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概括

作者&投稿:脂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立木为信讲的是什么的故事
【故事】商鞍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就绪,没有公布是因为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某天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百姓感觉很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

立木为信的故事简短 立木为信的故事简述
1、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 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叫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的卫国人,在魏国宰相公叔痤手...

立木为信成语典故
立木为信成语典故1 【出处】《史记·商鞅列传》。【释义】商鞅为推行新法而取信于民的方法。比喻只有言出必行。【成语典故】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法...

立木取信的历史典故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百姓能把木头搬移到北门去就赏给十两金子。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敢动手去搬移(木头)。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两金子。”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搬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

立木为信主人公是谁 立木为信的主人公
立木为信的背景 战国时期,秦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有一个叫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的卫国人,来到秦国,托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想要变法,但是必须先树立威信,商鞅于是用立木为信的办法树立威信。...

立木为信典故
商鞅为了建立信任,先在南门立木并承诺赏金,起初人们对赏金持怀疑态度,但最终有人勇敢尝试并得到奖赏,这使得新法令的权威得以确立。商鞅随后公布了新法,包括以军功赏罚、鼓励生产、抑制懒惰和商业,这些措施使秦国实力大增,得以攻下魏国河西地区。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了第二次改革,废除井田制,允许...

立木为信的成语故事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历史中以信取人的故事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也称鞅徙木立信。

商鞅为了获取百姓的信赖而立木赏金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它的主要故事内容是...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

立木取信的意思
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立木取信出自于《资治通鉴》,是指商鞅通过利用让百姓搬一块木杆从南门到北门,就给赏银50两黄金的方式取得百姓的信任,最后顺利颁布变法法令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

宇文呼19680935647问: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个什么故事?
东昌府区地红回答: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发展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宇文呼19680935647问: 一诺千金的故事(要短)一定要短 -
东昌府区地红回答:[答案] 商鞅徒木为信的故事.商鞅让人在咸阳城门立了一根木柱,说谁能把它搬到另外一个城门就给他一千金,结果真有人去搬了木柱,商鞅真的给了他千金.这个故事就是一诺千金的由来.

宇文呼19680935647问: 商鞅南门立木典故五十字左右概括? -
东昌府区地红回答: 商鞅到秦国后,为取得秦人对他变法支持,在南门外立木,称谁将此木移至指定地点,赏金即付,人们不信,那能这么便宜,但有一人移之,商鞅立赏,于是博得秦人支持,变法终于成功,给后来大一统,奠定坚实基础.

宇文呼19680935647问: 立木为信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东昌府区地红回答: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五十两银子

宇文呼19680935647问: 徙木为信的典故徙木为信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我要简略的,要总括全文的! -
东昌府区地红回答:[答案] 原文: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译文:商鞅变法的法...

宇文呼19680935647问: 移木建信故事,简短 -
东昌府区地红回答: 公元前359年,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由此上演:商鞅在南门立了一块三丈高的木头,告之谁把此木移到北门,奖赏十金.当时社会信用匮乏,众人以为游戏一场,无人当真.商鞅把赏金提到五十金,有人抱着试试的心理移木到北门,果得赏金.“北门移木”后,国家信用深深植根于社会,社会信用由此孕育发展,秦国遂政行令通.

宇文呼19680935647问: 商鞅立木城南的故事五十字? -
东昌府区地红回答: 商鞅在城南地区立下一个木头,说只要能搬动就给50金,围观的人都不相信,后来有一个人把这个木头搬动了,然后就得到了那50金,商鞅通过这个事件立下了自己的信用,为以后的改革奠定基础.

宇文呼19680935647问: 商鞅立木见信是怎么回事
东昌府区地红回答: 商鞅颁布了一套新的法律后,怕老百姓不服从........ ·一天,商鞅为了让老百姓更加相信朝廷,他贴出告示:谁要是把一棵三丈长的木头(大概青年人都搬的起的木头)搬到南门就赏金5两.老百姓看到这告示后呆若木鸡,都以为是骗人的.商鞅为了吸引人的注意,下令赏金500两........ 商鞅他们从早上一直站到下午,没有一个人来搬.突然,一个大汉说:“我来试试.”只见这个大汉轻松地扛着木头,运回南门去了.商鞅果然赏了他500两黄金.老百姓们都想:如果要是我搬的话........从此,秦国百姓更加信任朝廷了. 商鞅奠定了后来强大的秦国,致使秦国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

宇文呼19680935647问: 什么是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 -
东昌府区地红回答: 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就是商鞅立木取信. 立木取信这个故事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为了获取百姓的信赖,在施行变法前,发起了一个小活动.秦孝公想效仿其它诸侯国在秦国开展变法运动,便想在全社会寻求一位仁人志士,让他带领秦国走上富...

宇文呼19680935647问: 商鞅南门立木讲了一件什么事剪短说 -
东昌府区地红回答: 商鞅受秦孝公聘请,出任秦国丞相,锐意变法,要变法必须获得民众信任,于是商鞅在城门南树立一根木头,发告示“能将木头由南门搬到北门的人赏金10两”,后赏金至增到50两,才有人搬木头.于是此人获得50两黄金.群众由此知道秦国丞相言出必行,商鞅取信于民,目的达到,日后变法获得百姓支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