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傩驱十二鬼

作者&投稿:彤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府十二鬼将名字是什么?
地府十二鬼将名字是甲作、巯胃、雄伯、腾简、揽诸、伯奇、强梁、祖明、委随、错断、穷奇、腾根乃是上古以来的十二位凶恶的神,分别以鬼虎、疫、魅、不祥、咎、梦、磔死、寄生、观、巨、蛊等十一种鬼疫为食。钟馗简介 在中国的陕西周至(传说中的钟馗故里)、江淮、闽南、台湾等地钟馗信仰更为盛行...

想知道羌族12神兽的故事
可见,十二兽出身都不好,连根基很正的伯奇,人们也嫌他的叫声会令人家死人。不过,司马彪记载的这种傩仪的整体结构是清楚的。它有一个“先倡→后儛→再驱疫”的简单情节,整个仪式就是一出雏形傩戏。即:开始,由太监中的艺人中黄门带领120 名侲子倡(似唱非唱,似说非说)“十二兽吃鬼歌”;...

傩文化的傩坛特技
贵州傩坛使用的驱赶巫术,从傩堂戏角度看,有不少是特技表演,这里择要介绍几种。“踩刀”俗称“上刀山”,分“踩天刀”和“踩地刀”两种。“踩天刀”由掌坛师手执牛角,口念咒语,背着过关童子即有病的儿童,赤脚爬上由十二把或二十四把、三十六把利刀组成的刀杆上。“踩地刀”是将装在刀杆...

汉代扮鬼仪式叫什么?
1. 在汉代,有一种被称为“跳傩舞”或“大傩”的仪式,它并非单纯的“扮鬼”活动,而是一种驱鬼的祭祀仪式。2. 在这个仪式中,有人会扮演疫鬼,而其他参与者则扮演方相和十二兽。方相是纣王的镇殿将军,后来被民间尊为驱疫辟邪的神将。3. 十二兽是指传说中的十二猛兽,扮演者会带上面具,这些...

古代宫廷对傩祭有多重视?
1. 古代宫廷对傩祭的重视体现在其仪式的庄重性和规模上。根据《周礼.夏官》郑玄注的描述,傩祭由方相氏领导,他们身穿特殊的服饰,携带武器,带领隶众进行驱鬼仪式。2. 在《论语.乡党》中,记载了孔子对民间傩祭的尊重。当孔子遇到民间的傩祭时,他会穿上正式的朝服,以示敬意。3. 到了汉代,...

中国傩的傩的衍变和发展
随着历史时代的前进,傩也在不断地衍变和发展。东汉时期的“大傩”,方相氏增加了十二个神兽助手,驱殴的对象。除了周代就有的疫(鬼),还增加了“魅”、“恶梦”、“不祥”和最毒害人的“蛊”。张衡在《东京赋》中说,经过震撼人心的驱傩仪式,达到了“阴阳交合,庶物时育”。这里已寓有一元复...

古代宫廷对傩祭有多重视?
宫廷傩祭相当隆重,“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良久”(《周礼.夏官》郑玄注)。《论语.乡党》记载了孔子见到民间“乡人傩”时,穿上朝服,恭立敬候的情景。及至汉代,傩祭更加隆重,除...

师公戏傩舞:同出一源的驱鬼仪式?
在这些仪式的尾声,师公身着红袍,戴上面具,手握赶鬼杖(或剑器),逐户驱赶邪灵,这与方相氏在室内驱疫的场景极为相似。进一步比较宋代已闻名于京师的“桂林傩舞”和壮族的“师公舞”,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它们都以酬神祭祖和驱鬼逐疫为主要目的,表演形式上采用面具跳神,都归属于梅山...

“古摊面具”的来历和介绍?
到了汉代,宫迁每年举行“大傩”仪式,除了戴面具摹仿十二种神兽,舞蹈驱除鬼魅外,还有手执鼗鼓的侲子合唱礼神的歌曲。贵池的逐疫活动也称作“傩”,当是沿袭了中原的古代傩文化传统。倡贵池地处长江以南,古代为吴越和荆楚之地,属水稻作业区,所以,贵池傩又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中原文...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之驱傩日?
东汉时期的“大傩”,方相氏增加了十二个神兽助手,驱殴的对象。除了周代就有的疫(鬼),还增加了“魅”、“恶梦”、“不祥”和最毒害人的“蛊”。到了隋唐时期,各种傩的形态都有了发展。以敦煌傩为例,它成了沙洲全城官民僧侣最盛大的节日仪式。到了隋唐时期,各种傩的形态都有了发展。

