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牙之利的之的用法

作者&投稿:前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动词活用示例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匪的选罚》)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 ③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可以看出,这类例子中的定语一般是由形容词担任,反过来说,由形容词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如果后置,通常组成“中心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翻译 这句话出自哪里全文是什么
1、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2、出自《劝学》【作者】荀子。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出自何文,何篇...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而莫之夭阏者”中“之”的意思是什么?
该句出自庄周的《逍遥游》,前后文是“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注释】:夭:挫折;阏:阻止;莫:不定代词,没有人,没有谁。该句意为:没有谁能够阻止它。《逍遥游\/节选》作者:庄周 (先秦)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什么句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什么句式:并列句式。

荀子劝学中的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

文言文 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

怎样翻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_百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的代表作,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

劝学文言文的重点句
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释义: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却能吃泥土,向下却能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11.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释义: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黄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4...

穰明18639311129问: 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 -
南川区中诺回答:[答案]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

穰明18639311129问: 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 -
南川区中诺回答: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标志)句中两个“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穰明18639311129问: 文言文中之字用法 -
南川区中诺回答:[答案] 1 作动词,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 ...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

穰明18639311129问: 之的用法 比如助词代词什么地 -
南川区中诺回答:[答案]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又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

穰明18639311129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词类活用 -
南川区中诺回答:[答案] 这个句子没有词类活用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标志)

穰明18639311129问: 古汉语中之的用法有哪些?最好带举例,:) -
南川区中诺回答:[答案]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可谓灵活,很多学生都难以分析其用法.靠死记一些例子,但过些日子又忘了.如何容易又方便的掌握,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作出简要介绍,即运用句子结构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有一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谓前是...

穰明18639311129问: “之”的用法 -
南川区中诺回答: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

穰明18639311129问: 解释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 3... -
南川区中诺回答:[答案] 答案: 解析: 1-2:助词,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3-4: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穰明18639311129问: 《兰亭集序》中的“之”字用法逐个翻译 -
南川区中诺回答:[答案]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 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4、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

穰明18639311129问: 虫引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
南川区中诺回答:[答案] 结构助词,无实际意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