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得之的之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霍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之字的文言文解释
水陆草木之(的)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主谓之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语助,表限制、可译为的。下同)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为了强调宾语...

之在文言文多种释义加例句
则甚 zéshèn[what for] 做什么。 2. 谁有文言文常见的字,字+意思+解释+例句 实词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衣食所安。 (养)2、卑非天质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犹得备晨炊( 准备)4、被被于来世( 影响)皆被绮...

“言之”是什么意思?
言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这些意义还存在于“言论、言语”等词语的义素中。言是汉字部首之一。言用作左旁时简化为“讠”。用言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三类:1.表示言语行为,如:语、谈、...

翻译文言文此言得之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二、译文: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

之屋是什么意思文言文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

至之言之者至也,之也者之乎也的之是什么意思?
有的把“之”作动词“到”,把“至”译为“极点”;有的把“之”作结构助词“的”,把“至”译为“极点”。出自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之:代词,它。”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思: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原文节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之是什么意思
之[zhī ]:结构助词,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变成偏正结构。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希望你详细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注释:①倍(背弃;背叛.后作"背")这是通假字 ②徳:恩德 出自《鸿门宴》。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的之是什么意思
之的释义:1、往:由京~沪。君将何~?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5、用...

“耳得之而为声”的“之”是什么意思?
“耳得之而为声”的之,指代的是江上之清风,风刮的声音。“耳得之而为声”一句出自《赤壁赋》原文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释义: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甄博15565739843问: 一词多义 得此言得之得道多助两句中的“得”分别是什么意思? -
银川市别嘌回答:[答案]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

甄博15565739843问: “较秦之所得”中“之”的用法 -
银川市别嘌回答: 所得意为得到的东西,为名词,而秦也是名词,故之应该是助动词“的”的意思 ,好像是高二的语文课本上的苏洵的《六国论》 以下是《六国论》的之:《六国论》中的“之”“之”是常用文言虚词之一,《六国论》中凡25处,用法大致有四...

甄博15565739843问: 六国论 则秦之所大欲 所什么意思 此言得之的得又是什么意思呢? -
银川市别嘌回答:[答案] "所大欲"是名词性结构

甄博15565739843问: 此言得之中得字的意思是 -
银川市别嘌回答:[答案] 勉强理解为获得,这句话得到了它的道理. 意思您已经看过参考书,是,这句话说对了.

甄博15565739843问: “苟以天下之大”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
银川市别嘌回答: “之”在这里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天下之大”翻译为“偌大的天下”,类似的用法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结实的筋骨.此词出自苏洵的《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

甄博15565739843问: 《六国论》一词多义苏询的,一词多义,把每个词意思写出来 -
银川市别嘌回答:[答案]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丧失,丢失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灭亡 以荆卿为计 作为 邯郸为郡 成为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 旧的 强弱胜负已判矣 胜利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 较秦之所得 得到 此言得之 得到(得之,解释成“得其理”,意为...

甄博15565739843问: 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实词解释有哪些? -
银川市别嘌回答: 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实词解释: (1)得:A 得到,获得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廉》 B 够 可以,例如: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 C 适宜 得当, 例如: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六》 D 收获,例如:古人之...

甄博15565739843问: 翻译下列古诗文
银川市别嘌回答: 给你全文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

甄博15565739843问: 解释1.暴霜露“暴” 2.暴秦之欲无厌“厌”3.纤弱胜负已判矣“判” 4.此言得之“得” -
银川市别嘌回答: 1:强大的 2:厌烦 3、判断出……的结果 4:得出

甄博15565739843问: 文言知识和印象 -
银川市别嘌回答: 这些话算是抓到本质了.六国论的话——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此言当然就是指代的古人云的这句话.“之”代表的是“六国破灭”这件事,古人说的这句话可以恰当的形容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印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