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刘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

意思是: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出处:《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扩展资料:
赏析: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现在社会隐喻:
现在社会这句话多是指一件事情顺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凡事不过于刻意安排,顺其自然,似乎有一种消极的意识形态,但也是现在社会缺少的一种意识,正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

杜子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境界

意思是: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章的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扩展资料: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扩展资料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参考资料为政(孔子著作)_百度百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社会;四十岁善辨是非而不疑惑;五十岁了解天与人的关系;六十岁听人言语,就知道他的意旨;到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不逾越法度了。

扩展资料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论语》,圣人之学,载道之学,君子治天下之学也。 周子曰:“圣学,一为之要。” 庄子曰:“道又名一,其号无双。” 月牙山人曰:“诸子之学,无文不一,无一不文。”



这句话的解释是: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指一件事情顺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凡事不过于刻意安排。

出处: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扩展资料:

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随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随:任凭;欲:想要;"逾”的含义:越出,跨越。

所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意思是: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不越出规矩。

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后遂以“不逾矩”指不越出规矩。

扩展资料: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说明经历一生学养的积累后,孔子晚年的道德已经和社会的规矩法度达到圆融的契合境地,行为自然而然地合于规矩与法度,精神臻于自由的化境。

孟子曾多次讲到“规矩”二字。例如《孟子·离娄》中就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说这句话是想表明,连离娄与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如果离开了规矩,也难以画出准确的方圆图形,可见规矩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的标准和法则。

所以孟子进一步谆谆教诲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大师教学生要守规矩,而学生则要学习规矩。

曾子作为孔子的学生,以严于律己著称于世。曾子常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的这种不断检查言行,使自己向理想人格靠拢的修身方法与态度,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随心所欲不逾矩




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是什么 孔子曰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4、孔子曰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一个未经修行的人,从心所欲,那就是想干嘛就干嘛,这肯定是要坏规矩的。所以人要有所约束,而不能从新所欲。这个约束人的东西,就是「...

男人胡作非为,女人发了一句,随心所欲而不俞距,她发是这啥意思??_百度...
这是劝解的一句话,应该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概意思就是太随心并不是很好,太所欲也并不妙.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量,自由是一种境界,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原文和出处是什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亦君子乎”这句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辨别其真伪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茫而无...

儒家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
大家都知道“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篇》。意思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四十岁通畅事理而不迷惑,五十岁理解了人生命运这一道理,六十岁听人讲话能判明是非,七十岁做事便能随心所欲而不致于超越准则和规矩。在我看来, 首先,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人到老年...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牛玉霞 2019年8月13—14日         仔细琢磨了孔子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不论对方是什么个性的,也不论对方是什么地位的,都能很融洽的相处。心中有一个恒定的尺度不变,在交往相处中不拘泥于形式,没有一个固定套路,因人而异,法无定法。而且...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
意思: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该句出自《论语·为政》,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原文 子曰:“吾十...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是指在行为上能够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规矩的范围。这个成语强调了自由与规矩之间的平衡。随心所欲体现了人性的自由,表明一个人的行为不受外界强制,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内心驱动来行事。矩则代表规矩、法则,是社会规范和个人道德准则的体现。不逾矩,就是在自由的...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是什么?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

随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人生哲学告诉我们,道德修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漫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他强调的是渐进式成长,从学习到实践,从理解到领悟,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升华。这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启示。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在处理事务时,应遵循自然规律...

涧西区13247046713: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文言文我不怎么好, -
厉蓉雅博:[答案] 是孔子说的 太随心并不是很好,太所欲也并不妙.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量 自由是一种境界,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心有多宽... 的人都相对自由的规矩,这里的相对是说遵守规矩就自由的意思.小的来说,一个由开会参与 者组成的临时组织,最重要的规...

涧西区13247046713: 谁能用2个字概括下“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个意思 -
厉蓉雅博: 洒脱

涧西区13247046713: 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所欲而不逾规. 是什么意思 -
厉蓉雅博: “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所欲而不逾规”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做出选择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轻易后悔.同时,也要了解和遵守相应的规则和规律,不超越界限.这是一种成熟和智慧的处事态度.

涧西区13247046713: 不逾矩是什么意思 -
厉蓉雅博: 不逾矩,典故名,典出《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后遂以“不逾矩”指不越出规矩.

涧西区13247046713: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 -
厉蓉雅博: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

涧西区13247046713: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是什么 学霸 帮帮忙 -
厉蓉雅博: 70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涧西区13247046713: 吾十有五,.........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什么意思具体点谢谢了 -
厉蓉雅博: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 ...

涧西区1324704671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不逾矩”的意思 -
厉蓉雅博:[答案] “不逾矩”: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

涧西区13247046713: 说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含义 -
厉蓉雅博:[答案] 七十岁又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