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墨竹图

作者&投稿:燕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墨竹图题的那一段文字进行评述?是如何评述的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宋.陆游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明.徐渭《风竹》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郑燮资料,墨竹图题诗的意思
墨竹图 名称】:墨竹图 【类别】:字画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北宋画家文同绘制。绢本墨笔,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文同(公元1018一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操韵高洁,能诗文...

墨竹图,蒙娜丽莎,卓别林
墨竹图 名称】:墨竹图 【类别】:字画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北宋画家文同绘制。绢本墨笔,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文同(公元1018一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操韵高洁,能诗文...

郑板桥写意竹子方法
补充知识 《墨竹图》 郑板桥在画竹创作的实践中,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从文与可的“胸有成竹”到板桥的“胸无成竹”的艺术思想的升华,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将墨竹提高到一个崭新的...

请教墨竹图的题字和题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宋.陆游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明.徐渭《风竹》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除了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以外的墨竹,有诗的
《定风波·题墨竹图》苏轼 元丰五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明微过 酒樽凉。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 ,月和疏影上东墙。本词选自《东坡乐府》卷二。http:\/\/pm.cang...

宋文同墨竹图的作品简介
及至看了吴镇的《墨竹谱》,方知这种“俯而仰”的竹谓之“纡竹”。纡者,曲也。文同似乎偏爱画这种纡竹。相传他50岁后,疾病缠身,仕途失意,心情郁闷时常画纡竹,“为垂岩所轧”,“屈已以自保,生意愈艰”,但又挣扎向上,其实这正是他自身的写照。文同去世后,苏轼在《跋与可纡竹》一文中说...

关于竹的七言诗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书画欣赏
绘画方面,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绘画作品欣赏: 枯木竹石图 古木怪石图又名《木石图》,是苏轼现存绘画作品中最为可信的一件作品,北宋...

关于写夏天竹子的诗句古诗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

郅往17157192383问: 《文与可画竹》古文的翻译 -
上甘岭区加迈回答: 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

郅往17157192383问: 对郑板桥《竹石图》的鉴赏越具体越好 -
上甘岭区加迈回答:[答案] 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在清代初期我国书画艺坛上,升起一簇闪耀着奇光异彩的艺术巨星,这就是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 二是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学习,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学习...

郅往17157192383问: 宋朝有位画家叫文与可,在他住所周围长满了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叶、竹枝在各个不同时节的形态、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他画出的... -
上甘岭区加迈回答:[选项] A.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ؤ B.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ؤ 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ؤ D. 意识具有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特点ؤ

郅往17157192383问: 我想要一个郑板桥与竹子的故事,如果字数在100内最好···如果我满意, -
上甘岭区加迈回答:[答案] 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 点染挥毫,无不精妙.画风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他自题《墨竹图》:“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此番竹...

郅往17157192383问: 介绍一下郑板桥的《墨竹图》 不要太多,越快越好
上甘岭区加迈回答: 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画风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

郅往17157192383问: 古代人有假期吗我想问问,现代人有周末,双休日,古代人有周末吗?他
上甘岭区加迈回答: 大概是没有双休日 他们一天工作完了就可以休息啊 但是有时上面逼着他们做工作 他... 一日在晾晒字画时,他突然看到了已故好友文与可赠给他的墨竹图,睹物思人不禁失...

郅往17157192383问: 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 -
上甘岭区加迈回答:[选项] A.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郅往17157192383问: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为什么说形散神凝 -
上甘岭区加迈回答: 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对与画竹相关的绘画理论的阐述和生活琐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文与可的真挚情谊,流露了苏轼对文与可的深切怀念.人们向来评论苏轼的散文风格如“行云流水”,这篇《筼筜谷偃竹记》正是这样.作者好像文同画墨竹“振笔直遂”,那样信手挥写,没有丝毫的做作与刻意推敲,而浓烈沉挚的感情由肺腑中奔泻,真实自然,亲切动人.同时,所记述的与文同的“戏笑之言”,却又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一是以当初的诙谐笑乐反衬今日追怀、悼念的沉痛与悲哀;一是由此以见出逝者在绘画艺术上的杰出的成就与创造.因此,文章写来看似漫不经意,而实际上形散神凝,所有议论、诗文赠答的“戏笑之言”,始终环绕着追怀、悼念、诗人而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这一中心.

郅往17157192383问: 胸有成竹 大处落墨 得心应手 画中有诗 画龙点睛的故事 -
上甘岭区加迈回答:[答案]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与可,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与可照样跑到...

郅往17157192383问: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 -
上甘岭区加迈回答: 文与可 北宋仁宗时期的一位著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文同具有高超的画竹才能,但画竹只是作为寄托,他实际是了解、掌握了事物规律的人.成语:胸有成竹,说的就是文同画竹子.文同豁达、爽朗的思想性格,也表现了苏轼同他的亲密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突出了文同的品德.作知州而“清贫”,以竹笋为食,是写其廉洁,携妻子游山,自备晚炊,是写其旷放,而“渭滨千亩在胸中”,则又照应前面的“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议论,以诙谐的笔调,通过文同的趣人趣事、雅人雅事,写出他的画竹理论主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