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史记拼音版正版

作者&投稿:魏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文言文写一篇诚信考试的演讲稿
言必行,行必果,如此身言力行,是为君子。而后又有范式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谓曰:二年别后当还,俱拜尊亲子息。千里结言,互信矣,未曾有疑,期至,果至,升堂拜引,尽欢而别。君子至诚,何为疑?鞅立木建信,予徙三丈木者五十金,以明不欺,后徙之,鞅果予矣。人言至信,何妨散千金。今...

话题作文400字
为了实现妻子的诺言,曾子杀猪,教导了孩子要诚实;为了实行变法,公孙鞅立木取信,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推行了变法;为了实现自己对楚王的诺言,晋文公退避三舍,最终成了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为了实现…… 为了讲诚信,从古至今的事例还很多。愿所有人以诚信为本,处处讲诚信,让世界变的更美好! 话题作文400字 篇7 我在家乡...

以诚信为主题的小学生作文
高尔基说:“走正真诚的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是的,我一定会带着诚信前行。我的人格和整个生命会因此格外美好。我诚信,我美丽!篇五:我诚信,我美丽 星期四晚上我写完作业,突然想起明天要语文考试,所以我就认真地把语文书复习了一遍。星期五早晨,我紧张地来到学校。上课铃响了,大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
(2分,言之成理即可)创新和不畏艰难的精神。(1分,言之成理即可)(4)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再答出其他的答案,亦可酌情得分,总分不超过2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取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商鞅,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

立木为信主人公是谁 立木为信的主人公
立木为信的背景 战国时期,秦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有一个叫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的卫国人,来到秦国,托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想要变法,但是必须先树立威信,商鞅于是用立木为信的办法树立威信。...

成语城门立木是什么意思?
意思:在城门前立根木头,谁能搬走就给谁金子,是根据战国时商鞅变法的内容而得到的词语,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读音:chéng mén lì mù 典故: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为使国家富强不拘一格启用人才,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

成语城门立木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在城门前立根木头,谁能搬走就给谁金子,是根据战国时商鞅变法的内容而得到的词语,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读音:chéng mén lì mù 典故: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为使国家富强不拘一格启用人才,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

成语城门立木什么意思?
意思:在城门前立根木头,谁能搬走就给谁金子,是根据战国时商鞅变法的内容而得到的词语,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读音:chéng mén lì mù 典故: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为使国家富强不拘一格启用人才,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

成语立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意思:在城门前立根木头,谁能搬走就给谁金子,是根据战国时商鞅变法的内容而得到的词语,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读音:chéng mén lì mù 典故: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为使国家富强不拘一格启用人才,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

文言文商鞅立木原文及翻译注释
《商鞅立木》注释 商鞅:战国中期政治家。令既具: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金:古代货币单位。布:公布,颁布。具:准备就绪。国都市南门:指城后边市场南门。辄:就。期年:一整年。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长兴郊18611379030问: 南门立木这个成语来源于什么 -
汉滨区罗红回答: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出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长兴郊18611379030问: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朗读视频 -
汉滨区罗红回答: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长兴郊18611379030问: 嚼然泥而不滓者也的读音 -
汉滨区罗红回答: “皭然泥而不滓者”中的泥读nì音,意思通“涅”,染黑.泥而不滓 【发 音】 nì ér bù zǐ【解 释】 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泥,通“涅”.染黑.滓,通“缁”.污浊.【出 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ào )然泥而不滓者也.”【示 例】 ~,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用 法】 作定语;用于比喻句

长兴郊18611379030问: 城门立木是什么意思? -
汉滨区罗红回答: “城门立木”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商鞅是战国时期十分有名的改革家,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但他的改革一开始并不顺利,因为人民被贵族压迫的太久了,所以当法令颁布之后,人民并不相信他,认为法令并不会真正的实施. 为了取信于民...

长兴郊18611379030问: 南门立木节选《史记.商君列传》 -
汉滨区罗红回答: 南门立木的出处: (商鞅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zhé)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

长兴郊18611379030问: 《史记》中商鞅立木建信如何翻译啊 -
汉滨区罗红回答: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长兴郊18611379030问: 一诺千金.移木建信.一饭千金.退避三舍的故事缩写 -
汉滨区罗红回答: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后来季布做了大官.其同乡人曹邱生,趋炎附势,就马上去见季布.曹邱生吹捧季布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

长兴郊18611379030问: 《史记.商鞅立木取信》的恐民之不信已的信是什么意思 -
汉滨区罗红回答: 徙木立信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这个信当相信讲.

长兴郊18611379030问: 商鞅南门立木出自哪儿 -
汉滨区罗红回答: 商鞅南门立木出自《史记》.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

长兴郊18611379030问: 【甲】徙木立信 《史记》 令既具①,未布,(商鞅)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②,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 -
汉滨区罗红回答:[答案]1.(1)①已经 ②答应③被2.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3.(1)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2)唉,不守信用的弊端到了此种地步,难道不重要吗?4.甲文中的商鞅采用立木的方法来取信于民,乙文中的商鞅言而不信,用设宴的方法俘虏对手公子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