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木立信故事启示

作者&投稿:吴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徙木立信论的原文
总的来说,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既体现了商鞅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信任的重要性。在今天看来,这个故事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治理中,诚信和信任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

徙木为信给我什么启示
商鞅由于“徙木为信”,所以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毛泽东早年在评论“徙木立信”这段故事时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

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是什么
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 徙木立信之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故事。商鞅是秦国的一位有才干的政治家,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徙木立信。徙木立信的意思是,将木头搬到一定的位置,就可以获得信任。这个故事源于商鞅在推行改革时,为了让...

徙木立信的典故
对商鞅在变法令颁布前“徙木立信”的计谋,宋代改革家王安石曾赋诗《商鞅》一首:“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徙木立信的意思:徙木立信的故事虽然久远,但诚信、信用、信誉是个永恒的话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商鞅变法距今已经非常久远,我们的国家早已...

商鞅为什么赐给搬木头的人金子?有什么启示?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启示就是 想成大事 就要做到一诺千金~ 望采纳 ...

徙木立信 全文翻译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了这段历史,展现了商鞅变法前的策略与智慧。战国时期的秦孝公,为实现国家的强大,广纳贤才,商鞅的改革措施如废井田、奖励耕织等,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史记》以其卓越的叙事艺术,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司马迁独特的史识,使这一段徙木立信的故事成为历史的见证和变法...

徙木立信注释
这个举动立即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人们看到了商鞅的诚信和决心。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奖赏,更是对新法实施的保证。从此,商鞅的信誉得到了提升,他的新法令也得到了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为秦国的改革铺平了道路。这个徙木立信的故事,成为了历史上一个深入人心的典范,展示了诚信在社会变革中的...

商鞅徒木为信的故事
徙木立信,汉语成语,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

徙木立信的典故
徙木立信的典故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故事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故事译文:秦...

烽火戏诸侯”、“徙木立信”、“一诺千金”分别跟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烽火戏诸侯”、“徙木立信”、“一诺千金”分别跟周幽王、商鞅、季布有关。一、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典故:西周时期,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命人点燃烽火台,谎称犬戎攻打王城,戏耍诸侯,褒姒见此开怀大笑。幽王又多次点燃烽火,欺骗诸侯。后来犬戎攻打镐京,各地诸侯未能出兵勤王,导致周...

澹重14720039882问: 徒木立信的启示是什么? -
七台河市维宏回答:[答案] 1从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证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凡从政者必须牢记这一道理,切实做到“取信于民”. 2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国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澹重14720039882问: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
七台河市维宏回答:[答案] 商鞅徙木立信是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卫鞅初入秦地,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

澹重14720039882问: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
七台河市维宏回答: 商鞅徙木立信是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卫鞅初入秦地,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

澹重14720039882问: 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给领导干部的启示 -
七台河市维宏回答: 任何政令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最终只是一纸空文.当年商鞅为了使“政必行”,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就是“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其二是对反对新法者严惩不贷,尤其是对权贵.有令出即行的决心,还有能够保证政令畅通的手段,才能保证“政必行”.

澹重14720039882问: 徙木立信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七台河市维宏回答: 作用:表明政府改革的决心,树立政府有信用的形象.从而减轻变法阻力. 这个典故又称作“徙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

澹重14720039882问: 商鞅徙木立信体现了什么样的绩效管理 -
七台河市维宏回答: 商鞅徙木立信体现了——有令必行,取信于人的绩效管理.在生活中,诚信是评价一个人道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样,在治理国家方面,“民无信不立”乃是治国的根本原则之一.通过商鞅立木取信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若要树立威信, 必须要言而有信,不仅要言必信,还要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人,从而取得成功.

澹重14720039882问: “商鞅立木取信”讲述了一个什么问题 -
七台河市维宏回答: 商鞅变法前,秦国政府在百姓心中的信誉较差,通过“徙木立信”事件,加强了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为接下来颁布并执行变法条令提供了便利.

澹重14720039882问: 徒木立诚信出何典故? -
七台河市维宏回答: 徒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请注意:原词应为"徙木立信",后来人们将错就错,从而产生了同义词"徒木立信".在写文章时,最好使用前者. 当年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澹重14720039882问: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七台河市维宏回答: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3.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对守旧势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