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王安石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旁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资治通鉴故事文言文
翻译完了发现有点长,原文估计两三百字,翻译肯定不是了,再找一个。 这个是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上的一段: 辛卯,上曰:“朕于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者,皆顺众人之所欲故也。昔禹帅九州之民,凿山槎木,疏百川注之海,其劳甚矣,而民不怨者,因人之心,...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有什么异同
(1)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②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④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王安石的简介?
一分钟了解王安石

请问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属于唐诗吗?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而作此诗。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如何客观的评价公孙鞅(商鞅)?
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虽说商鞅刻薄,所谓“乱世用重典”本也无可厚非,反而说明商鞅之诚信品质。梁启超也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与管仲、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张居正同列(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列出“中国六大丞相”为管仲、商鞅、...

王安石的介绍
王安石简介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 王文公。 生平 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 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全 家始定居于江宁。早年的播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 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

有没有关于王安石的见解啊..?拜托各位大神
下面是我摘自柏杨的 中国人史纲 一本非常不错的书 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的王安石效法纪元前四世纪另一伟大的政治家公孙鞅,用革命性的全盘改革,来挽救宋帝国和士大夫自身的恶运,同时也解救倒悬在水火中的平民,他的见解被皇帝赵顼所采纳。赵顼是一个生长在深宫之中的皇帝,属于少数杰出的英明君主...

王安石资料
了一幅初步的蓝图。1069-1076年,王安石两度为相,在 他的荆公新学思想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声发馈的政治思想。为改变北宋“积贫积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顾守 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和领导了一场以“理财”“整军”为中心,以“富国强民”为...

有准确王安石知料吗?
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分,同年轻的宋神宗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指出...

高鞅的生平?
梁启超也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与管仲、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张居正同列(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列出“中国六大丞相”为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王安石、张居正。与上面的“中国六大政治家”相比,是将李德裕换成王猛)。在现代,尽管有少数不同声音...

偶帝19319065483问: 王安石《商鞅》 -
什邡市脑得回答:[答案] 王安石《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译文: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

偶帝19319065483问: 关于诚信的七言绝句古诗词? -
什邡市脑得回答: 《咏商鞅》宋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译文:从古以来统治人民在于信诚,一言为重百金为轻立法严明.现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诋毁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坚决施行.扩展资料:“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这两句话高度赞扬了商鞅的强制实践.商鞅开始改革时,遭到衰落的奴隶主和贵族的反对.根据“法布奇”和“无刑阶”的规定,商鞅坚决镇压奴隶主和贵族的复辟势力,使改革得以继续.“商鞅有能力让政府做它必须做的事”,这是对商鞅赢得人民信任的能力和坚决镇压复辟势力的进一步赞扬,复辟势力使改革得以成功实施.

偶帝19319065483问: 关于商鞅的古诗 -
什邡市脑得回答: 《商鞅诗》(唐)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

偶帝19319065483问: 王安石写过一首《商鞅》的古诗吗﹖
什邡市脑得回答: 亲,你好! 王安石写过这么一首诗的! 《商鞅》 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典故】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偶帝19319065483问: 商鞅南门立木 续写 -
什邡市脑得回答: 《商鞅南门立木》通过写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在都城南门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国家需要诚信,百姓才会相信政府.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偶帝19319065483问: 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一首题为《商鞅》的诗中写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1)王安石欣赏商鞅的什么品质?(2)丢掉... -
什邡市脑得回答:[答案] 移木建信公元前359年,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由此上演:商鞅在南门立了一块三丈高的木头,告之谁把此木移到北门,奖赏十金.当时社会信用匮乏,众人以为游戏一场,无人当真.商鞅把赏金提到五十金,有...

偶帝19319065483问: 王安石《元日》的翻译
什邡市脑得回答: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王安石《元日》可以视为写元旦的诗词中之翘楚.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

偶帝19319065483问: 商鞅变法的翻译 -
什邡市脑得回答: 译文: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偶帝19319065483问: 求《史记·商君列传》的译文(商)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以明不欺. -
什邡市脑得回答:[答案] 商鞅想要实行变法,担心天下人议论怀疑自己.法令已经有了,还没有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于是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椽木在国都市井南门.并承诺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就给十金.百姓都对这个承诺提出疑惑,没有人敢去搬.于是又承诺:“能搬...

偶帝19319065483问: 商鞅南门立木出自哪儿 -
什邡市脑得回答: 商鞅南门立木出自《史记》.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