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立信之本

作者&投稿:调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徙木立信论译文
阅读史书中的商鞅徙木立信故事,我不禁感叹于我国古代统治者为树立诚信所做的努力,以及民众长期的懵懂无知。法律,本应是带来福祉的工具,若其公正且有益,民众自然会全力维护并期待其实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信任是基础,好的法律自然赢得信赖,反之则会遭到抵制。商鞅在秦孝公时代,面对动荡的中原局势和...

诸葛亮识人七法怎么解释?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指与对方商定某事,看他能否说到做到,是否讲信用。“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徙木立信,是商鞅变法的开始;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也是讲信。无信不立,无信则军纪不明,军令不行,军威不振。诚信,为人为事之本,和第一条“志”是相通的,...

烽火戏诸侯徙木立信一诺千金分别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烽火戏诸侯”“徙木立信”“一诺千金”分别跟历史人物周幽王、商鞅、季布有关。1、烽火戏诸侯 指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选自哪里
出言必成,其言方信,“诚信”二字是成功的关键。商鞅变法图强获得成功,始于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商鞅制定好变法之策后,并没有立即公布,而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镒黄金。就在百姓感觉难以置信之时,赏金加到了五十镒,终于有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

用徒木立信四个字为首组成语
徒劳无功,徒有虚名 木本水源,木人石心 立地成佛,立竿见影 信口开河,信手拈来

商鞅变法中“徙木立信”的主人公是谁
【答案】:A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正确,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的政治改革,主要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此次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

什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互友爱的和谐关系,以“君子一言”为依据,以“一诺千金”为美德。三、诚信是治国理政、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执政者而言,“祸莫大于无信”。《左传》中说:“信,国之宝也。”就是看到了诚信作为立国之本的真谛。商鞅变法,徙木立信,就是向天下昭示,诚信是政治的基本准则。

赢渠梁和商鞅什么关系
徙木立信是商鞅自行策划并实施的。秦国法制建设、经济政治改革统统都是商鞅主持,甚至几次对外战争也是商鞅带的兵。据说刚推行新法时,秦民跑到国都栎阳上访说新法不便的有上千人,秦孝公没露面;太子犯法,太子傅公子虔和公孙贾被追究连带责任,秦孝公也没露面;据说商鞅一次处罚罪犯,杀了七百人,血染渭水,秦孝公还是没...

四字成语关于讲信用
1. 关于诚信的四字词语50个 一诺千金,拾金不昧,言而有信,信誓旦旦,诚实守信讲信修睦,开诚布公,啮血沁骨,修辞立诚,一诺无辞,一言为定,抱诚守真,一言九鼎,言出必行,推心置腹,诚心诚意,达诚申信,歃血为盟,言信行果,光明正大,犬马之诚,信守不渝,徙木立信,心如尾生,闲...

圣尝13673616693问: 徙木为信的典故 -
安多县玉液回答: 原文: 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译文: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圣尝13673616693问: 徙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
安多县玉液回答: 徒木为信 当年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

圣尝13673616693问: 徙木立信文言文翻译 -
安多县玉液回答: 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摘自《...

圣尝13673616693问: 商鞅立木 -
安多县玉液回答: 古人商鞅想要推行新的法规,为了( 取信 )于民,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徙木为信的故事 【注音】xǐ mù wéi xì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出处】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解释】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言而有信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食言而肥、言而无信

圣尝13673616693问: 商鞅变法时时立木为信还是徙木为信 -
安多县玉液回答: 徙木为信正确,能够搬动大木头的赏十金,但是没人去动,后来改为五十金,终于有人搬动了.商鞅借此来表明不欺骗老百姓,颁布了新法

圣尝13673616693问: 什么是徙木赏金?商鞅是怎么想出这个妙招的? -
安多县玉液回答: 商鞅当时变法,为了让民众信任自己,于是就想出了徙木赏金这个办法.徙木赏金也叫徙木立信,当时商鞅将一根木头立在南门,如果有人能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金,不过没人去搬,后来加到五十金才有人搬,完成后商鞅立马赏了五十金.

圣尝13673616693问: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 -
安多县玉液回答: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圣尝13673616693问: 商鞅立木取信中的徙是什么意思 -
安多县玉液回答: 立木为信

圣尝13673616693问: 《商鞅南门立木》的有关诚信名言是那句 -
安多县玉液回答: 成语“南门立木”和“徙木立信”就是从这里来的.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圣尝13673616693问: 城门立木是什么意思? -
安多县玉液回答: “城门立木”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商鞅是战国时期十分有名的改革家,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但他的改革一开始并不顺利,因为人民被贵族压迫的太久了,所以当法令颁布之后,人民并不相信他,认为法令并不会真正的实施. 为了取信于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