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最后一段的目的

作者&投稿:蒸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洵的《六国论》四、五两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可惜六国没有这样做.六国在敌人强大的威势面前屈服了,不敢斗争或者不能坚持斗争,最后全部破灭.这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也是后代当国者应该吸取的历史经验.苏洵最后说:“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要在强大敌人的威力面前被吓倒.文章的第五段是作者继续发表意犹未尽的感慨,不同于第四段,第四段...

六国论论段有哪几段,论段中的观点句,阐述句,事例句,分析句,结论句是什...
《六国论》是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所著的一部政治著作,分上篇、中篇和下篇。下面是《六国论》中的八个论段:1. 《孤愤论》:观点句为“国家富强的根本在于天下统一”,阐述句为“孤国虽有财富,但终究难以保持富强”,事例句为“齐桓公联合各国而强大,晋文公独善其身而衰弱”,分析句为“孤国...

《六国论》的启示和反思
作文1. 标题:《六国论》的启示与反思 《六国论》是战国时期韩非所著的一本政治学著作,主要讲述了六个国家相互较量、相互斗争的故事。这个时期,六个大国:秦、齐、楚、燕、赵、魏相互争霸,削弱和灭亡其他小诸侯国,并以此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六国论》通过揭示六个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权谋之...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

《六国论》鉴赏
《六国论》除去在立论上具有借题发挥、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外,在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上也堪称典范。第一段的逻辑性是非常严密的。作者开篇亮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开宗明义,直截了当,使读者一眼就抓住了论者的中心。然后,作者解释论点:“赂秦而力亏,...

曹刿论战 最后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才能
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3.归纳写作特点。讨论后明确: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

关于六国论的问题.
作者借这段文字,劝喻北宋君主以六国被秦国灭 亡的史事为鉴,不要对外敌退让求和,重蹈六国破亡的覆辙,否则就连六国也 不如了。 页三 八.作者写作《六国论》,目的在于借古讽今。试回答:(1)作者借「古」的什么 事,讽喻「今」的什么事? 答:作者借战国时六国因贿赂秦国而招致灭亡的史事,讽刺当时北宋执政者向...

《古代兵法散文·国防论》原文鉴赏
一生精心研究军事理论,在写下的大量具有真知灼见的军事著作中,《国防论》是他的代表作。这部书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以来有关国防、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重要文章汇编,由庐山军官训练团于抗战前夕整理出版。全书共7篇,约10万字。在诸篇文章中,他吸取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新的军事理论的精华,提出了...

翻译: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曹丕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提出“风格即人”的命题,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他过分强调了气质、个性、风格的天赋性,甚至说“不可力强而致”,这就陷入了“先天决定论”的泥潭。尽管如此,曹丕的文体论却启发了后来许多人去研究,对推动文艺批评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最后一段,作者先郑重指出: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求比较《六国论》和《过秦论》的文章
从而发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呐喊.最后一段,由论古转入讽今,通过两组对比,鲜明地指出不以六国为戒,必是一条亡国之路.三、语言风格 《过秦论》铺排夸张,辞采飞扬;语警词工,文质并茂,因而赋的色彩更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铺叙排比,渲染情势,二是多用骈偶.例如文章写秦始皇“奋六世之...

贠夏18580138865问: 六国论最后两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疏勒县特比回答:[答案] 4.第4段承上启下,提出“为国者”不要被敌国的“积威之所劫”的劝告. 5.第5段,借时讽世,借古喻今,讽谏北宋王朝改变妥协政策,奋起抵抗. 最后两段总结历史教训,讽谏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贠夏18580138865问: 苏洵的《六国论》四、五两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
疏勒县特比回答:[答案] 文章的第四段是作者就以上的论述发表感慨.第四段的头几句是一种设想,为六国筹划怎样对付秦国.第三段末尾的设想,是仅仅就六国改变它们各自的方针路线来立论,所以只说胜负存亡“或未易量”,没有加以肯定.则进一步指出必须发愤图强,敢...

贠夏18580138865问: 六国论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疏勒县特比回答: 表达了作者对六国破灭的惋惜与无奈~~~

贠夏18580138865问: 六国论文章最后归结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历史教训谈谈其深意及作用(结合第4,5段及背景) -
疏勒县特比回答:[答案]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是点睛之笔,它照应了开头的弊在赂秦,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句话,是直接对北宋当权者的进言. 作者根据上文的论述,进一步提出设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六国如能结成统一战线,拧成一股绳,一致抗...

贠夏18580138865问: 《六国论》的分论点是什么?作者写作目的是什么? -
疏勒县特比回答: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

贠夏18580138865问: 苏询的六国论议论的是哪段历史,目的是什么. -
疏勒县特比回答: 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询议论的秦朝一统六国的事情 .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其子苏轼、苏辙及清代李桢也作《六国论》,阐述个人观点.

贠夏18580138865问: 苏洵写《六国论》的目的是什么?苏洵写《六国论》的目的是什么? -
疏勒县特比回答:[答案] 意在讽谏宋王朝以六国破灭为鉴戒,不要屈服于外侮,而要奋起抗敌 苏洵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贠夏18580138865问: 六国论用借古讽今手法,有什麽好处? -
疏勒县特比回答: 《六国论》文中最后一句是全文点睛之笔.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这句话指出了其历史教训,也是全文的结论,借古讽今地指出当时的宋朝统治者面对北方的敌人总是持妥协退让的态度,势必会带来步六国之后尘的恶果,苏洵是想借六国之故事来警醒当时的统治者. 该文作者是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也是唐宋八大家,三人并称“三苏”. 《六国论》为借古讽今,抨击北宋对西夏的屈辱.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