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劝说齐宣王启示

作者&投稿:实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齐宣王能恩及禽兽,而不及百姓?
以寡敌众,以弱敌强,是自取其败。盂子有极其丰厚的学识、刚健的气质,机智的应变能力。他的论辩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又打又拉、忽起忽落迂回曲折、跌宕起伏。盂子善于诱使对方顺着自己的思路走,从则面入手,虽千回百转,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宣扬王道,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

...巧言善辩,以达到___目的。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这是一副什么形象...
孟子为了推行仁政的主张,巧言善辩,以达到施行仁政目的。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这是一副什么形象?载《孟子·梁惠王》篇,原文是: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返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曰:“已...

《齐桓晋文之事》注解
舆,车。 则王许之乎?” 则:那么。许:相信。○在孟子看来,不忍之心之所以合于王者,是因为以此心推思于百姓,就能“保民”而得到百姓的拥护。但是齐宣王虽然对牛有不忍之心,却并未推恩于百姓。要说服宣王行王道,就必须使他懂得推恩的道理。所以这一节对于宣王“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的提问并不迳直作...

齐恒晋文之事翻译
7、下面列出了孟子因势利导,说服齐宣王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的过程。请根据课文,梳理文章思路,体会《孟子》的论辩特色,填写其他的空白。 第一步引导:引导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内容要点:“无以,则王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引导方法:抓住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 第二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自己有“保民而...

香居善谏 的古文翻译
”齐宣王说:“没有君主。”“楚国的贤臣数以千计,但是没有一个人敢于进谏,臣斗胆问荆楚国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现在君王盖大宫殿,占地超过百亩,设下了三百扇门。凭齐国的强大,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没有敢劝说的人。敢问大王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香居...

我喜欢历史类的电视剧,最近我迷上了《东西宫略》,我想知道大结局是什么...
另一方面,齐宣王被逼以无艳身份生活,终於体会到自己之前是如何委屈无艳,更从众人口中得悉无艳对自己的无私爱意,大为感动。 而令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的,是无艳师父锺离子施法令无艳与齐宣王灵魂返回自身时,遭锺巽子破坏,令无艳与迎春之灵魂互相转移…… 燕军入侵 无艳救驾: 信阳君为夺齐宣王之位,竟拿出迎春父...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原文及翻译
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齐宣王卒,湣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齐而为燕。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

滥竽充数的历史人物是谁
滥竽充数的历史人物:齐宣王、南郭处士。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意思: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古时候,有一位皇帝非常喜欢听竽的演奏。他的手下有三百名乐师,每当听演奏的时候,皇帝就让手下的乐师们一起合奏,三百人的吹奏声既威武又嘹亮。有一个叫南郭先生的人...

笑解《战国策》齐策
其二十一:先生王斗 王斗求见齐宣王,宣王吩咐侍从让他进来。王斗说,我跑过去见大王是趋炎附势,大王赶来见我是礼贤下士,不知道大王你怎么看?于是宣王亲自出来迎接。 宣王知道这个王斗是个有本事的人,便询问王斗有什么好的建议。王斗说,我生于乱世,侍奉昏君,哪有什么建议?摆明了故意打宣王的脸。碍于面子...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对(齐宣王)曰:“王请无好小勇。夫...
小题:B项大勇指的不是“一怒震天下”,而是“一怒安天下”)小题:参考译文孟子答道:“大王请不要喜欢小勇。按着剑、瞪着眼说:‘他哪敢抵挡我!’这是平常之人的小勇,只能对付一个人罢了。大王请把它扩大开去!《诗经》上说:‘文王勃然发怒,于是整军备武,挡住侵犯莒国的敌人,增我周朝的威...

舌吕13044723096问: 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梓潼县信达回答: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强调“仁政”,即政治应该以仁爱为核心,追求人类的幸福和利益.在《孟子》中,有一段关于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的故事,这段故事中有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可鉴之处,包括:1. 坚持正确的理念和信...

舌吕13044723096问: 孟子怎么巧劝齐宣王?
梓潼县信达回答: 有一回,孟子去见齐宣王,想劝齐王作为一 国之君,要切实负责,把国家治理好,而不应该 只图自己享受快乐.但要这样去向宣王说教, 是会引起反感的.所以,他一见...

舌吕13044723096问: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品读感悟 -
梓潼县信达回答:[答案] 本文是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孟子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国君不应自己沉溺于物欲享乐之中,而应乐民所乐,忧民所忧, 这样才能天下归心.文章雄辩有气势,先紧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

舌吕13044723096问: 缘木求鱼 说明了什么道理 -
梓潼县信达回答: 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齐宣王觉得孟子的话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劝告.“ 缘”在这里是沿着、顺着的意思,“木”指的是树木;“缘木求鱼”就是沿着树木爬上树去找鱼. 树上怎么会有鱼呢?当然没有啦!所以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方向、方法错误,或违反客观规律,结果当然无法达到目的.

舌吕13044723096问: 孟子用什么方法劝导齐宣王 -
梓潼县信达回答:[答案] 孟子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论证法,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推论到中层干部的行为,再推论到高级领导人的身上.逼齐宣王毫无退路尴尬不已,也就只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份了.孟子本身倒不一定非要出齐宣王的洋相,不过是因为他...

舌吕13044723096问: 缘木求鱼
梓潼县信达回答: 缘木求鱼 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 齐宣王觉得孟子的话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劝告. “ 缘”在这里是沿着、顺着的意思,“木”指的是树木;“缘木求鱼”就是沿着树木爬上树去找鱼. 树上怎么会有鱼呢?当然没有啦!所以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方向、方法错误,或违反客观规律,结果当然无法达到目的.

舌吕13044723096问: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
梓潼县信达回答: 王顾左右而言他里,因双方是君臣关系,对话中没有针锋相对的气氛,所以显得从容不迫.其实结论早在孟子心中,就是使齐宣王认识自己对人民应负的责任,把国家治理好,但他却缓缓道来,先问朋友不尽责该怎么办,次问士师不尽责该怎么办.对此,齐宣王一一据理作答,殊不知这恰好进入孟子的“彀中”,待到再问“四境之内不治”,他就无话可答了.这番谈话,孟子用的是类比法.

舌吕13044723096问: 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为天下百姓少受战争之苦,便去劝齐宣王放弃武力,改用仁政征服天下………但齐宣王还是想征伐别国.于是孟子就对他说:... -
梓潼县信达回答:[答案] 1、缘木求鱼 2、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3、正确.鱼不生活在树上.

舌吕13044723096问: 缘木求鱼 孟子如何说服齐宣王 -
梓潼县信达回答: 先举出缘木求鱼这样诙谐的事例引发宣王思考,然后再假设邹楚作战,以实例向宣王证实不可战,说服宣王

舌吕13044723096问: 孟子是怎样劝述齐威王放弃称霸之事的? -
梓潼县信达回答: 明确:孟子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活动,从而逐步启发对方的认识,这就形成了本文组织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从两人一开始的谈话中就始终没有敢忘记齐宣王想霸天下的企图,于是,他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一激,再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地衬托出齐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然后,又用缘木求鱼的比喻,彻底击碎了齐宣王的迷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