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之仇犹可报乎虽百世可也

作者&投稿:少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如何解释?
用良心和美德善待对自己恶劣的人,对那些待你好的人们又该用什么回报呢?矫正那些对你恶劣的人的态度,让他们理解自己的错误,让事情回归常理的范围(即可),那对于那些以忠厚待你的人,你自然就可以用你的德行回报他们了;这段理解是参考孟子解读的,年轻时读《公羊传》言“九世之仇犹可报”,后读...

在古代,有没有明文规定,说人就应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怎么地啊?_百度知 ...
没有这种不成文的规定,打人骂人的事太正常了,除非你的身份低下,没有权势才会被人欺负,不敢反抗,古语有云:“民不与官斗,穷不与富斗”。

中国的学术一直是百家争鸣。只有秦始皇时代实行文化钳制。没有百家争鸣...
到汉朝高祖刘邦时期,儒生地位很低,刘邦甚至向儒生的帽子撒尿,景帝时尊崇黄老,也就是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这是休养生息。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是因为汉武帝需要大义,能够向匈奴出兵的借口,正好公羊学派的“九世之仇,犹可报也”,大复仇理论为汉武帝提供出兵的理论支持,董仲舒的理论又很适合...

求《信陵君救赵论〉翻译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liú)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

有关做人道理的古诗
当念积累之难,常思倾覆之易,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明世相之本体,负天下之重任,凡事当留余地,五分便无殃悔; 直躬不畏人忌,无恶不惧人毁,功过不可少混,恩仇不可过明; 自然造化之妙,智巧所不能及,一念能动鬼神,一行克动天地; 文华不如简索,读今不如述古,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 道乃...

孙武司马迁文言文翻译
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

孙子武者,齐人也全文翻译是什么?
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

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三个都没了,只有中国流传了下来?
“十世之仇,犹可报也!”这哪里是什么包容的文化,分明就是对仇人绝不容忍的态度。孔子更是明确的表示:“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第二种说法,则是中国的地理因素太好了,其他古国都不得不面对各种乱七八糟的入侵势力,而中国周边不是大海就是高山,不是高山就是沙漠,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让中国...

西游记25集所有台词
西游记25集所有台词 唐僧: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徭役宝刹,拜求真经。如来:你那东土大唐物广人稠,多欺多诈,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造下无边罪孽。唐僧:阿弥陀佛。如来:我有经文三藏,共有三十五部,15144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唐僧:忘佛祖垂恩,赐弟子三藏真经,以造福大唐生灵。...

《谷梁传》榖梁传·定公(元年~十五年)
即位,授受之道也。先君无正终,则后君无正始也;先君有正终,则后君有正始也。戊辰,公即位,谨之也。定之即位,不可不察也。公即位,何以日也?戊辰之日,然后即位也。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何为戊辰之日然后即位也?正君乎国,然后即位也。沈子曰:“正棺乎两楹之间,然后即位也。”内之...

牧锦17314925748问: 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的意思
站前区益心回答: 春秋时,公羊曰:“九世之仇犹可报乎?”孔子曰:“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这段话的前半句是出自《公羊传·庄公四年》原句是:“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上下文的内容是:齐襄公的前九世伯伯齐哀公因为纪侯进谗言被周天子烹煮了.到了齐襄公这一代把纪国给灭了,然后把这个时代的纪侯杀了.这句话是公羊评价齐襄公的作法,认为齐襄公是为国复仇,所以不但九世可以复仇,百世也可以复仇.当时的规矩是五世之内可以复仇,所以公羊在之后又说了一句:“家亦可乎曰:不可.国何以可国君一体也.先君之耻,犹今君之耻也.今君之耻,犹先君之耻也.”也就是说国仇可以百世追杀,家仇不可以.

牧锦17314925748问: 成语九世之仇的起源 -
站前区益心回答: 《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评齐襄公为报九世之前齐哀公被烹杀之仇灭纪一事)

牧锦17314925748问: 什入什么出成语 -
站前区益心回答: 九世之仇 发音 jiǔ shì zhī chóu 释义 指久远的深仇.出处 《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示例 九世之仇,百年之德,至于今而始报之子孙,即报者亦不知其所以.(章炳麟《菌说》)

牧锦17314925748问: 求《论语》的心得“子张:'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站前区益心回答: 这是孔子与子张讨论的一篇对话.其实说白了,孔子在这里是要告诉子张,历史都有其相对的痕迹,我们在研讨历史的时候,应该注意当时的一些社会制度,以及其存亡的道理.为什么孔子说“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其中“继周”是...

牧锦17314925748问: 伍子胥父诛于楚的原文 -
站前区益心回答: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大之甚,勇之甚.”将为之兴师而复雠于楚.子胥谏曰:“诸侯不为匹夫报仇.且臣闻之: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

牧锦17314925748问: 求“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的含义 -
站前区益心回答:[答案]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

牧锦17314925748问: 关于康熙的名言 -
站前区益心回答: 康熙名言名句 1、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2、所以古人在孩童蒙昧无知时就开始进行教育,八岁时就入小学,十五岁时入大学,目的是为了端正他禀性、习气中已有偏差的地方,防止他被物质欲望所诱惑,开启他的聪明才智...

牧锦17314925748问: 翻译下面句子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站前区益心回答:[答案] 子张问:“十代的礼仪能够推知吗?”孔子说:“从殷商沿袭了夏朝的礼仪,删减的,增加的,能够知道.从周朝沿袭了殷商的礼仪,删减的,增加的,能够知道.如果有人继承了殷朝的礼仪,即使过去了一百代,能够知道的.”

牧锦17314925748问: 史记当中,哪一段最经典?推荐一个段落吧~ -
站前区益心回答: 当然是“项羽本纪”中的“垓下之战”啦.“项羽本纪”本身就是《史记》中最精彩的一篇.与其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不如说是司马迁对自己偶像的赞歌,司马迁通过语言从正面、反面的极力描写和渲染,描写了一位举世无双的英雄,虽然其中...

牧锦17314925748问: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
站前区益心回答: 本章的主要意思在于:孔子想说明殷商的礼仪制度是在夏朝的基础上有所损益而来,周朝的制度是在商朝的制度上损益而来,即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或者说礼仪规范是在继承中求变化,以适应当时,但其根本所蕴含的普世价值、以宗族家族之制度为基础的礼仪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才能在朝代的更迭中虽有所损益而能延续,也就可以肯定,即便经过十世、百世,其礼仪制度仍是延续古礼而有所损益而已.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