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名词解释是什么

作者&投稿:油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事法律事实名词解释
民事法律事实名词解释是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1、客观现象能否成为法律事实,取决于法律的规定。2、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事件是指与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事实;行为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事实。行为可以分为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3、法...

民法学名词解释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学是研究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现象和民法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民法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民法学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于正确制定民事立法,指导司法审判实践,提高人们的法治思想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无效法律行为名词解释
法律行为的无效是指法律按照一定的标准(条件)对于已成立的法律行为进行评价后所得的否定性结论。也就是说,法律行为因不具备生效条件而使得当事人预设的法律后果不能发生。无效的法律行为一般包括:①违反法律强制规定的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道德的行为,在有些国家中也包括不遵守法定形式的行为。

诺诚性法律行为的名词解释
诺成性法律行为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亦即只要双方达成协议,民事法律行为即可成立并发生效力,至于交付实物,是履行义务的问题,不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绝大多数民事法律行为都是诺成性法律行为。诺成性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法律行为的区别:1、实践性法律行为是双方意思表...

名词解释无效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指欠缺法律行为根本生效要件,自始、确定和当然不发生行为人意思之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民法通则第58条第2款规定: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其含义是:(1)自始无效。无效民事行为之无效,自行为开始起发生,该行为之意思,从开始起就不被法律所认可。(2)当然...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名词解释
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行为中附有一定的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或者消灭前提的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

旅游政策与法规名词解释有哪些,就是解释一些专业词语
1、旅游法律关系是指基于法律事实,由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旅游权利的含义包括:一是旅游法律关系主体可以依法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二是主体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3、义务是法律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

经济法律行为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其他回答 经济法律行为这个词现在都还有争议,那么怎么会有表现形式呢? 沈冬军 | 发布于2010-07-16 举报| 评论 0 0 为您推荐: 什么是经济法律行为 经济调整的具体对象 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经济法律行为的分类 经济法的名词解释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经济法律行为构成要件 经济法代理的种类 经济...

法律知识名词解释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并由司法机关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例如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的统称。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

表意行为名词解释
表意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通过意思表示而进行的活动,也就是民事法律行为,如登记结婚、订立合同等。表意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旨在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又称法律行为,是最大量地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 表意行为是和行为人的主观意愿相联系的,...

塞静17753529249问: 什么是法律行为 -
澳门特别行政区源首回答: 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法律行为包括直接意义上的作为,也包括不作为( 即对于一定行为的抑制).通常又...

塞静17753529249问: 法学名词解释:法律行为;罪行法定原则;回避;违约责任 -
澳门特别行政区源首回答: 1.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和属性,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2.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3.回避:回避原则是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而不得办理该案件.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发生偏见,以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 4.违约责任,又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同违反合同所应承担的责任.

塞静17753529249问: 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 -
澳门特别行政区源首回答: 《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属于合法民事行为.

塞静17753529249问: 委托的事物可以是法律行为中的“法律行为”是什么意思? -
澳门特别行政区源首回答: 受法律调整的能设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塞静17753529249问: “法律价值”和“法律行为”的名词解释 -
澳门特别行政区源首回答: 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法律行为包括直接意义上的作为,也包括不作为(即对于一定行为的抑制).通常又把前者称为积极的法律行为,后者称为消极的法律行为.

塞静17753529249问: 什么是公法行为?什么是法律行为?什么是事实行为?还有什么行为?求举例说明谢谢 -
澳门特别行政区源首回答: 公法行为,比如行政处罚,罚款.法律行为,比如你跟别人签订合同就是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比如死亡这个事实,可以引起继承法律关系的发生.还有准法律行为.

塞静17753529249问: 有关法律行为概念的问题 -
澳门特别行政区源首回答: 这位朋友,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回答:第一、您说的没错,这确实不是法律行为.但为什么该行为,不具备法律行为的属性及特征?很简单,你忽略了法律(行为)的范围,即该行为是否受制于法律的规范,“跳舞”此种为不属于法律的调整范围.第二、虽然跳舞本身不是法律行为,但却基于自身意识而实施的行为,且不违反法律规定,是因此公民实施该行为,从法律层面讲,属于自由权的具体体现(如:你去郊游,不是法律行为,但受法律保护).如果有人侵犯该权利,则是对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侵犯,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

塞静17753529249问: 名词解释:事实行为,法律行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除斥期间 -
澳门特别行政区源首回答: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对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的结果可能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进行诉讼的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相对应.除斥期间指民法对形成权行使的时间限制,其与诉讼时效存在相似之处,但又有根本的不同,必须严格区别两者的界限.中国现行民事立法中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尚有不少缺陷,有待完善.

塞静17753529249问: 分不清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谁能帮我举些例子,它们一般是包含哪些行为?意思表示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
澳门特别行政区源首回答: 意思表示,简单通俗来讲就是当事人将自己想要实现的私法效果表示出来.法律行为也即民事行为,基于意思表示于外、产生一定的民事法律效果.例如,合同行为,处分行为,婚姻行为,收养行为,遗嘱行为,代理行为等. 事实行为,则是非意思表示行为,由法律直接规范,排除当事人意思自治.例如,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先占,侵权行为,违约行为,创作,发明行为等.能看懂吧?

塞静17753529249问: 哪些是常见的民事法律行为 -
澳门特别行政区源首回答: 你好,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旨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凡符合这个定义的都属于,其重点在该主体有无意思表示,这是区别事实行为的重要特征.而意思表示,则是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之意思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人做这个行为是否按其主观意愿并表达出这种意愿.常见的有要约、承诺、赠与等.希望能帮助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