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之辩含义

作者&投稿:謇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华夷之辩”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自唐开始华夷不再论民族吗?
华夷之辩来自孔子的:“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春秋时期来自西北的犬戎攻破镐京,这给当时的中原各诸侯国带来不小的冲击。也就是此时,便开始有华夷的观念产生。自此这观念影响中国后世几千年之久,在历朝历代中,对华夷的辩论也是尚未停息的。在南北朝时期,胡人第一次占据中原地区,并...

什么是华夷之防?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中华世界...

为什么说华夷之辩是儒家精义所在
华夷之辩是儒家精义所在的原因如下: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衡量标准阶段,地缘衡量标准阶段,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后理学以君臣大义取代华夷之辨。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以文化礼义作标准。

宋代人特别讲究什么之辩
华夷之辨 宋亡后"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由血缘、礼制宗法文化衡量标准阶段向单纯的文化衡量标准或地缘衡量标准阶段演变,更强调"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实际情况是,在先秦以后,在"华夷之辨"上占据主流的是以文化因素,以血缘及地域进行衡量的观点一般在华夏面临严峻威胁即...

唐朝“华夷之辩”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呢?
华夷之辩来自孔子的:“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春秋时期来自西北的犬戎攻破镐京,这给当时的中原各诸侯国带来不小的冲击。也就是此时,便开始有华夷的观念产生。自此这观念影响中国后世几千年之久,在历朝历代中,对华夷的辩论也是尚未停息的。在南北朝时期,胡人第一次占据中原地区,并...

从文化的角度看,“华夷之辨”还有讨论的价值吗?
“华夷之辨”,当然有存在的必要。华夷之辨用于区别华夏与蛮夷。历史上的华夷之辨标准是有三:血缘衡量标准、地缘衡量标准、礼仪文化衡量标准。仅看事情的经过,而不看事情的背景是错误的,华夷之辩起源于被异族包围进攻的恐惧,确保中华文化的传承。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华夷之辩是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

夷夏之辩”、“人禽之辩”、“君子小人之辩”等观念是谁提出来的?_百...
儒家学派:公羊高 “夷夏之辩”是儒家(具体点讲是儒家公羊学)的重要思想。所谓夷夏之辩,就是要辩明夷与夏的不同。夷是指周边少数民族,即四夷(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夏是指诸夏,即中国。中国是礼仪文教之邦,四夷则是未开化的少数民族。夷秋野蛮成性,时常侵挠中国,故儒家自圣王孔子以来无不...

什么之辩在宋代特别讲究
华夷之辩。根据豆瓣相关资料显示,华夷之辩在宋代特别讲究,原因是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自称“中国”的宋朝不再是天下共主,甚至不是霸主,对宋人来说,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秩序已然成了想象,因此“华夷之辨”成为两宋时代的一个思想主题,一种极具时代性格的政治与文化意识。华夷之辨的...

论语新视界043|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夏夷之辩
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或称夏、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夷,或称蛮夷、化外之民。另外一种说法为,诸夏与夷狄的区别主要是农耕的城邦和游牧的山野牧民之区别,而不是以地区为分别。杨遇夫《论语疏证》认为,夷狄有君,是指楚庄王、吴王阖闾等,君是贤明之君。这句话的意思是夷狄还有贤明之君,...

请讲述下从华夷之辩看洋务运动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愚见,华夷之辨大体指中国人自古来重华轻夷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或许正是其失败的内在原因之一。因此心态存在,万万中国人并没有发自于心的去接受“夷技”,终致洋务运动的破财。待高手斧正

博向13067604894问: 什么是“华夷之辩”? -
宽城区颈痛回答:[答案] “华夷之辩”实际上是孔子时期的华夏民族主义.华夷之辩讲得非常婉转,意思是说要分清楚华夏和蛮夷.孔子认为,华夏国家要互相帮助,来抵抗蛮夷的入侵.孔子认为,华夏国家是先进的,不能被落后的蛮夷所蹂躏摧残,华夏国家的...

博向13067604894问: 华夷之辨的意思 -
宽城区颈痛回答:[答案]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

博向13067604894问: 华夷之辨的意思 -
宽城区颈痛回答: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血缘衡量标准阶段,地缘衡量标准阶段,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阶段.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以文化礼义作标准.

博向13067604894问: 华夷之辩 一词的来龙去脉 -
宽城区颈痛回答:[答案] 华夷之辩是先秦时期的一个论题,又可以称为夏夷之辩,主旨就是华夏族和夷族的区别. “华”是指继承中华文化的民族,“夷”原是华夏族族对非华夏族民族的统称. “华夷之辩”其实就是“居夏则为夏,居楚则为楚,居越则为越.是非天性,乃积糜...

博向13067604894问: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
宽城区颈痛回答: 周代,中国有“华夷之辨”的思想,也就是将周人视为华夏、诸夏,而将周边的少数民族成为西戎、北狄、东夷、南蛮等.不过在春秋战国时代,这种民族隔绝的状态逐渐...

博向13067604894问: 如何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民族观和天下观 -
宽城区颈痛回答: 总的来看,当夷夏矛盾异常尖锐之时,儒家强调“攘夷”,强调“华夷有别”,这充分表现出儒家民族观具有保守性和排他性的一面;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儒家强调“礼分华夷”、向往“天下一家”,又充分体现出儒家民族观具有包容性和...

博向13067604894问: 你对华夷之辨的看法以及华夷之辨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
宽城区颈痛回答: 这个题目太长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华夷有别的典型例子,而且使用汉字造出来的.目前文化逐渐融合,这种区别在减少,因此,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会有大的影响,也没有什么意义.在英文当中,可以查找以ethno开头的很多字及...

博向13067604894问: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
宽城区颈痛回答: 出自《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里的意思有两种相对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落后的民族有君主,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统治便利. 另一种说法是,连夷狄(这里指的是楚、吴等国)都有贤明的君主,但是华夏却没有.按照二月河的理解,应该是第一种. 在北大中文系论坛上有讲到的

博向13067604894问: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什么 -
宽城区颈痛回答:[答案] 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西方文化是文学、科学、音乐以及哲学原理的合集,并且有别... 正统中华文化中,有尊王攘夷的观念,春秋大义中的华夷之辨,不以种族血统为标准,而以文化义礼作量度,蛮夷之民接受...

博向13067604894问: 概述先秦时期华夏族形成时期的民族观念,并试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过程的影响 -
宽城区颈痛回答: 中国古代的夷夏观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并成为“天下”观念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夏商周三朝处理民族关系、构筑统治体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夷夏观最早是在华夏族中诞生的,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以文化和分布区域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