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平和苏轼

作者&投稿:余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公姓张氏,讳方平,字安道。其先宋人也,后徙扬州。考尧卿,生而端默寡言,有出世间意。公年十三,入应天府学。颖悟绝人。家贫无书,尝就人借三史,旬日辄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终身不再读。属文未尝起草。宋绶、蔡齐见之曰:“天下奇材也。”景祐元年中选,授校书...

逆旅之行人 |《苏东坡传》中的人
张方平北宋大臣。他读书只读一遍,考取茂才异等。他饮酒甚豪,酒量是一百杯。苏轼父子与他的关系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苏轼父子之贤于未遇之际”,他是发现苏轼父子的伯乐,表现了爱才、惜才的宽广胸怀。在苏轼兄弟危难时刻,张方平真情相助。张方平的知遇之恩使苏轼兄弟终身感激。写下“臣昔少年,识方平...

宋史张方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苏轼:“自庆历以来,讫元丰四十余年,所与人主论天下事。见于章疏者多矣。……是非有考于前。而成败有验于后。及其它诗文,皆清远雄丽,读者可以想见其为人。信乎!其有似于孔北海、诸葛孔明也”。清代四库馆臣称:“方平颖悟于书,一览不忘,善为文,数千言立就。才气本什伯于人,而其识又能...

苏东坡最后一句
东坡说出了他此生最后的一句话:“勉强想就错了。”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本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苏东坡一生曾两任杭州,如今走在杭州,无论哪个角落,都有他的影子 [2]苏轼(1037—1101)...

苏轼的仕途及其诗词(一)
方平辟苏辙为陈州学官,二月,辙亦离京,苏轼更是孤单,后作《次韵子由初到陈州见寄》诗: 旧隐三年别,杉松好在不?吾今尚眷眷,此意恐悠悠。 闭户时寻梦,无人可说愁。 还来送别处,双泪寄南州。 苏轼是个最不能忍事的人,面对如此的政事,不堪满怀失望,但也无处诉说,就又常常怀念故乡的祖宗坟墓,不知何年何...

关于中秋的诗句七言绝句
1、王建的《十五夜望月》2、苏轼的《中秋月》3、方平的《月夜刘》4、李商隐的《李商隐》5、李商隐的《霜月》6、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7、米芾的《中秋登楼望月》8、苏轼的《阳关曲》9、曹松的《中秋对月》10、李朴的《中秋》11、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12、齐已的《中秋月》...

散文笔记1:岭南诸酒(上)
谁其传者疑方平,教我常作醉中醒。 8、罗浮铁桥:指广东省增城县东罗浮山中的石梁,望之如桥,因称。9、罗浮春:本是真一酒,是苏东坡在惠州期间得悉客家人的酿酒方式而酿制,并取名为罗浮春。以山中的人参、黄精、巴戟天、黄芪等近20种地道名贵珍稀中草药,配以用山泉水酿制的小曲米酒一起浸泡而成。在苏东坡《...

历史上最不该灭亡的朝代是哪个?如果不灭亡会有怎样的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宋朝对文化的尊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刑不上大夫,宋朝一直流传这么一句话。其实倒不是说真的不对大夫上刑,而是一种对文化人的尊重。宋朝的读书人是非常有尊严的,他们就算没有考上功名,在乡野的地位都很高。尊师重道的行为,在宋朝也是普遍流传的。一般都会称呼自己是某某某的门生,比如说苏轼...

三十年以后,学习毛笔字的人会减少一半吗?为什么?
没有方块字就没有书法,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独门秘笈,古往今来,笔纸墨砚,不少人勤学苦练,笔如农器忙。人们乐在其中,融入 情感 ,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羲之无疑是第一书法大家,《兰亭序》被无数人推崇临摹。还有颜真卿、苏轼、米蒂等,各具特色。唐朝诗人张旭的狂草,龙飞凤舞,堪称一绝。随着...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苏轼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子由:龙榆生笺引《宋史·卷三百三十九·苏辙传》:「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熙宁五年),授齐州掌书记。又三年,改著作佐郎。复从方平签书南京判官。居二年,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五年不得调。移知绩溪县。……崇宁中,蔡京当国,又降朝请...

项褚15588614657问: 张方平为什么是苏轼兄弟的从表叔?请帮忙回答 -
龙游县康萨回答: 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中有多处提到了张方平,但没有交代是苏轼的表叔.传记中记叙他们父子三人赴京赶考,第一次提到张方平,有这样的描述:“他们(指苏洵、苏轼、苏辙)先要到省会成都,拜谒大官张方平,后来张方平对苏东坡几乎如同严父.”后文还提到张方平是苏家叔伯辈好友,苏轼几次都临时将家眷安顿在张方平家,关系不一般,是世交.又,“从”指堂房亲属.堂房叔伯称从叔伯.没有从表叔一说.“从表叔”是黄永玉称呼其表叔沈从文,是“从文表叔”的敬称,晚辈是不直呼长辈之名的.张方平对苏轼如同己出,关爱有加,苏轼兄弟称呼其为“世叔伯”是妥当的,称呼从叔、从伯,世叔、世伯也符合敬语之称谓,不会是从表叔.

项褚15588614657问: 乌台诗案 -
龙游县康萨回答: 苏轼在徐州抗旱之后,在元丰三年迁湖州太守,只呆了三个月,就碰上了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的的一桩大案,由苏轼而起,累计一连串朝廷大臣.苏轼在地方做官,政绩又好,只是他写诗还不忘朝政.王安石罢相又为相,朝廷一片混乱....

项褚15588614657问: 苏试的无头诗案 -
龙游县康萨回答: 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为苏轼政治生涯重大转折,几至于死亡,后经力保,改谪黄州团练副使安置.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苏轼于当年移...

项褚15588614657问: 苏轼苏辙名字的含义 -
龙游县康萨回答: 苏轼名字的寓意: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关于苏辙名字中“辙”的意思,其父苏洵在《名二子说》中解释说: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

项褚15588614657问: 宋朝 苏轼 -
龙游县康萨回答: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苏轼 是苏...

项褚15588614657问: 科学家沈括在乌台诗案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
龙游县康萨回答: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

项褚15588614657问: 苏辙有什么故事? -
龙游县康萨回答: 苏辙轶闻故事—张方平对苏辙兄弟的品评 苏洵带苏轼、苏辙去拜谒张方平,张方平与兄弟二人谈论之后颇为惊赏.第二天出了六个题目,让他们拟作,而自己偷偷在壁间窥视他们的反应.两人得题后各自运思.苏辙对某一题意有些疑虑,偷偷指...

项褚15588614657问: 苏轼怎么读书? -
龙游县康萨回答: 一、苏东坡的“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的“八面受敌读书法”为世所称道.他说:“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他读书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百看...

项褚15588614657问: 三苏与的欧阳修的故事,(详细点) -
龙游县康萨回答:三苏是中国宋代闻名于世的才子之家,他家在四川省乐山市仁寿县境内,在他的祖上也有一则有趣的风水故事,苏洵苏老泉的祖父当时是一个出家人,号白莲道人,他有一个至交朋友叫蒋山...

项褚15588614657问: 龙行云、虎行风的来历?
龙游县康萨回答: 游陇上古刹南郭寺时,大都会提起杜甫流寓秦州时的事与诗,当然也会读到那首流传... 后为苏轼终身所尊重. 张方平性格豪迈刚正,立朝无所阿附,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