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孝廉和举茂才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林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陶谦的故事有哪些
可事实未必如此,称为“以忠直”为陶谦“见疏”的赵昱,确实被陶谦硬请出来为官的,先任“州之股肱”地位的别驾,后举茂才,迁广陵太守,广陵当时可是徐州数一数二的膏腴之地啊!而另一徐州名士东海王郎,自其师太尉杨赐死后,弃官行服。“举孝廉,辟公府”,几次都不应。可是陶谦一来徐州,举其为茂才。他却马上...

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求速度翻译
大将军、三公(司徒、司马、司空)一起征聘他,又被举荐为“敦朴”(类似于“孝廉”的称号),公车(朝廷征聘士人的礼节)特征,任命他为少府(官职名),都推辞了。汉献帝初期,百姓遭遇饥荒,而张俭的生活也几乎不到温饱,却用尽全部财产,和乡里人共享,依靠它存活下来的好几百人。建安(汉献帝年号...

孙权字仲谋“ 字”是什么意思?
孙权字仲谋“ 字”是一个人身份的补充、注解和延伸,是表示个人的一些细节。字和名要互相呼应。【出处】:《三国志·吴主传》【全文】: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

三国志 吴主传 翻译 郡察孝廉 州举茂才 急
每参同计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每请会宾客,常顾权曰:“此诸君,汝之将也。”〗 【赵一清曰此言未实。策之英武何遽不及权,且亦未便自料年只二十六仓卒为人所害也。又曰《韦续九品书》孙权行草在中中,隶草在中下。】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汉以策远修职贡,遣使者刘琬...

什么是汉代察举的特科以学童进身者?
据《宋书·百官志》记载:“江左扬州岁举二人,诸州举一人,或三岁一人,随州大小,并对策问。”据《晋书·孔坦传》记载,晋官品令中规定:“举秀才必五策皆通为郎中,二策不通不得选。”“有不中科者,刺史太守免官。”此外,在两汉察举中可先举孝廉后举茂才,西晋遵此而行;在东晋则实行分割...

有哪些事例说明魏晋南北朝也是处于多元取仕的状态?
对世人包括在任官员来说,察孝廉、举茂才仍是梦寐以求的荣誉之举。例如:孙权当时虽已登将相之位,当他求举孝廉后还引以为荣。又如: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已晋封为娄侯,因他在建安二十四年(219)的战功被举茂才,他感到这是一生的光耀。还有属将蒋琬,虽已在丞相府中为东曹掾,但仍举茂才。不仅大...

汉代检举制度是怎么回事
第一,从监察官的入仕途径来看,察举是汉代选官的最重要途径,也有举孝廉、举茂才、举贤良、举文学等,两汉的监察官多数都是通过察举入选的,通过举孝廉,举贤良入选的监察官不胜枚举。可见汉代的监察官入仕途径已相当完备并制度化了。第二,从监察官的选任标准来看,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在政治节操...

什么是两汉察举常科孝廉?
孝廉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孝子廉吏”。孝廉之科在汉代是一项范围十分广泛的察举科目。《汉书·武帝纪》云:“元光元年(前134)冬,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董仲舒传》云:“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故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汉朝以孝治天下...

刘彻资料
他还立太学、置博士弟子,令州郡举茂才、孝廉,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但他真正重用和依靠的大臣,却多是熟习儒术而又深谙刑法的人。他因为幻想长生不死,又尊礼方士,迷信鬼神。武帝晚年,各地频繁发生农民起义,征和二年(前91)巫蛊事件引起戾太子的武装叛乱,与政府军在长安城内混战多日,...

文言文合浦珠还的翻译
这样一来。别地方的商人。也不再到合浦地方来了。于是境里贫穷的人。因为没有生计可做。很多在路上饿死了的。孟尝到任以后。就把以前的积弊。统统革除了。果然不到一年。迁去的珠子又回来了。百姓们渐渐地恢复了从前的职业。商贾依然来来往往流通了。人人都说孟尝和神明一样的。原文:汉孟尝、为合浦...

姚钢15096528127问: “郡察孝廉,州举茂才”是什么意思 -
临城县屏风回答:[答案] 在汉代,选择官吏有察举制度,察就是考察,举就是推荐,孝廉和茂才(避讳刘秀改成茂才,本来就是秀才)经过考察和推荐的可以做官士人的名称,孝廉一般可以是郞官.

姚钢15096528127问: 什么是两汉察举常科茂才? -
临城县屏风回答: 茂才,西汉曰“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为“茂林”. 察举、茂才是汉武帝所创.据《汉书·武帝纪》载:“元封六年(前106)……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元封五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薨,初置刺史部...

姚钢15096528127问: 科举制影响 -
临城县屏风回答:[答案]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来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和方式. 一、形成背景: 科举制度是在隋... 察举制是以荐举为主,考试为辅的一种制度,一般察举制又可以分为“举孝廉”和“茂才”2种. 1)举孝廉是两汉期间最重...

姚钢15096528127问: 秀才和茂才 -
临城县屏风回答: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

姚钢15096528127问: “秀才和孝廉”是什么身份?
临城县屏风回答: “孝廉”之设,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孝”是指孝敬父母; “廉”是指清廉勤政.“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认为是“正途” “清流”,很被 看重. 察举岁科之一“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作茂才.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其令州郡察吏民 有茂才异等”,这是此科之始.茂才多为现任官吏.这些现任官吏举“茂才”后,因本身资历高,多起用为县令(千石). 被举的“廉吏”,最初都是小官,大概他们忠于职守,特别是为官清廉,才被“举主”看中,作为察举的对象. “光禄四行”的选拔标准则是四种品行:质朴、敦厚、逊让、有行(或作节俭).

姚钢15096528127问: 汉代察举制与战国时期选官制有什么不同 -
临城县屏风回答: 汉代的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察举制,举孝廉入,任中央官职者;孝廉与察举茂才、贤良方正相比,任用规格较低;孝廉多为草民.而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对象是王族、功臣、帝王后代,其爵位世袭,不利于人才选拔;察举制是自下而上推荐人才,选官有一定标准,有利于人才选拔,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平民进入上层.

姚钢15096528127问: 汉代以前是怎样选拔官吏的?
临城县屏风回答: . 汉代通过察举制选拔官吏.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这是两汉... 举孝廉是察举常科的主要科目,是入仕的正途. 举秀才的对象为现任官吏.到东汉为...

姚钢15096528127问: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是什么意思 -
临城县屏风回答: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姚钢15096528127问: 请详细说明隋朝以前的选拔人才方式 -
临城县屏风回答: 秦汉时实行察举制: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前 196 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汉代察举制度的先河.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制度是从文帝开始的.文帝前元二年(前 178)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

姚钢15096528127问: 汉朝时期,秀才和孝廉哪个更难评上? -
临城县屏风回答: 都一样难,汉朝时,开始把秀才和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都是要靠别人举荐的,主要看关系.在前期,这种举孝廉的做法,还有些正面积极作用,但到后期,越来越滥用,作假很严重,基本是有财有势,或有关系就行了,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