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讲上上人有下下智

作者&投稿:赵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祖慧能是什么人
仪凤元年(676),他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观光法会,因一论风幡的禅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而折服该寺主持,请他升座说法,奉其为师,并自此在该寺从事传教活动。翌年,他前往韶州住持宝林寺(今南华寺),并在大梵寺设坛讲经说法,为其后开辟:“南宗”奠定了基础。惠能在宝林寺...

下下人有上上智是指哪句话说的?对这句话应该有怎样的理解?
是出自唐代的六祖慧能大师,意思是这个人虽是地位不高,但思维觉不是普通人所能比拟的

金圣叹评水浒里,上上人物、上中人物、下下人物是什么意思?
所谓上上人物,应该是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受欢迎

“菩提本无处,名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 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 没意智。若轻人,即有...

非空非有的自性光明,四个含义是什么?
六祖也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我一介山野俗人,无证无修,无悟无得,无功无德,一文不名,故不须要任何人恭敬,也不值得任何人恭敬。恭敬与毁谤,皆是虚幻不实的。 但我希望读者能认真读此文,尊重文章的深义,并希望此文能助君顿开智慧。 佛之境界,唯佛所知。我等初发心菩萨,虽有可成佛之性,但...

菩提本无树...” ,是谁写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

不惹尘垢是什么意思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 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 时使他肉身菩萨。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

记慧明长老:从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他说:「我常常听得人说,狗子有佛性,今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我好笑。」他从那时起,似已悟入佛之知见。此正所谓:「下下人有上上智」。 随后,天童寺里延请法师讲《圆觉经》,他虽是行单,却很发心,天天随众听经。一天,他听法师讲说经中「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的道理,当即心开...

想修学禅定,但无师父,独自可否修,会否入魔
学禅定没有老师要想成就,唯有念佛法门。念佛得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就是成就。功夫成片、一心不乱都是禅定的别名。而且念佛人,一切诸佛护念,因此,不会着魔。但是,这个法门的当机者是上上智和下下愚。上上智人明理,他能看破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他是一心念佛。下下愚虽然不明理,人却很老实。一天...

下下人有上上智:往最高处着眼,向最低处用功
所以,了却得失心者才有可能是个有福的人。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中是种幸福,想做到真的很容易——专注事情本身就可以了。这样就在客观上保证了自己不会过多去“想”,自然而然就摆脱了干扰。“高低上下”这些念头无非是“想”出来的,升职加薪只是本职工作的水满自溢——这个岗位真的装不下自己了,...

线贱19367606311问: 上智审诸己,中智求诸人,下智昏昏然.什么意思 -
太湖县杏灵回答: 佛教的《北方录》中说:“上智审诸己,中智求诸人,下智昏昏然.” 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故得菩萨菩提. 上智的人遇事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中智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下智的人遇事总是昏迷不清醒.

线贱19367606311问: 佛法中有哪些体现明心见性的经句,以及真如本性的妙用的经句. -
太湖县杏灵回答: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尖埃. 2、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3、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面,悟人在处一般. 4、不思善,不思恶,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 5、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线贱19367606311问: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太湖县杏灵回答: 要了解这句偈言的意思,得先了解一些佛教常识. 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修成正果的,佛教把菩提树作为修行得正果的一种象征.明镜台也是一种比喻,比喻我们人的心,像明镜一样,反观自照. 这句偈言是针对神秀禅师的“身是菩提树...

线贱19367606311问: 下下人有上上智怎样理解? -
太湖县杏灵回答:[答案] 概念混淆了楼主,地位与智慧没有必然联系.上上人不一定有上上智,下下人可以有上上智.

线贱19367606311问: 怎么做个有用的人呢?
太湖县杏灵回答: 你指的有用,,,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有用,,,是指,,,让身边的人,,,让社会,,,觉得你不是多余的...人们都觉得,,感受到你的帮助...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多在乎自己眼中的自己...少在乎点别人的眼光...你期待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呢?照着那样做吧...

线贱19367606311问: “菩提本无处,名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出自哪里 -
太湖县杏灵回答: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

线贱19367606311问: 佛教中的等级怎么分配?
太湖县杏灵回答: 你所问的佛教中的等级问题涉及到佛教中的修证次第 和证果等问题.简答如下: “... 的地方不 断地在宣说教导为数很多的菩萨们这一些无上的真理. 在佛教里,能够了解...

线贱19367606311问: 佛学中,智与慧有什么区别 -
太湖县杏灵回答: 知不道咧,不多佛法不要乱说. 智慧,皆是人本来具有的,只不过佛菩萨领悟了,我们凡夫迷了而已. 智慧一次是翻译过来的,原本的梵语直接音译是“般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般若", 为梵语Prajna音译,本义为"智慧".但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 它是一切众生本心所具有的. 有色能见, 无色也能见; 有声能闻, 无声也能闻. 它能产生一切善法. 至于凡夫的"智慧", 则由外物所引生, 必须先有色与声, 才会有能见和能闻. 若无色与声, 即不能见不能闻, 它不能直接生出善法. 因而我们说, 凡夫的"智慧", 在佛家看来, 也就成了愚痴, 成了妄想. "般若"如灯, 能照亮一切, 能达一切,度化佛所指斥的那种有漏的"分别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