信,读音:[xǐmùlìxìn]造句:1、今天老师上课讲了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2、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舌而讥矣。呜乎!吾欲无言。“徙木立信”出自《史记...

《徙木立信》在括号内补出省略部分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徙木立信:法令已经完备...

求《移木之信》的译文!
移木立信 目的是:言出必行才能取信于民。移木立信:春秋时代,商鞅要推行改革,又害怕人们不信赖改革的措施,于是就令人在城的南门立一并不沉重的木头,贴一告示:将其移动到北门者奖赏十金。人们议论纷纷,并表示出难以置信,没有人动。这时,商鞅将奖金数额涨为50金,终于有那么个愿意一试的人,...

中华传统美德—(信)的有关篇章,历史人物,故事,格言警句,理解感悟,运用...
商鞅的立木取信 立木取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

商鞅徙木立信论译文
阅读史书中的商鞅徙木立信故事,我不禁感叹于我国古代统治者为树立诚信所做的努力,以及民众长期的懵懂无知。法律,本应是带来福祉的工具,若其公正且有益,民众自然会全力维护并期待其实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信任是基础,好的法律自然赢得信赖,反之则会遭到抵制。商鞅在秦孝公时代,面对动荡的中原局势和...

这首诗歌赞颂的人物是谁?适中的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借鉴意...
徙木为信 原文: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译文: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

关于诚信的整首古诗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译文:从古以来统治人民在于信诚,一言为重百金为轻立法严明。现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诋毁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坚决施行。

农甄15873422894问: 徙木立信 全文翻译 -
曲阳县复方回答: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徒木立信: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 [编辑本段]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

农甄15873422894问: 【甲】徙木立信 《史记》 令既具①,未布,(商鞅)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②,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 -
曲阳县复方回答:[答案]1.(1)①已经 ②答应③被2.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3.(1)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2)唉,不守信用的弊端到了此种地步,难道不重要吗?4.甲文中的商鞅采用立木的方法来取信于民,乙文中的商鞅言而不信,用设宴的方法俘虏对手公子昂...

农甄15873422894问: 徒木立信古文翻译 -
曲阳县复方回答:[答案] 徒木立信: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 当年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

农甄15873422894问: 徙木立信 -
曲阳县复方回答:[答案] 译文: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

农甄15873422894问: 徙木立信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曲阳县复方回答: 作用:表明政府改革的决心,树立政府有信用的形象.从而减轻变法阻力. 这个典故又称作“徙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

农甄15873422894问: 徙木立信文言文的断句 -
曲阳县复方回答:[答案]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农甄15873422894问: 《史记故事:列传篇(上)》关于诚信的典故中 -
曲阳县复方回答: 这个典故叫 徒木立信 直接翻译就是 用搬木头的方式来树立信用

农甄15873422894问: 徒木立信的启示是什么? -
曲阳县复方回答:[答案] 1从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证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凡从政者必须牢记这一道理,切实做到“取信于民”. 2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国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