包修15625843087问: “大傩”的驱鬼仪式中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是什么?最好是全的 -
庆安县复方回答: 额,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分别是:甲作、腓胃、雄伯、腾简、揽诸、伯奇、强梁、祖明、委随、错断、穷奇、滕根,它们吃鬼虎、疫、魅、不祥、咎、梦、礍死、寄生、观、巨、蛊,它们亦正亦邪,吃鬼疫也祸害人类,而且出身都不算好

包修15625843087问: 上古四神兽 上古四凶兽都是什么 顺便介绍一下 -
庆安县复方回答: 上古四神兽 东方青龙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西方白虎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

包修15625843087问: 傩舞”是一种什么舞蹈? -
庆安县复方回答: 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原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舞者戴形象狰狞的面具,扮成传说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角落,跳跃舞打,搜寻不祥之物,以驱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福建、云南、广东等地,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

包修15625843087问: 何谓“傩,何谓傩仪?何谓傩”,何谓傩仪,何谓傩舞,何谓傩戏?
庆安县复方回答: 也叫驱傩、大傩,农村称“乡人傩”.是古代腊月举行的一 种驱鬼逐疫的仪式,故名“傩仪”.而因驱傩的情状多是通过歌舞 来表现的,所以又称“傩舞”.舞者的装扮为“黄金四目,玄衣朱 裳,执戈扬盾”,也即头戴面具和冠,铜泡制作的浄狞眼目,身着熊 皮,手执戈矛,口中发出“傩傩……”之声,场面热闹、轰动.表演者 有四人、八人、十二人不等,也曰“方相”.舞者手执长鞭,甩动作 响,并在音乐伴奏声中高呼专吃恶魔的十二天神的名字.宫廷驱傩 则由太常寺主持.明清以后有些傩堂为吸引信众,便在傩仪中加上 了故事表演,还辅之以当地流行的民间音乐、唱腔,此为“傩戏”.

包修15625843087问: “傩舞”是一种什么舞蹈?
庆安县复方回答: 傩舞,又叫"大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

包修15625843087问: “傩舞”是一种什么舞蹈? -
庆安县复方回答: 傩【nuó】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

包修15625843087问: 驱傩起源于什么? -
庆安县复方回答: 驱傩起源于什么?(驱傩的出现,在远古则有记载.龟板上的“甲骨文”则是例证.) “驱傩” qū nuó 《轩辕本纪》曰: 东海 渡塑山 有 神荼 、 郁垒 之神,为民除害,因制驱傩之神.” 由来: 据说在远古时代,人类发明了巫术.巫术与宗教最大区别是:宗教是祈祷,巫术是控制.古人把一切困难、灾难、危难,都称之为“难”,是因为有一种邪气笼罩.为了控制“难”,古人发明了“傩”.通过“傩”的巫术将“难”控制、驱赶.因此,便有了驱邪、驱傩仪式.(本回答依据为《百度百科》《汉典》相关文章解释.)

包修15625843087问: 唐朝人怎样过春节 -
庆安县复方回答: 唐朝人过春节是非常讲究的.当时,在除夕前,人们都要尽量往家赶,以求与亲人团聚.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喝花椒酒,以驱寒祛湿.喝花椒酒就是把花椒放在盘中,饮酒时撮一点放入杯中.吃过团圆饭,全家人围坐火盆到天...

包修15625843087问: 头大,身小脚轻巧,是什么动物 -
庆安县复方回答: 是狗.动物崇拜还表现在傩舞等原始舞蹈上,傩大约产生于周代前后,大傩仪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兽.驱傩舞蹈选中十二兽,是原始人对动物崇敬心理的表现.大傩仪式上选中的十二兽(或十二神)是为照应一年十二个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驱除四方疫鬼,照应十二个方位的.对十二个方位的照应当然牵涉到十二支,于是与十二生肖挂钩,在驱傩仪式中的十二属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场.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兽、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共同的来源都是原始动物崇拜.

包修15625843087问: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十二生肖有什么说法? -
庆安县复方回答: 生肖就是属相,也就是八字中的年支.是28宿中的一种,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有人给鼠附于智慧;牛勤劳;虎威猛......等,毫无一点依据.属鼠笨的也不少,属牛懒惰的也很多......诸如此类,以一字想说明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