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智说齐宣王说明了什么

作者&投稿:南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是什么?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意思是:这种心和王道仁政合拍的原因,是什么呢?出处:《孟子》原文: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译文: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

《孟子告子》文言文
"原来,齐宣王曾聘孟子为客卿,而孟子不愿辅佐齐王,别人认为孟子嫌齐王不聪明而不辅佐他了,孟子这番话是说,齐王不能持之以恒地专心致志地听从孟子的指教,孟子的指教对他不起作用,所以孟子不愿辅佐他,后离开齐国,这也可看出孟子的骨气。)(2)"学弈"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

孟子故事二则:孟子见齐宣王 孟子谓齐宣王曰
但是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朋友并没有像他交代的那样做。不仅没有给它的家人好的地方住,连吃饱饭这种基本的生活保障他的友人都没有提供,主公你说要是你遇到这种情况,您会怎么做?齐宣王说:要是我早就和这种朋友绝交了,我这么信任你,你却反过来背叛我。孟子继续说:如果身为司法官员,...

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及翻译及重点词翻译
(3)爱 [ài],译为:做动词使用,解吝啬。例子《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丰?。”《齐桓晋文之事》出自先秦的孟子及弟子所著。《齐桓晋文之事》赏析: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作品提要
在战国时期,齐国作为一股强大的势力,曾有意向与秦国东西并立,共同称帝,这表明其在对抗秦国的阵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那些致力于合纵策略的人来说,齐宣王是他们极力争取的重要一员。无论是智谋深沉的陈轸,还是雄辩滔滔的苏秦,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向齐宣王阐述了联合抗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韩非子3个观点及事例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史记 苏秦列传
说燕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必重。”燕王曰:“唯先生之所为。” 於是苏秦详为得罪於燕而亡走齐,齐宣王以为客卿。 齐宣王卒,闵王即位,说闵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 齐而为燕。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 不死,殊而走。

《学奕》
白话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高,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启示: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

文言文小故事及寓意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9.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人们要有真才实学,不要虚伪骗人。10.蜀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左丘喻15082065070问: 孟子在(齐恒晋文之事)一文中宣扬了什么意思?你对这种思想如何评价 -
南明区碘克回答:[答案]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方顺着...

左丘喻15082065070问: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 -
南明区碘克回答: 这段文字是孟子劝说齐宣王的话.孟子本意是想齐宣王以“仁”执政,放弃“王道”,但又担心出言太直,齐宣王难以接受.于是,她就采用类比的方式请君入瓮,一步一步把想对齐宣王所说的话讲出来.用前面的两个事例,意在取得齐宣王的赞同,类推之后,齐宣王才知道上当,但又不便于反对孟子的见解,所以,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回避实质性问题了.

左丘喻15082065070问: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
南明区碘克回答: 王顾左右而言他里,因双方是君臣关系,对话中没有针锋相对的气氛,所以显得从容不迫.其实结论早在孟子心中,就是使齐宣王认识自己对人民应负的责任,把国家治理好,但他却缓缓道来,先问朋友不尽责该怎么办,次问士师不尽责该怎么办.对此,齐宣王一一据理作答,殊不知这恰好进入孟子的“彀中”,待到再问“四境之内不治”,他就无话可答了.这番谈话,孟子用的是类比法.

左丘喻15082065070问: 缘木求鱼 说明了什么道理 -
南明区碘克回答: 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齐宣王觉得孟子的话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劝告.“ 缘”在这里是沿着、顺着的意思,“木”指的是树木;“缘木求鱼”就是沿着树木爬上树去找鱼. 树上怎么会有鱼呢?当然没有啦!所以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方向、方法错误,或违反客观规律,结果当然无法达到目的.

左丘喻15082065070问: 孟子是怎么解说齐宣王的三病的? -
南明区碘克回答: 齐宣王很诚实,他跟孟子说:“寡人有疾.”也就是“我有病啊.” 孟子说:“说来听听看?”他说:“病很重,第一个病,寡人好色,第二病,寡人好勇,喜欢打斗,第三个,寡人好货.”孟子很聪明,跟齐宣王说,“你好色嘛,那让天下人都好色,你一个人希望有美女,让天下人都有他的美女,男有份,女有归,各个都有感情的归宿,这不是很好吗?第二个,你喜欢好斗,孟子说勇敢有很多种,真正的勇敢是一生气天下就安定.走在街上有人一瞪眼,你就打一架,那是匹夫之勇,那个恐怕也不容易活很久.第三个,你贪财好货吗?我们现在讲4个字很好,“藏富于民”,让老百姓有钱就不要担心了.老百姓有钱,税收一下就来了.如果你一个人有钱,老百姓很穷,你能用多少呢?”

左丘喻15082065070问: 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望 -
南明区碘克回答: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对这种朋友该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看看自己的左右大臣,故意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从这个对话中,看出孟子希望齐宣王勤于治理国家,使国家富强,使百姓安居乐业.

左丘喻15082065070问: 孟子在 齐桓晋文之事 一文中是怎样用比喻来说理的? -
南明区碘克回答: 本文是孟子向齐宣王宣扬自己的王道理论,是其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始,齐宣王 向他打听齐桓、晋文之事,实际上就是想得到“称霸”天下的方法.孟子巧妙地把“霸道”的话题引到“王道”上来,鲜明地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

左丘喻15082065070问: 孟子以善辩著称.他连用三问就使齐王宣无言以对,孟子说的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
南明区碘克回答: 用意就是想使齐宣王认识自己对人民应负的责任,把国家治理好,但他却缓缓道来,先问朋友不尽责该怎么办,次问士师不尽责该怎么办.对此,齐宣王一一据理作答,殊不知这恰好进入孟子的“彀中”,待到再问“四境之内不治”,他就无话可答了.

左丘喻15082065070问: 孟子在(齐恒晋文之事)一文中宣扬了什么思想?你对这种思想如何评价 -
南明区碘克回答: 他的主要观点是该篇的结尾部分,论述了古代的士的问题(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关于这一点,余英时先生有过详细的考察,汝其细参之

左丘喻15082065070问: <孟子谓齐宣王>的写作特点 -
南明区碘克回答: 1、 写作特色:孟子运用类比的方法由远及近劝谏统治者要尽职尽责的管理好国家. 2、原文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