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起萧墙下一句

作者&投稿:柴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祸起萧墙是什么典故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

祸起萧墙的典故?
孔子的智慧在《祸起萧墙》的典故中得到了体现。当季氏欲攻打邻国颛臾时,冉有和子路前来请教。孔子通过分析指出,鲁国国君已委任颛臾主持祭祀,季氏攻打的理由并不充分。他以动物逃脱笼子、宝物损坏的比喻,强调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指出季氏真正的隐患在于家族内部的矛盾,而非外在的颛臾。事实证明,季氏...

祸起萧墙的萧墙是家中的哪一堵墙?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或说大门外)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又称“塞门”、“屏风”。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论语集解》转引郑玄的解释说道:“萧之 言肃也;墙犹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

祸起萧墙典故是怎么来的?讲的是谁的故事?
冉有说:“那个季孙要打”孔子说:“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

祸起萧墙是什么意思
【祸起萧墙】是一个主谓式结构的成语,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祸起萧墙】的近义词有【同室操戈、尺布斗粟】等,其中【同室操戈】意思是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尺布斗粟】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祸起萧墙】的反义词有【兵临城下、大军压境】等。那...

祸起萧墙出自什么典故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季氏》具体解释如下:1、祸起萧墙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uò qǐ xiāo qiáng,其含义是祸乱发生在内部,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关于这个典故的背景,是春秋时期,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为鲁国的执政者季氏当家臣。2、有一次,季氏打算攻打颛臾,冉有和子路为此来...

“祸起萧墙”的由来?
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在我看来,你们很危险,季家最大的烦恼、痛苦、忧愁,不在颛臾这个边区的小国家,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孔子说了这个话不久,后来季家兄弟果然发生了问题;所以后世内部发生祸乱,就用 “祸起萧墙”这句话。在文学上典故,就是从孔子这句话来的。

“祸起萧墙”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依我看,季氏最大的隐患不再颛臾那里,却在萧墙的里面,在季氏兄弟之间呀。结果后来果然季氏的兄弟之间为了争夺权利出现了分歧,真的如孔子所说所有的矛盾都出现在了萧墙之内。所以后来就把祸起萧墙这个比喻成遇到困难时是从自己的内部发生矛盾和...

祸起萧墙是什么意思
2、出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所著《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感情色彩:褒义词。4、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5、近义词:同室操戈、衅起萧墙、兄弟阋墙、尺布斗粟、萧墙之祸、季孙之忧、祸发萧墙、后院起火。6、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

祸起萧墙的“萧墙”是什么意思?
我恐怕季孙的忧虑,不在颛臾方国,而是当心内部发生祸乱。【示例】:隋朝末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以致祸起萧墙,终于步上灭亡之途。【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同室操戈、衅起萧墙、兄弟阋墙、尺布斗粟、萧墙之祸、季孙之忧 【反义词】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敌国外患 ...

乾管13233139922问: 祸起萧墙之内,多事煮豆燃豆箕什么意思 -
兴国县尼莫回答: 祸起萧墙是指内部发生祸乱,不可用于因外因引起的祸乱,煮豆燃萁是指兄弟之间自相残杀,所以这句的意思应是,国家内部发生祸乱,兄弟之间自相残杀......没有原文来源和上下文,语言不太好组织,差不多就这个意思了,希望能帮上忙...

乾管13233139922问: 祸起萧墙的典故(萧墙是什么)
兴国县尼莫回答: 1、典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春秋时期,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为鲁国的执政者季氏当家臣.有一次,季氏想要攻打弱...

乾管13233139922问: 祸起萧墙内,都是煮豆燃豆萁是什么意思 -
兴国县尼莫回答: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摆在室内的家具——屏风.煮豆燃豆萁出自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七步诗》.原意是“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菜做成的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地加害于我呢?”这里是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乾管13233139922问: 形容兄弟反目的词,是“?墙”来着? -
兴国县尼莫回答: 兄弟阋墙 xiōng dì xì qiáng (成语)【解释】:阋:争斗.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出处】:《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乾管13233139922问: 关于墙壁有关的成语,无论是字面上有墙或面还是含有墙壁的意思都可以
兴国县尼莫回答: 半壁江山,家徒四壁,断壁残垣,壁垒森严,穿壁引光,凿壁偷光,作壁上观,隔墙有耳,狗急跳墙,红杏出墙,祸起萧墙,面墙而立,墙倒众人推,铜墙铁壁,拆东墙补西墙,一面之缘,一面之词,一面之交,两面三刀,三头两面,威风八面,蓬头垢面,面面相觑,翻墙而过,逾墙越舍. 实在太多了,未完待续,建议你自己去百度里面搜搜吧,就搜含有某某字的成语就可以了.

乾管13233139922问: "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辱,三人成虎流言止于智者"是什么意思 -
兴国县尼莫回答: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 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出 处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这是我中学历史老师一直在讲的一句话.讲近代史的时候,讲两dang之争,联合抗ri,说到这句话.意思应该很好懂.不论承认与否,有些东西,打断骨头连着筋.遇到外敌,作壁上观是下策;与外敌一起围攻自己人,是下下策.有些矛盾是这辈子不可能和解的,但是学不会审时度势,一辈子活在仇恨里面,早晚也得消磨了自己,害人害己...............不过.....历史老师还说攘外必须安内呢!!

乾管13233139922问: 祸起萧墙的典故出自哪个历史典故 -
兴国县尼莫回答: 出处 《论语·季氏》孔子说,子路、冉求,你们两个人在季家当辅相,而不能来也;人家不服你的气,你的政治道德无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没有来结交纳好.在国内则弄得分崩离析、意见分歧,表面上看是整体的,内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离心离德,迟早要崩溃的.这种情形是守不住的,因为内部分崩离析,难以自保,只好向外发展,转移人家的视线,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孔子说,你们因为许多内政问题不能解决,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在我看来,你们很危险,季家最大的烦恼、痛苦、忧愁,不在颛臾这个边区的小国家,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

乾管13233139922问: 关于项羽的词一首.谁知道出处? -
兴国县尼莫回答: 垓下悲歌深夜秉烛,执线装古书,那千年杀伐之争的战鼓,那金戈铁马的雷鸣,一阵阵,一声声,不绝于耳.我的思绪随着悠远的历史脚步,穿越怪离的时空隧道,来到了四面楚歌的垓下,来到了滚滚呜咽的乌江之畔……历史风云变幻莫测,...

乾管13233139922问: 古代诗词中祸起萧墙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兴国县尼莫回答: 据《论语•季氏》 记载,鲁国季氏打算攻打颛臾.孔子 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是春秋时宫室当 门的屏风.后来季氏家臣阳虎果真囚禁季氏.后人用祸起萧墙”比喻 危机来自内部.唐•王翰《饮马长城窟行》:“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咸阳不复都.”唐•储嗣宗《长安怀古》“祸稔萧墙终不知,生人力屈尽边陲.”唐•胡曾《长城》:“不知祸起萧 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乾管13233139922问: 祸起萧墙的前一句是什么 -
兴国县尼莫回答: 《论语·季氏》中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成语是从中提炼出的,没有前后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