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语》

作者&投稿:语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找出在《论语》中,政治、做人、文学、教育四个方面的句子?
我自己知道一点儿,再加上找的一些,应该可以了.①政治: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或谓孔...

四书是谁编著的?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谁编撰而成?
2、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石:《论语》中强调了学习和道德的重要性,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经典论断,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教育都有深刻的影响。它强调了培养有德行的君子,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品德的塑造。3、政治伦理和国家...

《论语》中演化并固定为成语的有哪些?
《论语》中演化并固定为成语的有: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 qí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反:类推。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和哪本书?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子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增删注释包括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

下列选项中,不是出自《论语》的是( )。
【答案】:B 本题考查《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通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而非《论语》,此题为选非题,B项正确。A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

四书包括哪四本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论语中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是什么意思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
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引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表达了他对于学习和成长的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和谁在一起,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对他人...

论语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孔子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出处:《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译文: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老师...

巧瑞17611506123问: 初中文言文《论语》原文 -
九龙县夫西回答:[答案]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巧瑞17611506123问: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的论语 所有 -
九龙县夫西回答:[答案] 1、《论语》六则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为政》) 子贡...

巧瑞17611506123问: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 -
九龙县夫西回答:[答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 也可以看得出来.“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

巧瑞17611506123问: 初中语文上册第十课《论语十二章》翻译 -
九龙县夫西回答:[答案] 论语十二章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

巧瑞17611506123问: 论语十二章 原文要有篇目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后面的篇目:《学而》………… ... -
九龙县夫西回答:[答案] 子曰:'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 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 ,鲜矣仁.” 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巧瑞17611506123问: 初中语文论语中表明学习与思考关系的语句是? -
九龙县夫西回答:[答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巧瑞17611506123问: 初中论语十二则 -
九龙县夫西回答: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巧瑞17611506123问: 求初中三年的全部孔子论语要初一至初三的... -
九龙县夫西回答:[答案] 你说的是什么般的语文呢我就知道几个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巧瑞17611506123问: 中学课文《论语》中学的 -
九龙县夫西回答:[答案]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

巧瑞17611506123问: 初中课文《论语》十则 -
九龙县夫西回答: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大意】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