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告诉我们

作者&投稿:邴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立木取信的成语讲的是秦国什么的诚信的故事
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一千两。”于是有一个人半倍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一千两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

简写立木取信的故事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百姓能把木头搬移到北门去就赏给十两金子。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敢动手去搬移(木头)。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两金子。”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搬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

商鞅立木,取信于人的故事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心,...

立木取信的故事
立木取信出自于《资治通鉴》,是指商鞅通过利用让百姓搬一块木杆从南门到北门,就给赏银50两黄金的方式取得百姓的信任,最后顺利颁布变法法令的历史典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

立木为信成语典故
立木为信成语典故1 【出处】《史记·商鞅列传》。【释义】商鞅为推行新法而取信于民的方法。比喻只有言出必行。【成语典故】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

立木为信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就是说诚信的重要!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 一道命令,...

立木为信典故
商鞅为了建立信任,先在南门立木并承诺赏金,起初人们对赏金持怀疑态度,但最终有人勇敢尝试并得到奖赏,这使得新法令的权威得以确立。商鞅随后公布了新法,包括以军功赏罚、鼓励生产、抑制懒惰和商业,这些措施使秦国实力大增,得以攻下魏国河西地区。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了第二次改革,废除井田制,允许...

走进文言文商鞅立木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4. 商鞅立木 古人商鞅想要推行新的法规,为了( 取信 )于民,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徙木为信的故事 【注音】xǐ mù wéi xì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

移木建信成语故事
移木建信的典故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

商鞅南门立木讲述了一个什么的故事
商鞅南门立木具体的故事: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

宓倩17068638848问: 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泸溪县丹尼回答:[答案] 做事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宓倩17068638848问: 通过商鞅南门立木,告诉我们什么和什么的重要性 -
泸溪县丹尼回答: 当时的秦国比较乱,人们不太相信政府.特别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对当时秦国的人民来说,太惊骇了.人们就更不相信了,怕他只是说说做不到.商鞅要变法,就必须人们的配合,必须说到做到.所以才想出这样的办法以示诚信.这个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件大事,没有诚信是不行的.

宓倩17068638848问: 商鞅南门立木一文告诉我们 -
泸溪县丹尼回答: 做人要一诺千金,诚信是做人之本,我们要诚信待人.

宓倩17068638848问: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和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迪 -
泸溪县丹尼回答: 要艰苦奋斗,言必信.

宓倩17068638848问: 看立木取信的故事,说说商鞅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对你在做人方面有什么启示? -
泸溪县丹尼回答: (1)为了取得人民的信任,让变法深入人心(或为了取信于民,类似这样的意思即可)(2分);做人要诚信(2分) (2)创新精神(或不墨守成规,或不守旧,敢作敢为、与时俱进等均可)(2分)

宓倩17068638848问: <徙木为信>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
泸溪县丹尼回答: 徙木为信 :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说明: 我们应该慎重许诺,并且坚决履行诺言,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宓倩17068638848问: 商鞅立信的道理 -
泸溪县丹尼回答: 商鞅立信于民 战国时,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惟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

宓倩17068638848问: 立木为信的感想 -
泸溪县丹尼回答: 千里之途始于足下.可见第一步的重要性!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不只他变法如此,昭示了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言必行、行必果.立木为信,说明了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一切皆不可半途而废!

宓倩17068638848问: 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你觉得商鞅的做法合适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泸溪县丹尼回答: 合适. 商鞅为了取得人民的信任,让变法深入人心;启示:做人要诚信,要有创新精神(或不墨守成规,或不守旧,敢作敢为、与时俱进等均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