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赤壁赋的十道问答题

作者&投稿:沈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 后赤壁赋
但总的来说,后赋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及前赋。神秘色彩,消沉情绪与赋味较淡、文气稍浓恐怕是逊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赋》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之时,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后赤壁赋》沿用了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

谈一谈《前赤壁赋》中赋体主客问答形式是怎么运用的
呵呵!你那个院的啊!算了我还是给你回答了吧!主客问答只是赋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实际上反映的都是苏轼本人的思想。在这里,我们看到封建时代一个有理想抱负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以后内心的深沉苦闷,以及他努力从这种精神苦闷中解脱出来的思想矛盾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作者通过大自然优美景色的描写,通过...

赤壁赋中表现出苏轼对明月初生景象的喜爱?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

苏轼的《赤壁赋》采用的主客问答手法跟汉大赋中的有没有区别?是不是...
主客问答,抑客扬主的手法是赋这种问题常见的手法,所谓客未必存在,只是为了表达感情及观点虚设的而已

前赤壁赋翻译
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句子出处 《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知不可乎骤得。”骤,是什么意思?
此赋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写这篇赋,不是单纯为了记游、写景,而是为了借景抒愤,借景发议,借景解忧。赋的开头写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面对清风明月,饮酒赋诗,如遗世登仙。接着写乐极生悲,“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由此引出主客问答,并通过主客问答,...

分析《赤壁赋》以文为赋的特点
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

语文,求解答啊!急!《赤壁赋》,你认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答问吗...
非也!看文中表达的主题可知:作者是在谈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在被贬之后的豁达的生活态度。所谓主客,不过是一个是真实的苏轼,一个是灵魂深处的苏轼。想要豁达,毕竟不容易实现,可能一时也不会被别人接受。这就需要进行思考,交流。于是,两个苏轼出现了。也就出现所谓的“主客问答”。感觉怎么样?

《前赤壁赋》借主客问答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前赤壁赋》中,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的领悟,而这一切则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起。主客对答是赋体中的传统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辞赋行文多用排比、对偶,即所谓韵文,此亦是赋的主要特点。《前赤壁赋》,写于1082...

《前赤壁赋》——二十四诗品读古文之超诣
师承派系是汉传佛教十宗中的禅宗云门宗派传人。云门宗的主旨云门三句有云: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可以说云门宗和法眼宗也是禅宗七派之中最接近道旨的宗派。所以苏东坡的思想大约也是在黄州之后开始逐步融合三教精髓的吧。 还是先上一下《前赤壁赋》的原文吧。 这篇文章我到现在还能够背诵。没有别的原因...

翟怜13088412721问: 关于“前赤壁赋”一文的问题1,本文表现出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2,作为一篇文赋,本文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主客对话的实质是什么?3,指出文中描写江... -
泊头市首新回答:[答案] 豁达 行文流畅,文笔实质是苏轼思想上的矛盾,关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衬托作者豁达的心境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翟怜13088412721问: 关于《赤壁赋》的问题下列“之”的意思①纵一苇之所如②凌万顷之茫然③扣舷而歌之④倚歌而喝之⑤哀吾生之须臾⑥苟非吾之所有 -
泊头市首新回答:[答案] 1、助词,无实义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3、音节助词 4、代词 5、助词 6、的

翟怜13088412721问: 帮忙回答关于赤壁赋的几个问题?在赤壁赋这课中~~~1.苏轼对人生
泊头市首新回答: 赤壁赋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

翟怜13088412721问: 关于苏轼《前赤壁赋》的问题!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作者... -
泊头市首新回答:[答案] 1.哪三个角度描写?描写角度不就是只有两个吗?一个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一个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直接描写,“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间接描写,并且它们虚实结合. 2....

翟怜13088412721问: 赤壁赋的一些问题 -
泊头市首新回答: 1.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2.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烘托出作者泛舟游玩之乐.

翟怜13088412721问: 必修二文言文《赤壁赋》理解性默写题 -
泊头市首新回答: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舞文弄墨80赤壁赋模拟试题1 1、《赤壁赋》中赤壁的景象是:“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月出美景,月下江面的景象是:“______,______.” ...

翟怜13088412721问: 求高二《赤壁赋》5个理解性默写题(带答案) -
泊头市首新回答: 1.苏轼在《赤壁赋》中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如:“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山水的名句.如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本文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理”的诗句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本文表达苏轼超然旷达的诗句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本文中描写作者怀古伤今的诗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翟怜13088412721问: 关于《前赤壁赋》的提问 -
泊头市首新回答: 作者借客之口感叹了时间易逝,和人类的渺小.而这种感慨是建立在曹孟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上的.况,作何况解.表现出主客二人在世间的渺小.(个人见解,你再结合后文看一下)

翟怜13088412721问: 《前赤壁赋》问题 -
泊头市首新回答: 1、“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那么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就更连影子读不曾晃...

翟怜13088412721问: 有关前赤壁赋的问题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 -
泊头市首新回答:[答案] 以动观变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以静观变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句子主要说明了 物与我皆无尽 这个道理 从全文看则说明了苏轼旷达的胸襟,抒发他自己的情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