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

作者&投稿:巢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习课文《草原》第一自然段的写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一个片段...
描写思路:以课文内容作为主题,结合自身感受,真实得描述,正文:大青山海拔高1500多米。山上的岩石奇形怪状,在路上一层一层的台阶不得不使我停了下来,可我一直在想着:坚持就是胜利!最后,终于爬上了山顶!在山顶,我们看到了冰臼群,冰臼就是在一块隆起的岩石上的一些坑;听爸爸说,青山原来是...

《草原》一文中“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的境界。文章简介:《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草原》为什么叫《草原》?
因为老舍是亲身经历过这件事,而且老舍已经被蒙汉两族的浓厚的友谊所感动,以及被一碧千里的草原上的一切事物所陶醉,这一切给老舍一股前无所有的动力,为了表达蒙汉之间的情深和自己身临草原时感到的恬雅,老舍写下令人难以忘怀的文章——《草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

“《草原》没有偏离主题吗?”
没有偏离主题。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首先奠定了草原“风光美”的美好基调,进而层层递进,写出了人情美和民俗美,使得文章更加优美和谐,深化了主题思想。也为了告诉读者:草原的美是包括许多方面的。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草原 里的多音字和形近字
《草原》得多音字:行【(háng)(一行)和(xíng)(行动)】勒【(lè)(勾勒)和(lēi)(勒马)】蒙【 (mēng)(蒙骗) (méng)(蒙受)和(měng)(蒙古族) 】形近字:渲 蹄 偏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中,作者惊叹的是什么舒服的是什么_百度...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中,作者惊叹的是什么舒服的是什么?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作者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

草原的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的?
老舍按照初入草原、欢迎远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主客话别的顺序记述,注意突出蒙古族人民远出相迎、热情款待、亲切联欢的场面,字里行间渗透着蒙汉人民间的血肉深情。草原一文按(游览 )顺序,先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接着又描写了草原人民(远出相迎、热情款待远)的场面和主客(亲切联欢 ...

《草原》视频反思
这周我看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的视频,是北师大实验小学朱玲燕老师讲的优质课,以下我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草原》这篇课文的重点在于,作者通过描绘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以及主客联欢图这三幅图画来展现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在第一课时讲的时候字词以及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是教学...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想到什么古诗
想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五年级第一课 草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的课文充满了期待,为心的继续飞翔鼓足了劲、加足了油。学生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线索和快速浏览课文的基础上,很快牵出文章表现草原景色美、人情美的这条明线,并迅速开始了认识草原景色的学习。2、“读占鳌头”、突出重点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语文,首先要把握好语言的工具性。多读、多背,是...

犁钞15989554516问: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分段及段意 -
汉台区威利回答: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 第五段(第5自然段):...

犁钞15989554516问: 六年级上册 《草原》的主要内容 -
汉台区威利回答: 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犁钞15989554516问: 语文六年级上册16课草原的主要内容!!!!!! -
汉台区威利回答: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 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犁钞15989554516问: 《草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汉台区威利回答: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扩展资料: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草原

犁钞15989554516问: 《草原》多音字,近反义词,主要内容 -
汉台区威利回答: 一、多音字: 蒙 :méng (蒙昧)、 mēng(发蒙)、měng (蒙懂) 好: hǎo(正好)、hào (爱好) 似: sì(似乎)、shì (似的) 勒: lè(勒索)、lēi (勒紧) 二、反义词: 低吟——高唱、团结——分裂 三、近义词: 洒脱——潇洒、 ...

犁钞15989554516问: 课文草原的主要内容 不要跟《小学教材全解》一样 -
汉台区威利回答: 主要内容:《草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部编人...

犁钞15989554516问: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第一句的好处是什么? -
汉台区威利回答: 课文第一句话是: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这样写开篇点明文章的主要描述对象,开门见山,为下文做铺垫.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犁钞15989554516问: 课文草原的生字拼音及组词 -
汉台区威利回答: 课文草原生字偏旁和组词: 1、毯 [tǎn] 地毯、毛毯、毯子、壁毯、渲、渲染 部首:毛 2、勒 [lè] [lēi] 勾勒、勒令、勒索 部首:力 3、吟 [yín] 吟唱、低吟、呻吟、吟诗 部首:口 4、迂 [yū] 迂回、迂腐 部首:辶 5、襟 [jīn] 衣襟、胸襟、对襟、襟怀 ...

犁钞15989554516问: 六年级语文草原是按什么须序写 -
汉台区威利回答: 《草原》课文是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犁钞15989554516问: 《草原》一文中“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
汉台区威利回答: 《草原》一文中“这种境界"是指: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一句是讲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情.惊叹,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翠绿感到惊讶.久立四望,是留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