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比喻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令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烛影斧声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
此时殿内响起一片万岁、谢恩之声。赵光义见此,心中感叹:今日方知天子之威仪啊!典礼既成,丹陛大乐一齐奏响,乐声响彻九重,禁城内外。正当赵光义浮想联翩、神思飞跃之时,蓦然见皇太子德昭闯进殿来。他心头一惊,但随即装出一副慈祥的面容:“皇侄不待宣召,上殿为何?”德昭见赵光义身穿黄袍,高坐于...

烛光斧影是怎么回事?
一是赵匡胤死时的“烛光斧影”。按说宫廷礼仪,赵光义是不可以在宫里睡觉的,他却居然在宫里睡觉。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诉人们,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血腥谋杀。二是王继恩假传圣旨。王继恩有何胆量,敢违背宋皇后...

宋太宗赵光义实为簒谋。从“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分析
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史称宋太宗。但是关于他皇位取得的合法性却大大存疑。各种史料表明,他的皇位的取得实属簒谋。本文就以“烛影斧声”之谜和“金匮之盟”分析宋太宗皇位取得的非法性。公元976年,十二月十九日晚上,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宋太祖召赵光义入宫,酌酒对饮。宋太祖摒弃左右,只留兄...

赵匡胤说的好做好做是什么意思
三更时分,屋里便传来斧子敲地的声响,而且清楚地听到太祖大声说道:“好做好做”。之后,屋内便静了下来,赵匡胤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这天晚上,赵光义留宿寝宫,黎明时分,赵光义走出来宣称太祖驾崩了,并说太祖遗嘱让他继承皇位,当天他便登基称帝了。这就是历史上的“烛影斧声”的由来。

"烛光斧影”中,赵匡胤对赵光义说"好为之″。是什么意思?
“烛光斧影”(又做烛影斧声)发生的经过。司马光的《湘山野录》记载,开宝九年十月,其时天寒地冻,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入寝宫,并斥退旁人,只兄弟互饮。殿外伺候人员只从窗户蒙纸上看到赵匡胤拿着斧头挥舞,而赵光义却在不停的躲闪的影子,并有听得赵匡胤说“好为之”。第二天即传出赵匡胤已经驾崩...

“烛影斧声”的真实性如何
这一段文字出现的比较早,主观成分也似乎较少,然而却留下了许多疑团:赵光义不可在宫里睡觉,却居然在宫里睡觉;宦官、宫女不应该离开皇帝,却居然全数离开,忙乱的人影,奇怪的斧声,以及赵匡胤含义不明的“好做、好做”的呼喊……无异于告诉了人们,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血腥谋杀。目的:当然是为了...

到底是斧声烛影还是斧影烛声
“斧声烛影”:宋太祖赵匡胤猝死之谜 赵匡胤并没有来得及完全统一中国。灭掉南唐之后,赵匡胤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再一次北征,打算灭掉北汉,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公元976年八月,他以党进、潘美、杨光义为将,分兵三路北伐,沿途屡挫北汉军队。十月底,宋军已经攻到了北汉首都太原城北,眼见北汉可灭...

“斧声烛影”由何而来?
说的是这四位皇帝无论文才武功,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这段故事的主角就是四人之一的宋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荡平割据,一统天下,扫除五代弊政,拨乱致治,雄视一时。关于他的故事流传的也非常多,如“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可是关于“斧声烛影”的故事,了解的人便不...

北宋烛影斧声中,赵光义有没有杀兄篡位?太祖儿子到了二十六岁未立为太子...
这个是个未解之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赵匡胤是突然暴亡的,而且临死前是跟赵匡胤在一起的。而且赵匡胤死了,他没有通知任何人,而且皇后通知他,他佯装从自己府邸去看以死去的赵匡胤。赵匡胤死后他继承了帝位,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到处找证据自己继承皇位是顺理成章的,感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

宋太祖赵匡胤如何而死?司马光笔下早有端倪,或许和“斧声”无关呢?
影视剧剧照,形影不离的赵氏兄弟 赵匡胤暴毙之后,一路伴随兄长登基的赵光义上位了。史书上虽然将此次上位轻描淡写,但相信彼时的气氛应该是波云诡谲的,大家也不敢说也不敢问,反正都是老赵家的那些事儿。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死因。赵匡胤:我想“斧声”不是我的死因 关...

辟华15217321709问: 斧声烛影是什么意思 -
获嘉县利加回答: 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经过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

辟华15217321709问: 宋太宗和宋太祖共争一女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 -
获嘉县利加回答: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 对此事件史料记载不一,争论一直存在. 若有用,望采纳,谢谢.

辟华15217321709问: 简要说明“烛影斧声”是怎么回事? -
获嘉县利加回答: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辟华15217321709问: 历史上斧声烛影是什么典故?
获嘉县利加回答: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世人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

辟华15217321709问: 烛影斧声是什么典故 -
获嘉县利加回答: ?烛影斧声,是指宋开宝九年,宋太祖赵匡胤大病,召弟弟赵光义议事,两人屏蔽左右,席间有人看见烛光下赵光义时而离席,有躲避的动作,又听见太祖拿斧子砸到地上,并大声说:“好为之”.后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后世就将宋太祖与...

辟华15217321709问: “斧声烛影”是怎么一回事?
获嘉县利加回答: “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与宋太宗皇帝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宋太... 烛影摇晃中,模模糊糊地看到赵匡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乎在躲避和i射绝什么,...

辟华15217321709问: 首字是烛的成语 -
获嘉县利加回答: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炳烛夜游 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辟华15217321709问: 斧声烛影是怎么回事 -
获嘉县利加回答: 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辟华15217321709问: 玉斧在宋朝是什么含义?烛影斧声中的玉斧是做什么用的? -
获嘉县利加回答: 玉斧是太祖皇帝最心爱的一件饰物,相当于太祖皇帝的信物,时常拿在手中,类似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佩剑,康熙皇帝扳指一样的一种“如朕亲临”可以代表皇帝行使权利的一种信物,至于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

辟华15217321709问: 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的烛影斧声指的是怎样的一段历史
获嘉县利加回答: 《续湘山野录》记载,“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后世有人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难脱弑兄之嫌 参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