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不能教的学生

作者&投稿:东方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么理解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
这句话出自《三字经》。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轶事典故...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该句典出自哪里
言无不尽。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礼曰来学,不闻往教。”是说按照礼法,只听说学生来就老师受业,没听说老师去就学生授业。“自行束脩以上”符合礼制,是体现出学习者谦卑恭敬的心,这种谦卑恭敬的心不仅是对老师的,还是对道的。如果没有这种心,学道无法学好。

孔子告诫仲由怎样教导别人的句子是?
孔子关于教导别人的句子为: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意思是: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急着想知道而不得时就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表达不出来时就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反三,我就不再重复教他了。”孔子教育学生,重点是引导...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出自哪篇文章?
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

孔子学说
他创立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法,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孔子的学说体系以人道为重点,对于天道谈得不多。他的学生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孔子没有明确否认传统的天命观念,他在不得志或懊丧的时候,曾发出这样的感慨,“道之将行也歇,命也;道之将...

曾子煮彘文言文翻译
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3、寓意 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我们的父母也应学习曾子的教育方式,以切实的做法证实...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原句是什么?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

曾子教子 文言文解释
曾子说:“可不能跟小孩开玩笑啊。孩子小,把父母当作老师向他们学习,听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以后就难以教导他了。”于是就杀猪做菜了。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

谈谈孔子立志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 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待现在和将来的关 系时,总是5;导学生立足于现在而面向将来,确定志向,树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为个人努力方向. 孔子常和学生们“言志”,一天,他对学生颜渊、...

孔子对学生宰予的评价,与他反复倡导的“恕”是否矛盾?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于此可知,文学在先秦泛言典籍学术,并不是现在所说的诗文等文学创作,子游、子夏不是有文学创作的才能,而是长于儒家经典学术。“言语”,概指能言善辩,倒是与当今之文学差强接近。“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宰予和子贡是孔子“...

琦钞15575625323问: 有一句话怎么说的.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对吧?什么意思? -
全椒县瑞兴回答: 朽木不可雕出自《论语·公冶长》,相传孔子的弟子宰予能说会道,言辞动听,深得孔子赏识,但后来却渐渐露出懒惰的毛病.一天孔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派弟子寻找后才得知宰予在睡觉.孔子便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朽木不可雕”来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无药可救.另外又指事物和局面败势已定,无可挽回.

琦钞15575625323问: 孔子有“三不教”吗?是什么? -
全椒县瑞兴回答: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琦钞15575625323问: 举一反三成语故事 -
全椒县瑞兴回答: 典故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论语·雍也》有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孔子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琦钞15575625323问: 不愤不启,不诽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一下!! -
全椒县瑞兴回答: 5.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侯,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侯,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三个角,就不再重复去教他了.”

琦钞15575625323问: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是谁说的 -
全椒县瑞兴回答: 论语述而第七 【原文】 7·8 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隅:音yǔ,角落. 【译文】 ...

琦钞15575625323问: 翻译句子.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全椒县瑞兴回答: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琦钞15575625323问: 孔孟论学原文翻译,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 -
全椒县瑞兴回答: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偶而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却弄不明白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的表达出来时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给他举例了.”

琦钞15575625323问: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谁说的? -
全椒县瑞兴回答: 霍懋征

琦钞15575625323问: 孔子真的有教无类吗?(请举例回答) -
全椒县瑞兴回答: 孔子教学,部分穷富贵贱,不论身份年龄.从这一点上说,孔子是做到了有教无类的.但若从智商的角度,他就不是有教无类了.《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哪个学生要是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它就不再教了.这“不复”,就是不再教了.还有,孔子招生不招女学生.

琦钞15575625323问: 《庄子》中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
全椒县瑞兴回答: 鲁国有个被政脚的人叫王骀,他的学生和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孔 子的学生常季问孔子说:“王骀是个失去了一只脚的人,他的学生却和 您的学生一样多.他站起来不能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