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孔子之丧解析

作者&投稿:宫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谈谈孔子和荀子对"三年之丧"认识的异同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点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们的人性论各异,孔子的人性论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论是性善论、荀子的人性论则是性恶论.思想主张 孔子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死后...

为什么山东的孔林能让蛇类远离,乌鸦不栖?
孔子去世之后,以门生的财力大可对他进行厚葬,但孔子还是要薄葬,“孔子之丧,公西掌殡葬焉”公西华是孔子的弟子,由他来主持孔子的葬礼,下葬时,孔子含着粳米和珍贝,孔子穿的衣服是朝服。孔子官至鲁国司寇,虽然没有得到重用,但穿朝服也符合礼仪,腰间佩戴象环:“佩象环者,象牙又文理,言已有...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哭则不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葬礼时)如果孔子坐在戴孝者的旁边吃饭,那么他从来不会吃饱。孔子去参加葬礼,如果坐在服丧者的旁边吃饭,他从来不会吃饱。《论语》中经常会出现增加葬礼的描述,原因很简单,那时候的人平均寿命短,人口繁衍更迭较快,丧葬之事较为频繁。参加葬礼是很重要的一个社会活动...

善读「论语」19.17:亲丧自致情难已,恻隐之心仁之端
【原文】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人不会情不自已,若痛失所爱就会。”【注释】“曾子”,孔子晚年弟子,小孔子46岁,以孝亲守信闻名。作《大学》。“诸”,“之于”的合音。“夫子”,此处指孔子。“自致”,意即情不自已。

通典 卷一百一 礼六十一 沿革六十一 凶礼二十三
周制,礼记檀弓云: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无丧师之礼。)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回,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无服,不为縗也。吊服而加麻,心丧三年。)又曰:"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郑玄曰:"心丧,戚容如丧父母而无服也。"又曰:"师,吾哭诸...

《礼记.檀弓上》翻译
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有犯而无隐,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

孔子家语中的一段翻译 "孔子适卫,遇旧馆人之丧……小子行焉"_百度知 ...
孔子去卫国,正好遇上就旧馆人的丧礼,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二、本句解析: 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待,则是孝子的无奈。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

周游列国的文言文
楚昭王要封给孔子七百里地方,但是,楚国令尹子西担心孔子会像周文王那样,借此而称王于天下,而对楚国不利。 所以,楚昭王没有这么做。从这里可见,人们认为孔子有称王之心,因而一直对他有所防范。 孔子的不得志,不能说与此无关。况且孔子曾经说过:“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起者不得与于斯文...

怎么看待论语中关于孔子和宰予关于服丧三年的这个问题的讨论?_百度...
《论语》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墨家反对这种做法。儒家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比如宰我就和孔子讨论过:《论语》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

蓍娟19522685918问: 怎样看待孔子的三年之丧 -
洪泽县更年回答: 大错特错了,你知道那时守孝是怎么守的吗,不吃,不做事,只是每天守在灵前哭哭啼啼,睡在灵堂前,饿得晕晕沉沉.本来就是贫民了,不劳作就没饭吃的,还要做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事给世人来评论,要是王公贵族也就算了,因为孔子本来就是...

蓍娟19522685918问: 孔子三年之丧翻译 -
洪泽县更年回答: 【译文】 宰我问:“三年守孝期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行礼,礼必坏;三年不奏乐,乐必崩.陈谷吃完,新谷又长,钻木取火的老方法也该改一改了,守孝一年就够了.”孔子说:“三年内吃香饭,穿锦衣,你心安吗?“心安.“你心安你就做吧.君子守孝,吃鱼肉不香,听音乐不乐,住豪宅不安,所以不做,现在你心安,那么你就做吧.”宰我走后,孔子说:“宰我真不仁德,婴儿三岁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三年的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期.难道他没得到过父母三年的怀抱之爱吗?”

蓍娟19522685918问: 孔子怎么死的? -
洪泽县更年回答: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蓍娟19522685918问: 孔子怎么死的? -
洪泽县更年回答:[答案] 故事:孔子之死 人老了,身体越来越差,再加上多遇哀伤事,又有不良心理暗示,身心也就急速衰退,死亡也就加快了脚步,成为必然. 孔子之死就是这样. 孔子本来应该是自信的,满足的,有那么多的学生,那么多的好学生,自己又有那么多的学术...

蓍娟19522685918问: 为什么孔子这么重视三年之丧 -
洪泽县更年回答:[答案] 儒家注重孝,不能孝便不能忠,父母生养哺育,是需要回报的,三年之丧是表达孝顺之心的一面,也是更能表达的一点,如果不能则为不然..

蓍娟19522685918问: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翻译 -
洪泽县更年回答: 孔子死后葬在鲁城北面的泗水岸边,弟子们都在心里为他服丧三年.三年心丧完毕,大家道别离去时,都相对而哭,又各尽哀;有的就又留了下来.只有子贡在墓旁搭子一间小房住下,守墓总共六年,然后才离去.弟子及鲁国他人,相率前往墓...

蓍娟19522685918问: 《孔子像丧家之狗》这篇古文的解释 -
洪泽县更年回答: 孔子携门徒四处游说!周游列国!历尽艰辛!有时颇不受欢迎!甚至被追杀逃命!却实惶惶如丧家之犬!

蓍娟19522685918问: 孔子认为古人守三年之丧的依据是什么? -
洪泽县更年回答: 三年之丧是丧礼中至重的仪节,其背后蕴含着制定、施行这些仪节的理由和依据.儒家所主张的三年之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富、人口的积累与增长.墨子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的批评,说明丧制的利弊取决于它对实际利益的影响.但现实利益的获取并不是儒家的首要目标,合礼的生活才是儒家的根本追求.春秋末叶正是传统的礼乐制度加剧崩坏的时期,而三年不为礼乐专事服丧,会造成其他礼乐活动在仪式施行层面的废弛,也会对整体的礼乐生活产生消极影响.但从礼的本质层面来看,为父母服丧关联着礼所维系的社会基本秩序与价值的诸多方面,因此不会导致宰我所担忧的“礼坏乐崩”.儒家试图以服丧者内心的哀痛之情作为三年之丧的依据,并通过制中立节之说来论证这种情感的普遍性.

蓍娟19522685918问: 孔子怎么死的?
洪泽县更年回答: 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 在他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蓍娟19522685918问: 儒家的丧葬观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送死问题 -
洪泽县更年回答: 1、 儒家历来提倡孝道,并把送死或丧礼看成是孝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儒家的孝道观源于周代.周人受远古祖先崇拜的影响,在宗教观上表现为尊祖,在伦理观上表现为孝祖,在丧葬观上表现为厚葬.《周颂》曰:于乎皇考,永世克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