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真的是忠臣吗

作者&投稿:由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第一忠臣于谦,他是怎么被冤死的?为何刽子手自杀赔死?
但遗憾的是,在这样的盛世王朝下,隐藏着无数冤屈、惨状。 朱家的人为了巩固权势杀害了许多忠臣、功臣,而朝中官员为了巩固地位陷害了许多清廉的人。 在这众多冤案中,明朝第一忠臣于谦的死,应该是最令人震惊的。明代第一位忠臣被冤死,行刑者随后因死亡道歉,官兵侦查员流泪 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谦出生在...

明英宗复辟后为什么要杀忠臣于谦?
于谦是天下闻名的忠臣。他是少有的忠臣,一生白衣,朴素自省,两袖清风。但为什么明英宗复辟后要给于谦死刑?余千祥因为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一败涂地,被瓦刺国俘获。这期间,为了他的国家,不能没有君主,不能没有首长的大臣。因为谦臣主张让明英宗的弟弟做皇帝,国号景泰,瓦刺国本来想利用被俘的...

历史上于谦是什么形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于谦,明朝赫赫有名的功臣,12岁就写下《石灰吟》的名臣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才叫真正的忠臣,他被斩后,锦衣卫抄家时都忍不住落泪,刽子手更是羞愧自尽,连太后闻听他的死讯都连续几日水米不进。《明史》记载:其本略开敏,精神周至,一时无与比,至性过人,忧国忘身。那么,于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

“三让徐州”中的陶谦是忠臣还是奸臣?
《朱_传》和《三国志》对陶谦的偏见不止于此。比如《后汉书》在进贡后马上说:“当时许坊百姓富足,粮食丰足,流民众多。和谦功不对,刑政不理”《吴书》大致相同。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徐州很繁荣,但陶谦却不人道地使用它,经常不处理政治事务,但这句话显然是不恰当的。陶谦在徐州上任时,黄塔军横行,徐州...

明史里的忠臣叫什么谦
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坚持守北京城,传檄天下兵马勤王,并力主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化解了土木堡之变所带来的危机。

忠臣于谦因为“虽无显迹,意有之”而被杀头,请问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
这句话是徐有贞说的。徐有贞诬陷于谦意欲迎立襄王世子,唆使百官上奏。英宗本来还无意杀掉于谦,回复说“谦实有功”,徐有贞答复说“虽无显迹,意有之”。正是这句话,杀了一代忠臣,也成就了徐有贞的千古骂名。徐有贞的这句名言被后人提炼成了更加精练的两个字“意欲”成为足与秦绘杀岳飞的“莫须有...

大明第一忠臣于谦是不是必须死?他的评价为什么这么不好?
于谦有没有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景泰党,你会威胁到朕的皇位;你的功劳不是朕的功劳,反而还是景泰的功劳;而且在朱祁镇的眼中,于谦就是他弟弟的忠臣,在朝堂上影响力太大,而于谦的性格也决定了,一定不会支持朱祁镇对弟弟的清算。朱祁镇心里充满了恐惧,不能再失去皇位,不能再成为阶下囚,即使杀...

民族英雄于谦犯了什么罪让朱祁镇一定要杀他?于谦是否冤枉?
就是这样的一个忠臣加功臣,在朱祁镇夺门之变复位之后,却第一时间被下狱,几天后就被处死。朱祁镇以谋逆罪杀掉于谦,当时舆论哗然,谁也不相信于谦会谋逆,这成了朱祁镇除土木堡之变之后另一个终身污点。于谦有功,朱祁镇心里清楚,但是即使如此,朱祁镇也不得不杀掉于谦。理由很简单:为了皇位的正统...

为什么在朱祁镇复辟时,于谦作为朱祁钰的心腹大臣不出来制止呢?_百度...
此时的于谦是兵部尚书兼总督军务,无论是权力还是能力全都有,以他超强的军事能力,如果出手强压叛乱,那么明英宗想要实现复辟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于谦什么也没有做的原因也就在这里,他是一个忠臣,但是他并不是哪位皇帝的忠臣,而是大明朝的忠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明朝。当时景泰帝已经病入膏肓,...

