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对自己的评价

作者&投稿:爱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迁的故事:被尊称为“历史之父”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 )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

阅读根本《项羽本纪》节选,分析习马迁的眼中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根本《项羽本纪》节选,分析习马迁的眼中项羽是一个英勇无畏、充满豪情壮志的人。项羽有着超凡的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善于骑马射箭,这使得他在战场上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他的勇猛和力量使他在战斗中几乎所向无敌,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无畏的战士形象。项羽并非只是单纯的武夫。他的...

司马迁的《史记》里,是故意丑化了汉朝的帝王吗?
里边还记载到刘邦是一个只顾自己自私的人,逃命的时候都想把累赘的孩子扔下去,从这一点看来确实司马迁没有对刘邦进行赞美。反观刘邦的对手项羽看起来却像一个正面人物,这种情况给人的感觉特别像司马迁在故意丑化刘邦。我们能看到的是《史记》如果说故意丑化别人的话,在当时必定会被禁止,但是《史记》能...

霍去病歼灭七万匈奴,司马迁为何却抹黑他?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而且降生的时候是以私生子的方式来到这个世上的,所以司马迁当时认为霍去病的地位,并不是完全靠他自己的军事才能争取来的,而是靠他和卫青之间的联系才有的,所以司马迁对于这位战神霍去病是颇多微词的。而且在《霍去病传》之中还记载着,有一次班师回朝,霍去病在路上十分浪费,边走...

你对司马迁的生死观有何评价?500字左右
”从那时起,我就认为司马迁一定是提倡大义殒命慷慨赴死的。特别是自己迈出学校门的第一步就跨进了部队,接受的是战场拼命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一直认为凡是不惜生命慷慨赴死必定是伟大光荣的,凡是忍辱保命苟且偷生必定是渺小可耻的。后来读的书渐渐多了,才知道敢情事理远不是这样简单。 特别是读...

历史上思马迁对商鞅的评价?
司马迁

春秋时期的辩士故事和评价
《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晏婴坚守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

如何评价司马迁的功绩?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史马迁的写作风格被后世史学家传承,后世的小说、戏曲等形式的文学皆从《...

司马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史记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当今社会如何评价尾生抱柱
我深信这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所以后世对尾生的诚信也一直为之称颂。一个描述简单而又朴素的忠贞故事,延续了几千年,它充分说明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它传承的文脉。也许有人会用现代的思维方式来简单的评价这个故事,且用“迂腐”二字来总结它,尾生也完全可以运用灵活变通的办法来处理当时的现状...

只性15899519030问: 用名言警句来评价司马迁的一生 -
西城区七味回答: 司马迁家学渊源甚深,祖上数代为史官.他自小博闻强记,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游,栉风沐雨,遍览名山大川;后继承父业,为太史公.因李陵降匈奴,司马迁挺身而出,犯颜极诤,为其辩辞.不料因此惹上飞来横祸,身遭不白之冤.为完成父亲临终之愿,司马迁忍辱含垢接受宫刑,以保得命存.之后他大笔如椽,发奋而作,写下一部鸿篇巨制的史书著作,期冀能藏之名山,流传后世,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只性15899519030问: 关于司马迁的评价(文言文)似乎有一副对联是评价司马 -
西城区七味回答: 从此他提起笔树立了忠臣义士的形象,遭不白之冤,个人得不幸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只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西汉的司马迁,司马迁懂得了去直面挫折,而是直面人生道路的崎岖,他毅然选择了生,使他“居然忽忽若有所亡,不缩小痛苦,最终完...

只性15899519030问: 司马迁自称史记是“究天人之际” -
西城区七味回答: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说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虽然是自己评价自己,但这句话得到了后人的一致认可~ 这话的意思是说 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理论 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独立完善的理论著述.

只性15899519030问: [悬赏]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
西城区七味回答: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二句,“才”,《文选》作“行”,王书据《汉书》改“行”为“才”,并作说明,许书径改而无说明.“负”,王书据王先谦说解释为“恃”,许书注释为“抱,等于说怀有”.“不羁之才”,颜师古注:...

只性15899519030问: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成一家之言指的是什么? -
西城区七味回答:[答案]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只性15899519030问: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此句评价哪一书最恰当? -
西城区七味回答: 这就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对自己当时正在编纂的《史记》的评说阿~

只性15899519030问: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何解? -
西城区七味回答: 主要是说 司马迁的史记 博采众长,自己亲自考察,而且家学渊源深厚,都是史官.而且史记的体例很庞大,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和八书. 一家之言,说的是司马迁用自己深厚的学识将之前的“散史”辑录成书,并有自己的评论.如太史公云. 这样的说法,是对司马迁《史记》成就的高度的肯定和赞赏.

只性15899519030问: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不是史记呀? -
西城区七味回答: 《史记》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 《史记》约成书于前104年至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

只性15899519030问: 司马迁说自己史记的创作目的是什么?
西城区七味回答: 关于创作《史记》的动机,司马迁自己在给任安的一封信里曾谈到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传于后人”.说穿了,就一句话,意在“立言”.因为据司马迁父子的观察与研究,我国古代每五百年出一位圣人,所谓:“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孔子之后,至汉武帝时正合了五百之数,他父子认为,这个规律,可能会印证在司马家家族之中,所以才会有这方面的举动.不过,就《史记》的本身文学成就与研究价值来讲,是值得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的.具体可参见司马迁自己的《太史公自序》与《报任少卿书》两篇文章.

只性15899519030问: 司马迁写史记的 目的是 究天人之际 -
西城区七味回答: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现司马迁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