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大全

作者&投稿:亥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法制史中诬告反坐的名词解释是
指中国古代刑法对诬告行为的处罚原则,诬告人在被诬告人未受拷讯前,向审判官吏申述其所告事实虚假,撤回诬告,可以得到宽免。如唐律规定;除诬告他人死罪者外,诬告他人流罪以下罪,在被诬告人或有关证人未被拷掠前承认虚假的,可以减反坐罪一等;但是诬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及奴婢...

六礼名词解释中国法制史
4. 另外,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也有六种,分别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这些礼仪规定了诸侯与天子之间的交往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周礼·春官·大宗伯》中也有这方面的记载。在上述解释中,六礼涵盖了古代社会的婚姻、宗教祭祀、以及政治交往等多...

中国法制史 “十恶”是什么意思
十恶直接触犯王朝的统治秩序和纲常名教,故对犯罪者不仅予以严惩(谋叛以上皆处极刑,谋反、大逆还株连亲属),而且不得适用一般通例。它集中体现了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唐朝开国三十多年来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德,这里主要是指君主要以“宽仁治天下”;礼,主要是指以封建纲常对臣民进行教化。...

唐六典名词解释法制史
唐六典名词解释法制史如下:《唐六典》是唐玄宗时期制定的记载当时国家行政制度的重要文献,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的编纂始于开元十年,至开元二十六年才完成,因史无前例,所以编纂工作艰难,当时有许多知名学者参加,是唐玄宗时期的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唐六典》共三十卷,分为理、教、...

九卿会审名词解释中国法制史
九卿会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审判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九卿会审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它源于明代的九卿圆审。所谓“九卿”,通常指的是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的长官。这一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重大、疑难案件,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在明清两代,当遇到特别重大或复杂的...

谁告诉我中国法制史中的例、比、附是什么?急,在线等
一:编例(简称“例”)包括a.断例(判例法):由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邢部编集的判例汇编;b.指挥:中央机关特别是尚书省对下级机关的指令性文件,对此后同类情况具有约束力;“法所不载,然后用例”,编例本为法的补充,但在北宋末尤其是南宋的司法实践中,编例的作用往往超过正法。二:比,在律...

中国法制史“子产”名词解释是什么
子产(?—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子[1-2] 。出身于郑国贵族,前554年(郑简公十二年)为卿,前543年(郑简公二十三)年执政,辅佐郑简公、郑定公20余年,卒于前522年(郑定公八年)。历史典籍一般称他为“子产”。

名词解释 德国司法体制
司法考试外国法制史名词解释:德国民法典,1900年德国民法典是一部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民法典,是大陆法系中最重要的民法典之一。司法考试外国法制史主要介绍国外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不同类型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律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阐释其立法和司法中呈现的特点与规律,继而从...

唐六典名词解释法制史
几乎所有唐代封建国家机关的职责都在这部法典中有所体现,因此它包含了广泛的内容,可以被视为唐朝的行政法规大全。《唐六典》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行政法典之一,在封建法律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行政法从刑律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这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开元时期的...

官当名词解释中国法制史
官当的解释(1).以官职抵当徒刑。 唐 宋 时期官吏犯罪,可以降低品级以减免徒刑。《唐律疏议·名例·以官当徒》:“若本罪官当以上,别条云‘以理去官与见任同’,即依以官当徒之法:用官不尽,一年听叙,降先品一等;若用官尽者,三载听叙,降先品二等。若犯罪未至官当,不追告身,叙...

梅苛18486373265问: 中国法制史(陶舒雅主编) - 搜狗百科
汉源县洛吉回答:[答案] 1.新律 新律 (1)增加篇条(2)规范体例.(3)改革刑罚(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等)(4)八议 入律 2.泰始律 泰始律 (1)法律概念更加规范,准确 .(2)体例设置更加合理,增加法例篇.(3)礼律进一步融合,规定准五服以制罪 (4)...

梅苛18486373265问: 中国法制史问题,名词解释"约法三章",不要成语的解释,各位知道大神帮帮忙啦!在线等哈! -
汉源县洛吉回答:[答案] 刘邦与民“汉高祖-刘邦 约法三章”发生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前,但从此事的意义及其与汉代法制的关系来看,却可视作西汉立法的开端.公元前208年,各支反秦义军的首领相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不久以后,刘邦统率大军攻占咸阳,推翻了秦王...

梅苛18486373265问: 求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
汉源县洛吉回答: 亲属相为隐,这是汉朝的法制中关于定罪量刑的一大原则,它是反映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原则,又称之为“亲亲得相首匿”,它是指亲属之间可以互相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这种主张亲属间首谋隐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儒家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思想.

梅苛18486373265问: 司法考试关于中国法制史有哪些内容?
汉源县洛吉回答: 司法考试关于中国法制史有: (1)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民事制度、诉讼制度,(2)春秋战国公布成文法、法经、商鞅变法;(3)秦代罪名与刑罚、汉代废除肉刑、汉律儒家化、春秋决狱;(4)魏晋南北朝的法典结构变化和法律形式发展;(5)唐律疏议及唐代诸项制度;(6)宋刑统、编赦、宋代民事制度;(7)明清司法制度及会审;(8)清末预备立宪与修律;(9)民国宪法变化;

梅苛18486373265问: 中国古代法制史测试题~谁会的进!《中国古代法制史》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亲亲得相首匿2、春秋决狱3、禹刑汤刑4、公室告、非公室告二、简答1、西... -
汉源县洛吉回答:[答案] 《法经》在我国法制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作为中国封建法制

梅苛18486373265问: 中国法制史“例高于律”名词解释 -
汉源县洛吉回答: 明清时代的例就是案例,律是立法条文,用现在的话来说,例就是司法解释,虽然根据法律规定立法条文比司法解释更高级,但是法院宣判的时候参考更多的还是最高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司法解释都是对于具体案例解释,可以对号入座,出错也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但如果根据法律条文自由裁量,出了问题法官只能自己负责.

梅苛18486373265问: 中国法制史中诬告反坐的名词解释是 -
汉源县洛吉回答: 对诬告者处以刑罚.诬告他人犯罪者,即将被诬告某罪应受的刑罚反加诸诬告者.秦律、汉律都规定有诬告反坐的原则.历代封建法律也都规定了这项原则.

梅苛18486373265问: 中国法制史???? -
汉源县洛吉回答: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时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5种方法.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的简称.最早见于《周礼·秋官·小司寇》.据郑玄的注释,辞听是“观其出言,不直则烦”即观察当事人的...

梅苛18486373265问: 化外人的名词解释中国法制史 -
汉源县洛吉回答:[答案] 化外人即教化之外的人,古时指外国人.依据《唐律疏议》“化外人有犯”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