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茂才和举孝廉区别

作者&投稿:都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代以前是怎样选拔官吏的?
边境地区郡国人少,10 万人以上则可以岁举一人。孝廉的出路最多的是在皇帝身边当郎官,然后再由郎迁中央或地方官吏。举孝廉是察举常科的主要科目,是入仕的正途。举秀才的对象为现任官吏。到东汉为避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茂才由州推举,所以人数比孝廉少得多。茂才的出路大多充任地方县令,比孝廉任用...

秀才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秀才"之名,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当时朝廷选拔人才主要通过举荐制度,即"举孝廉"。然而,隋文帝时期,隋文帝改革科举,以考试选拔人才,这一举措标志着"秀才"之称的正式启用,尤其是隋代对秀才的选拔极为严格,仅为10人考取,体现了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唐朝时,科举制进一步发展...

科举名衔称谓科举称谓的考试与等级名称
汉代选拔官吏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方式。察举,如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科目,由地方长官考察并推荐人才。如《张衡传》中的"举孝廉不行","举臣秀才"即为察举的例子。征辟则由皇帝或中央官署征聘知名人士,如"连辟公府,不就"和"公车特征拜郎中"。科举制度在隋唐至明清时期盛行,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科举...

什么是两汉察举常科茂才?
又有州郡吏与被察举之孝廉,还有太学生、平民等。不过相对来看,已仕之官吏与孝廉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茂才的使用绝大多数是当显灵或相当于显灵一级的官吏。与孝廉相比较,茂才的使用显然较孝廉为重要。因为茂才是高一级的察举,所以每年察举茂才的人数十分有限,故其影响较之举孝廉略小一些。

请问那个朝代的选举官员的制度是有关孝的
至于岁科,主要是两种,就是孝廉和茂才。孝廉察举到中央之后,任命郎中,宿卫宫廷。但是大家会有一个疑问,察举孝廉是让他们治国的,宿卫宫廷不成了招兵了吗?历史早期存在这样一个制度,贵族子弟要当官,先给国君当侍卫。所谓的侍“郎”,就是回廊、走廊的意思,这是这些侍卫执勤的地方,所以侍卫也称...

汉代的官员是如何产生的
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方针的贯彻,儒家经术和儒家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成为选官主要标准,儒生也成为选士的主要对象。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孝廉科成为察举制中岁举科目(即每年定时向各州、郡长官按规定名额向朝廷举荐人才)之一。东汉时又增加茂才为岁举科目...

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另有举孝廉),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改称茂才。唐宋时凡应举者皆称为秀才,隋唐科举制有秀才科,隋文帝是科举制的开创者,废弃举荐制,用考试的办法选人才,考试极为严格,隋代考取者不过十人。唐初秀才科第最高,武德(唐高祖年号)至永徽(唐...

秀才东汉叫什么
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或称茂材。茂才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所以通常称“茂才异等”或“茂才特立之士”。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朝廷对茂才之要求亦很高,...

汉末三大名将
汉末三大名将是皇甫嵩、朱儁、卢植。1、皇甫嵩:皇甫嵩是度辽将军皇甫规的侄子,少有大志,好《诗》、《书》,习弓马。初获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闻其才而连辟,但不仕,灵帝时入京为征为光禄勋议郎,转北地太守。2、朱儁:朱儁幼年丧父,母以贩缯为生。当时朱儁以孝养母亲而...

汉朝选官制是什么
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覆核;覆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汉代察举制下的考试,在西汉时并不占主导地位,考试只是区分人才高下,授官大小的参考,这与后世以考试为...

籍彭17215095853问: 请问汉代“察举和荐举”的区别?
文峰区马来回答: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 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复试.汉代察举制下的考...

籍彭17215095853问: 察举制与选官制相比有何进步性 -
文峰区马来回答: 察举制,举孝廉入,任中央官职者;孝廉与察举茂才、贤良方正相比,任用规格较低;孝廉多为草民.而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对象是王族、功臣、帝王后代,其爵位世袭,不利于人才选拔;察举制是自下而上推荐人才,选官有一定标准,有利于人才选拔,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平民进入上层.

籍彭17215095853问: 汉代以前是怎样选拔官吏的?
文峰区马来回答: . 汉代通过察举制选拔官吏.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这是两汉... 举孝廉是察举常科的主要科目,是入仕的正途. 举秀才的对象为现任官吏.到东汉为...

籍彭17215095853问: 科举制影响 -
文峰区马来回答:[答案]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来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和方式. 一、形成背景: 科举制度是在隋... 察举制是以荐举为主,考试为辅的一种制度,一般察举制又可以分为“举孝廉”和“茂才”2种. 1)举孝廉是两汉期间最重...

籍彭17215095853问: 请详细说明隋朝以前的选拔人才方式 -
文峰区马来回答: 秦汉时实行察举制: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前 196 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汉代察举制度的先河.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制度是从文帝开始的.文帝前元二年(前 178)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

籍彭17215095853问: 袁谭和刘备之间有什么关系?《三国志·先主传》中说:先主走青州
文峰区马来回答: 这句话应该如此解释. 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 刘备败退路过青州,青州最高行政长官袁谭,知道刘备曾经是国家储备干部(二线梯队),就率领部队出城去欢迎接应刘备进城. 茂才也就是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由于科举制在汉代尚未实行.靠的是举荐,袁家四世三公,刘备不可能绕过袁家举荐,也算是门生故旧.

籍彭17215095853问: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是什么意思 -
文峰区马来回答: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籍彭17215095853问: 汉朝选拔官员的制度要求有哪三个方面? -
文峰区马来回答: 汉朝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覆核;覆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武帝时期设置大学,是中国古代第一所...

籍彭17215095853问: 汉代查举制度的名目 -
文峰区马来回答: 1.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后来由推荐制过渡为考试制. 2.明法即为通晓法律者,有点像法官或检察官. 3.茂才就是秀才,即优秀人才,高干子弟都是靠此当官的. 4.明经就是熟读儒家经典的. 5.贤良方正嘛,是有德行的人.比较宽泛......

籍彭17215095853问: 什么是汉代选官制的公府复试? -
文峰区马来回答: 两汉的察举与考试是相辅而行、相互为用的.察举加考试,是汉代选官制度中的两个重要步骤.察举之后,是否选得其人,还要经过考试,而后才能量才录用.郡国岁举的孝廉,到京师之后,要依其科目与被举人的学艺不同,由公府分别加以考试.孝廉考试的内容是“诸生试家法(指所学某一经学大师的经说),文吏课笺奏”.复试制度为东汉左雄所创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