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

作者&投稿:燕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贸田13319921158问: 阅读题张晓惠的哭泣的圆明园有一题=作者说去圆明园是种凭吊种拜揭甚至是种提醒凭吊和拜揭提醒在文中的含义 -
扬州市瑞科回答: 凭吊:怀念圆明园所代表的那段屈辱的历史和永远的疼痛. 拜谒:瞻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一种不屈的精神. 提醒:现代社会的人们,只有铭记国耻,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贸田13319921158问: 哭泣的圆明园 阅读 -
扬州市瑞科回答: 1.①作者记忆中的圆明园残酷的历史. ②如今真实地面对它时所感受到的圆明园的依旧华美、依旧精致、依旧贵族.(4分) 2.第③段环境描写衬托了作者沉重的心情.第⑤段环境描写烘托了游人欢乐的场面,反衬作者悲痛的心情.(4分)

贸田13319921158问: 圆明园 阅读题答案,不是《哭泣的圆明园》,是小学课本的,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快 -
扬州市瑞科回答: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

贸田13319921158问: 哭泣的圆明园是季羡林写的吧
扬州市瑞科回答: 哭泣的圆明园. 作者:张晓惠

贸田13319921158问: 《哭泣的圆明园》 -
扬州市瑞科回答: 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蹫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贸田13319921158问: 哭泣的圆明园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感情 -
扬州市瑞科回答: 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恨,同时也在为逝去的圆明园哀悼,为失去圆明园感到痛惜.

贸田13319921158问: 哭泣的圆明园第一自然段句子赏析 -
扬州市瑞科回答: 比喻.将圆明园比喻为女子.一个柔糯的女子,惨遭外国侵略者的伤害,流下的泪和血浸泡着脚下的中华大地.形象地表达了对八国联军畜生的仇恨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贸田13319921158问: 《哭泣的圆明园》从表达技巧和效果简析标题哭泣的圆明园 -
扬州市瑞科回答: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圆明园的哭泣,将圆明园的被毁遭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的栩栩如生.作为读者的我们也能很真切的感受到圆明园作为一个有生命的建筑的遭遇和情感.

贸田13319921158问: 对比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在《哭泣的圆明园》中,两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一处来
扬州市瑞科回答: 1.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 解析:作者多次写老老少少的欢笑嬉闹的场面,目的是为了与哭泣的圆明园形成鲜明的对比; 2.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 解析:作者十年前与十年后两次参观圆明园的经历也形成了一种对比,两处对比引人深思

贸田13319921158问: 在《哭泣的圆明园》中,你如何理解“哭泣”二词?
扬州市瑞科回答: 原因:(1)无比辉煌灿烂的建筑艺术与文化的结晶,被毁于一旦.(2)圆明园被毁,是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疼痛.(3)现代社会,人们逐渐淡忘了那段历史,变得麻木而无知. “圆明园哭泣”的原因是因为圆明园受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摧毁,中华民族的自尊受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摧毁,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遭受了屈辱和疼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