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骂子贡赎人不报销

作者&投稿:沃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路救人不取报酬,孔子为何高兴?
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人家送他一头牛,他毫不辞让地收下了。孔子说:“鲁人今后凡见到落水之类的事,就有救了。” 为什么孔子这么高兴?且看下面的故事。有一个人做了一件好事,不但没人赞赏,反而遭到了批评和唾骂,而圣人曾参做到了,却被人大加赞赏。这是何等高明的做人艺术!子贡赎人于诸侯...

子贡赎人给我们的启示 原来孔子的态度还有这样的深意
子贡也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在子贡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他因为赎回了鲁国在其他国家的奴隶而不求回报,反而被孔子批评了。子贡赎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子贡明明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孔子为什么不支持他不求回报的做法呢?子贡跟孔子一样,都是鲁国人。当时鲁国好像有这样一条法律,那就是如果鲁国人在其他...

孔子的徒弟在鲁国赎人的故事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

文言文,解答以下问题。
问题呢??是这样么?(1) 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2)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子贡赎奴本是益事 为何最后孔子骂了子贡
子贡是孔子的门生,很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所以特别有钱,子贡赎回来了很多同胞,但是却不想要赔偿,当着大家的面撕掉凭条,想要分担国家的负担,他这个做法,在很多人看来是很有义气的,但是孔子听说了之后却大发雷霆,想要把子贡赶出去。 孔子是这样说的,子贡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这样会让很多人不再赎回奴隶了,你有钱...

拾金不昧的好行为,却未必能带来好结果
为什么?原因在于,子贡赎回鲁国人发扬品德愿意自付赎金,推辞,不要报销。这样,子贡是发扬了品德,得人高看,连连称赞。可是称赞的觉得这样高尚,却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原因在于,如果同子贡一般赎人,不要赎金,自己吃痛,高尚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钱打水漂有去无回;如果要了赎金,显得自己...

子贡救了人,官府给赏金却不要,孔子说以后再没人救人了
领了官府的赏金,并不是说你思想境界不高。相反,领了赏金就说明我们的法律是能够说到做到的。现在子贡不领赏金,对于个人来说,当然是高风亮节,但这样一来,以后还有谁会主动去赎人呢?这不就违背了国家制定法律的初衷了吗?” 其实,子贡完全可以先领了赏金,如果不想要,或者体现自己的无私情操,...

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国家规定,凡是看到本国人在其他国家当奴隶主动买回自己...
按照当时鲁国的规定,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凡有人能花钱把他们赎回的,可以到国家报销赎金。但子贡赎了人却不愿接受国家报销的赎金,一时在鲁国被传为佳话。孔子的另一弟子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为了表示感谢,送了子路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子贡赎人而不肯要按照法律应得的奖金,孔子恶之,说:...

求作文最佳立意
子贡的本意是好的,他为了减少国家的损失才这么做。但这以后呢?相信鲁国人会大肆称赞他的行为,认为其行为十分高尚。这就大幅度拉高了道德的标杆。越来越多的鲁国人会认为,不像子贡这么做就算不上是有德者,他们会陷入两难的处境,去赎人不要钱的话自己没这个经济实力,而去赎人报销金钱的话却又算...

子贡赎人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原文: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

绽背18612631934问: 孔子大骂不求回报的子贡这个典故出自哪?孔子大骂不求回报的子贡这个
川汇区汉防回答: 《吕氏春秋》记载了孔子和他两个弟子子路和子贡的一段故事.子路救了一位溺水者,被救者送给子路一头牛以示感谢.子路收了.孔子对“子路拯溺得牛”事件如是评论:鲁国人从此将喜欢救人于危难之中.无独有偶,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贡因为替一位奴隶赎身,得到政府奖励,他却拒绝了,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孔子却这样评说:鲁国将不再有人愿做这种替人赎身的好事了.“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

绽背18612631934问: 孔子责子贡让金 -
川汇区汉防回答: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引用一下. 我的理解是:孔子不认为子贡是对的.孔子认为与其因为谦虚不接受别人的好意,而导致别人不再做仁德的事情,还不如去接受它.

绽背18612631934问: 孔子对子贡赎人是什么态度?
川汇区汉防回答: 鲁国有这样一个法律,如果能够把自己国家沦落到国外做奴隶的人赎回来的,可以从国库获得补偿.子贡赎了人,不愿意领补偿金,因此受到了孔子的批评.认为这样以后没有人再愿意去赎人了. 子贡做好事不计回报反受批评,只因目光犀利的孔子看到,像子贡这样不在乎赎金的鲁国人毕竟不多,而子贡创下“赎人不取赐”的“义举”先例后,谁若“赎人取赐”则会被认为“重利轻义”,所以很可能大家今后都不会去赎人了.子贡的错误在于,他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拔高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使人们因“先进”的标准太高而望而却步.

绽背18612631934问: ...他是一个很有钱地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地负累.但孔子却大骂子... -
川汇区汉防回答:[答案] 出自《吕氏春秋·察微篇》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绽背18612631934问: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失 -
川汇区汉防回答: 鲁国有规定,赎买在国外当奴隶的鲁国人,费用可以报销.子贡非常有钱,赎买鲁国人却不去报销,自以为是义举,孔子知道后却指出子贡的做法会使这项政策无法继续下去,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像子贡那样有钱,可以承担这一笔费用,但是每个人却都有羞耻之心,有子贡的行为先在,后面的人就会耻于向诸侯报销花费,这样愿意为鲁国赎买奴隶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果然时间一长,人们对在国外当奴隶的鲁国人就不闻不问了. 子贡的行为等同与将道义与道德绑架在一起,最终毁掉了一个良好的制度. 手机回答问题不容易,谢谢楼主 :)

绽背18612631934问: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失子贡做了什么事? -
川汇区汉防回答:[答案] 鲁国有规定,赎买在国外当奴隶的鲁国人,费用可以报销.子贡非常有钱,赎买鲁国人却不去报销,自以为是义举,孔子知道后却指出子贡的做法会使这项政策无法继续下去,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像子贡那样有钱,可以承担这一笔费用,但是每个人却都...

绽背18612631934问: 颜回哪有能力“赎回奴隶” -
川汇区汉防回答: 孔子的弟子颜回赎回许多奴隶却十分低调不去报销,这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赏.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你这么做,别的鲁国人怕被别人嘲笑不如你就不会去报销,反而把鲁国的奴隶害苦了.其实,赎回奴隶的不是颜回,而是子贡.据《吕氏春秋·察微》记载:鲁国规定,凡是能够从别的诸侯国赎回做奴隶的鲁国人,就可以到国库领取曾支付的赎金.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一批鲁国奴隶,为保持名节,拒绝到国库领取赎金.孔子听到后很不以为然,他认为: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如果不领赎金,那么就不会再有人去赎人了.子贡,姓端木,名赐,春秋时卫国人,生于公元前520年,卒于公元前456年,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中之最慧者.子贡善货殖(做生意),家累千金.

绽背18612631934问: 这段文字的出处 -
川汇区汉防回答: 出自《吕氏春秋·察微篇》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绽背18612631934问: 《论语》中有一篇是讲述孔子的两个弟子都救了在他国为奴的鲁人,一个领取了奖赏一个没有.是哪一篇? -
川汇区汉防回答:[答案] “子贡赎人”:孔子的弟子子贡出国游历,见到一个鲁国籍的奴隶,便自己出钱将他赎了回来.按照当时鲁国的规定,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凡有人能花钱把他们赎回的,可以到国家报销赎金.但子贡赎了人却不愿接受国家报销的赎金,一时在鲁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