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感悟

作者&投稿:殷勤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
完整说法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意思是: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

对从心所欲不逾矩怎么理解?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是什么?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

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自立...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
意思是: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章的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

术合于道,从心所欲不喻矩 什么意思
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2〕可谓言简意明、 一语中的.这不仅是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心理健康至善的主客观标准. 二 以“从心所欲不逾矩”来定义心理健康,既能客观永恒、全面概括地保持其内涵,也能包容个体的成长、时代的变迁,同时也浓缩了各类权威对于“心理健康”的解释和界定,使其内...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
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现在社会隐喻:现在社会这句话多是指一件事情顺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凡事不过于刻意安排,顺其自然,似乎有一种消极的意识形态,但也是现在社会缺少的一种意识,正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下句是什么意思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自立...

人生贵在不逾矩
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是递进总和关系,不是割裂存在,前一句成为了后一句的前提,三十而立是四十不惑的前提;而立和不惑加起来修炼的我心又是知天命的前提,最后所有的这些都成为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前提,对方辩友且不可弄错。今天我们说贵基,从心所欲不逾矩和抒胸臆...

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一、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

景鸣13765641205问: 谈谈你对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人生境界的理解 -
鸡冠区君力回答:[答案]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字面意思理解,是跟随自己的心意做事,不违反(越过)做人的规则(道理). 您要谈境界,境界这个东西,是要实际体悟的,不是去理解,去猜的.理解和猜测的结果是意思心的产物.非真正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体悟...

景鸣13765641205问: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理解与感悟 联系生活实际 -
鸡冠区君力回答:[答案]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对事物的理解越来越透彻

景鸣13765641205问: 从心所欲不逾矩 -
鸡冠区君力回答: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其实只要做事做人有底线 不出格 在规矩的框架内是可以随心所欲 自由发挥的 正所谓规矩再多不是给你一个人定的 明白了这一点在任何地方都会适应而不会感觉压力很大,孔子大概达到这样的境界

景鸣13765641205问: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朋友说说您的想法
鸡冠区君力回答: 做人的最高的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认为儒家最高的境界是做什么事似乎很随意,却处处合乎礼,合乎仁,并且还能楷模天下,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景鸣13765641205问: 论语十二章里面选则写感受300字 -
鸡冠区君力回答: 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立:站得住的意思.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读解: 孔子自述了他...

景鸣13765641205问: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谈感想
鸡冠区君力回答: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 ...

景鸣13765641205问: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的启示 -
鸡冠区君力回答: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时懂得礼仪,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时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超过规矩、法度

景鸣13765641205问: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鸡冠区君力回答: “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 “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 “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之天乎”,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 “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景鸣13765641205问: “吾十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反应儒家神样的情怀 -
鸡冠区君力回答: 文言文呢其实不难,只要找到几个关键的字眼就好.然后翻译的时候不要太过僵硬,灵活变通.记住文言文比较简洁,一般很多名词用作动词.这句话大致意思: “吾十有五志于学”:十五岁时立志做学问. “三十而立”:经过十五年,到了...

景鸣13765641205问: 论语十二章三十而立感 -
鸡冠区君力回答: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到事情不迷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