千古奇冤于谦之死,害死他的“四凶”结局如何?一场现世报的活剧
明朝景泰年间,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悲剧在崇文门外上演,一代忠臣于谦被冤杀,天空阴沉,崇文门外的民众泪水涟涟,满是对他的怀念,对不公的悲叹,以及对罪魁祸首的刻骨恨意。于谦的冤死,四人之罪,各自命运如何?<\/ 首当其冲的是张軏,这位曾经的将门之后,因为一己私怨,加入了夺门之变的行列。尽...

石翟17060377575问: 大明风华于谦是好是坏
平阴县心律回答: 于谦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大忠臣,他忧国忧民,为官清廉,是受百姓景仰的民族英雄.只不过这样的他,最后却含冤而死.历史上于谦是因为个性刚直,得罪了很多人,最终被人害死的.

石翟17060377575问: 明朝于谦到底是怎样的人 -
平阴县心律回答: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

石翟17060377575问: 如何评价明朝大臣于谦? -
平阴县心律回答: 于谦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而于谦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石翟17060377575问: 于谦是怎样的一个人?
平阴县心律回答: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号令严明,才思畅通敏捷,考虑周到仔细,性情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他性格很刚强,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遭诬陷被害.

石翟17060377575问: 谁才是明朝的大忠臣 -
平阴县心律回答: 于谦(1398-1457),明朝名臣.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年间进士.他任监察御史巡按江西时,曾为数百蒙受冤狱的人平反.升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深入里巷访问父老,赈济灾荒,筑堤植树,将镇将私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以补助边境经费.前后在任十九年,威信很高.正统十三年(1448),到京师任兵部左侍郎.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英宗被俘时,他坚决反对迁都南京,拥立景帝,调集各路军马严守京师,升兵部尚书.保卫京师时,他亲自督战,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刺军的进攻.加少保,总督军务.景泰元年(1450),也先以无隙可乘,释放英宗.于谦说服景泰帝接英宗归来.于谦认为和议难恃,努力整顿京营军制,创立团营,加强对军队的操练

石翟17060377575问: 于谦是明朝的大清官,一生正直清廉,两袖清风.正如( ? )朝的边塞诗人( ? )所说的那样“ ? ” -
平阴县心律回答: 于谦是明朝的大清官,一生正直清廉,两袖清风.正如唐朝的边塞诗人王昌龄所说的那样“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石翟17060377575问: 如何正确评价明朝于谦这个人 -
平阴县心律回答: 李纲“但得众生皆温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于谦“要留青白在人间”……这些青史留名的廉吏贤臣,即使仙逝千年万载,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嘉言懿行. 明代的于谦我看有名将的资格 他和李纲一样力主抗战,要说北京一战,功劳是在那些勤王的各地明军吧 溯先名宦勋猷,总六部相,五朝明纪,以前仅见; 追古大臣风节,寄三孤绥,九域元公,而后一人.

石翟17060377575问: 忠臣于谦因为“虽无显迹,意有之”而被杀头,请问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 -
平阴县心律回答: 把于谦处死的罪名叫做“意欲”,出自徐有贞之口,这个词语的臭名昭著程度与“莫须有”不相上下.当时徐有贞和于谦有着比较大的恩怨,但是于谦为人清廉,威望有非常高,但是徐有贞又想杀死于谦,所以编造了一个罪名.但是当锦衣卫核对时,又找不到相对应的罪名,所以徐有贞吟出了一句千古名句(臭名):“虽无显迹,意有之.”而官员们则提炼出了更加传神的两个字:“意欲”.而这个罪名报上去后,于谦人头落地.

石翟17060377575问: 石灰吟这首诗体现了于谦什么性格特点 -
平阴县心律回答:[答案]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朝著名的忠臣于谦留下的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石灰吟》,这首诗看似在写石灰经历千锤百炼,烈火焚烧,仍然保持自身“清白”这样一个自然现象,但实质上抒发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