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周制度论在哪本书中

作者&投稿:凤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殷周制度论的周之制度典礼
周之制度典礼,乃道德之器械,而尊尊、亲亲、贤贤、男女有别四者之结体也,此之谓民彝。其有不由此者,谓之非彝,《康诰》曰:“勿用非谋非彝。”《召诰》曰:“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非彝者,礼之所去,刑之所加也。《康诰》曰:“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愍不畏死,罔...

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 说明王国维认为现有宗法制,后才有分封制,故本题选择B。A说法明显错误;B材料中没有提及;D不符合王国维的观点。

高分求殷周制度论译文
这篇表面在讨论殷周制度的史论,实则寄寓了先生一生抱有的政治理念,先生制此文之本 意,实在於此,吾决非穿凿附会之言也,兹篇所论,皆有事实为此之根据,试略论述之。 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故衡利而取重,挈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而此制实在周公定之。是周人改制之最...

殷周制度论的为人后者为之子,亦由嫡庶之制生
)其于大甲、大庚之间不数沃丁,是大庚但后其父大甲,而不为其兄沃丁后也。中丁、祖乙之间不数外壬、河亶甲,是祖乙但后其父中丁,而不为其兄外壬、河亶甲后也。又一条曰:“囗祖乙(小乙)、祖丁(武丁)、祖甲、康祖丁(庚丁)、武乙衣。”(《书契后编》卷上,第二十页,...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
为了改变这种政治上的松散的状况,西周实行了分封制。故选B。A项错误,无法体现出材料中的君臣关系;C项是西周实行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宗法制是为了保障西周分封制的;D项是在秦朝实行的制度。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

儒学三千年:中国历史背后的文化密码
思索的结果是我们看到中国历史至此出现了第一次大的转折,根据王国维先生《般周制度论》的研究,就是一个全新的宗法社会体系由此建立了起来。其要点有:立子以嫡的嫡长子继承制,比较稳妥地制定了一个政治权力传承、经济财富继承的基本规则;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又衍生出一系列宗法社会规则,诸如尊尊、亲亲、长长、男女...

殷周制度论的由是制度,乃生典礼
由是制度,乃生典礼,则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是也。凡制度典礼所及者,除家法、丧服数大端外,上自天子诸侯,下至大夫士止,民无与焉,所谓“礼不下庶人”是也。若然,则周之政治,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设,而不为民设乎?曰,非也。凡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者,以为民也,有制度...

高分求殷周制度论译文
《书•多士》所:“夏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当年夏的官员被选在殷的王庭,在百官之中都有职事)应该是事实。所以夏、商更替之间政治文化变革,不像殷周之间的剧烈。殷周之间的大变革,从表面上看,不过是一姓一家的兴亡和都城的转移;但从深处来说,则是旧制度的废弃和新制度的兴起,旧文化的废弃和新文化...

从殷周开始中国古代有哪些文化
开始从神本向人本的转化:《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提倡“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阴阳五行思想。阴阳,原指自然现象,向日为阳,背...

殷周制度论的殷以前无嫡庶之制
颛顼者昌意之子,帝喾者玄嚣之子也;厥后虞、夏皆颛顼后,殷、周皆帝喾后。有天下者,但为黄帝之子孙,不必为黄帝之嫡。世动言尧、舜禅让,汤、武征诛,若其传天下与受天下有大不同者。然以帝系言之,尧、舜之禅天下,以舜、禹之功,然舜、禹皆颛顼后,本可以有天下者也;汤、武之代夏、...

越牧15340986877问: 《殷周制度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殷周制度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疏附县橘红回答: 《殷周制度论》是我国著名古史研究专家王国维晚年的力作,撰写于公元 1917年.文章认为,周朝之所以定天下,是因其制度开始的,周人之制度异于 商者有三:其一是立子立嫡之制度;其二是庙数之制;其三是同姓不婚制.王 国维断定,周朝的典礼为“道德之器械”,周礼是“尊尊、亲亲、贤贤、男女有 别四者之结体”,“然尊尊、亲亲、贤贤此三者,治天下之通义也”.在文章中, 25S王国维考证出我国历代皇位的“传子之制”始于周朝,并充分肯定了这一制度 的历史进步性,认为其可以达到平息争斗,使社会稳定的目的.王国维在《殷 周制度论》还进一步考证了中国宗法制度产生的原因,认为其本在于“嫡庶之 制”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是我国古史研究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越牧15340986877问: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 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 -
疏附县橘红回答:[选项] A. 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 B. 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 C. 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 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越牧15340986877问: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 -
疏附县橘红回答: B试题分析:从材料“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商朝末年,天子与诸侯之间尚未有君臣之分,只是联盟的关系.为了改变这种政治上的松散的状况,西周实行了分封制.故选B.A项错误,无法体现出材料中的君臣关系;C项是西周实行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宗法制是为了保障西周分封制的;D项是在秦朝实行的制度.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越牧15340986877问: 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此处“都邑之转移”应是指政治中心 -
疏附县橘红回答: 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殷”指商朝,其政治中心在今河南安阳附近,“周”指西周,其政治中心在今陕西西安一带.这两个地方都位于黄河流域,“都邑之转移”是指政治中心由东方转移至西方.

越牧15340986877问: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 -
疏附县橘红回答: B试题分析:理解周朝“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的含义,古代“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也就是分封制,形成的是天子是君主,诸侯是臣民的等级制度.对应分析备选项中的各项制度,A强调的是世世代代的继承,C也是一种继承关系,主要是嫡长子继承制,D时间不符合,正确答案为B项. 点评:本题的难点在材料的理解上,抓住关键词理解主要内容.用时间方法只能排除D,所以要求学生做题时主要对主要信息的提取,也要求学生加强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还可以考查分封制的分封对象以及意义等.

越牧15340986877问: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 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 - -----立贤之利过于立 -
疏附县橘红回答: 天子诸侯的传承,是通过法统立长子和立嫡子来确定的.(虽然)立贤良的人的好处超过立嫡子,人的使用才能优于资格,之所以不用这个方法(即立贤不立嫡长,用人只看才能不看资格这个情况)来替代,是因为这样一来容易发生争执,这个坏处不可胜数.

越牧15340986877问: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 -
疏附县橘红回答: 答案D 材料主要说殷周时期王位如何世袭,一是立嫡一是立贤,立贤优于立嫡,但殷周还是立嫡,原因是立贤“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相反就是立嫡具有优越性.

越牧15340986877问: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 -
疏附县橘红回答:[选项] A. 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 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D.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越牧15340986877问: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 -
疏附县橘红回答:[选项]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