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观于天地+翻译

作者&投稿:夙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既(21)其出,则(22)或咎其欲出者(2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24)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25)深而无不在也。夫(27)夷以(26)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28)人之所罕至焉,...

游赤松山记文言文翻译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伯夷 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 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 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怎么翻译
该句重点词汇注释:1、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2、慧褒:唐代高僧。3、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4、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第一段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翻译及原文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

褒禅山记的原文及翻译
(43) 或:有人。(44) 咎(jiù):责怪。(45)其:那个。 (46)其:自己。(47)极:尽,尽兴。(48)夫(fú):代词,那。(49)于是:对于这。(50)叹:动词用如名词,感慨。(51)焉:句末语气词,啊。(52)之:取消“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充当大句子的主语。 (53)得:心得...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出自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

何可胜道也哉翻译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

《荀子·王制篇第九》翻译
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圣王之用也,上察于天,下错于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长,狭而广,神明博大以至约。故曰: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出处:《礼记》——先秦·戴圣 ...

白胥15036062988问: 古人之观于天地是什么意思 -
洞口县尪痹回答: 古人观察天地全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译意: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很深入而且又很全面.

白胥15036062988问: 求古文翻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洞口县尪痹回答:[答案] 【译文】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很深入而且又很全面.

白胥15036062988问: 翻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洞口县尪痹回答:[答案] 译文]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很深入而且又很全面.

白胥15036062988问: 《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中的《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 -
洞口县尪痹回答:[答案] 往往有得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白胥15036062988问: 英语翻译1.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4.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5.此言得之 -
洞口县尪痹回答:[答案] 1、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 2、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 第二句最好联系前面两句一起翻译 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结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单句翻译...

白胥15036062988问: 将《游褒禅山记》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
洞口县尪痹回答: (1)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2)有了志气与体力,而且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品来支持,也不能到达.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之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以”,表并列;“则”,那么(2)句中“随”,跟随,盲从;“于幽暗昏惑”,在这里作名词,译为“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相”,支持,辅佐.

白胥15036062988问: 翻译: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洞口县尪痹回答:[答案] 翻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原句为: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白胥15036062988问: 游褒禅山记中的知识点 -
洞口县尪痹回答:[答案] OOO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OOO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七)重点翻译句 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白胥15036062988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洞口县尪痹回答: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白胥15036062988问: 翻译下面文言文语句(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洞口县尪痹回答: (1)我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2分)(2)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有所收获),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2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