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

作者&投稿:言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嗟来之食成语典故故事
黔敖又叫道:“嗟,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慢慢地走到黔敖的面前,仰起头注视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黔敖万万没料到,饿得这样摇摇晃晃的饥民还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顿时满面羞愧,说不出话来。【成长心语】中华民族...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的含义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会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出自《礼记·檀弓下》,讲述了一个故事来阐释这一道理。在齐国发生严重饥荒的时候,贵族黔敖在路边准备了食物,用以救济路过的饥饿之人。一个衣衫褴褛、蒙着脸、脚步沉重的人摇摇晃晃地走来。黔敖便端着食物和汤水...

朱自清的宁可饿死也不吃“ 嗟来之食”--美国的救济粮。故事简单概括...
故事概括如下: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同年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恰逢此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上了...

不食嗟来之食的5个事例有哪些?
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列举如下:1、春秋时期齐国饥荒,齐国贵族黔敖在路上施舍粮食。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拖拉着脚步走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呼唤那位饥民来吃饭。而饥民却对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现在的地步的,黔敖上前向饥民道歉,但饥民最后因为拒绝施舍...

不吃嗟吃嗟来之食指什么
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宁可饿死也不接受这种带有侮辱性的馈赠。曾子对此表示,虽然在黔敖无礼时可以拒绝,但道歉后接受食物并无不妥。这个故事揭示了中国文化中对个人尊严的重视,认为人活着不仅是为了生存,更要有精神上的坚守。即使在困难中,也不能丢失做人的底线和自尊。因此,“不吃嗟来之食”不仅是一...

不食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不食嗟来之食》出自《礼记·檀弓下》,说的是一个乞丐不吃富人黔敖的施舍,最后饿死,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以下是关于《不食嗟来之食》的翻译及注释。\\n翻译:\\n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请教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和意思?
释义:人格高尚的人不吃带有侮辱性施舍的食物。出处:西汉·戴圣《礼记》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白话释义: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

不吃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不吃嗟来之食”这个成语源于《论语》中的“尔来四国,皆丰满,而行犹可迈也。唯诸暨,虽有横流,不盈尺。既而书之,又曰:‘嗟乎!其有闻乎?’不如诸暨之艾也。”意思是说,不吃别人送的饭菜,而要靠自己的劳动挣得的食物才是最好的。这个成语含义深刻,表明了一个人应该富有独立精神,不依赖...

请解释“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并指明其出处...
典故出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日:‘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翻译:羊子曾经在走路的时候,捡到别人丢失的金子一块,就交给了她的妻子,她的妻子说:我听说志士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别人施舍的...

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不食嗟(jiē)来之食》,选自《礼记.檀弓》。《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正方观点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

敖趴15621997885问: 《嗟来之食》不可食的原因 -
相城区宝咳回答: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咱们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

敖趴15621997885问: 孟子有一句名言,意思是宁可饿死,也不吃别人给的食物.是什么? -
相城区宝咳回答:[答案] 这不是孟子的!是礼记里的(嗟来之食).这句话是:予虽饥死,也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齐国发生了大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

敖趴15621997885问: 有关嗟来之食辩论会的资料 -
相城区宝咳回答: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后世以“嗟来之食”表示侮辱性的施舍.吴晗在《谈骨气》中引用这一故事为论据,说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有骨气的....

敖趴15621997885问: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相城区宝咳回答: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句话中,作者化用了(《礼记·檀弓》中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 )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贤良、有道德、重义轻生、舍生取义 )的人.蹴尔而 如果用脚踩踏后再给人吃,就是乞丐也不屑于接受.回答: 1.不食嗟来之食 2.朱自清

敖趴15621997885问: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
相城区宝咳回答:[答案]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

敖趴15621997885问: 孟子化用“嗟来之食”的故事有何用意 -
相城区宝咳回答: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吃“嗟来之食”是有骨气的表现.做人要有骨气,有志气,不能低三下四地去乞求别人的施舍.“不吃嗟来之食”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常被引用的话语,也成为维护个人尊严,宁折不屈的大丈夫行为的典范.

敖趴15621997885问: 《鱼我所欲也》里怎样理解作者所例举的不食“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受万种”的事例? -
相城区宝咳回答:[答案] 孟子说了,舍生而取义者也.那很明白,他是要取义.他把义抬到了一个信仰的高度.那嗟来之食,不辨礼义受万钟的行为不符合他的信仰,也就是不符合他的价值观,他对义的定义.孟子还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

敖趴15621997885问: "嗟来之食"的典故是怎样的啊? -
相城区宝咳回答: 嗟来之食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

敖趴15621997885问: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启示 -
相城区宝咳回答: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启示:做人要有骨气.“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视穷人为猪...

敖趴15621997885问: 源于“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这个故事的成语? -
相城区宝咳回答: 故事:嗟来之食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