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交战下一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郸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真的吗,斩了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在战争期间斩杀对方的时间,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斩杀对方的使节会激怒对方,导致对方死战。但有时候斩杀使者也能瓦解敌方的军心。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种蕴含着更多政治军事智慧的事情,在一般的情况下不要斩杀敌方的使者,否则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其实斩杀使者并...

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种约定是真的吗?
古代都有俗成的一个约定那就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还有就是也不杀投降的人,这个说法是千真万确的,而且很多人都会遵守这个约定。这其实也是在维护自己利益,不斩来使不斩投降的人都是很明智的选择,但是既然是约定,有打破的情况也是难免的。在古代的战场上,两军交战本来就是需要双方之间有一个...

两军交战,僵持不下,为什么要退兵?
两军交战,僵持不下,一方选择退兵,原因可能是交战日久,自己粮草不济,旷日持久交战只会让自己不攻自破。也可能是自己的后方被敌军攻击,导致腹背受敌,不得不选择撤兵以求自保。

为什么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斩了会有什么后果?
两国或者两军作战,不斩来使,似乎是古代战争默认的战争规则,经常可以在小说、影视作品中见到。这一规则到底有什么魔力,必须遵守么?如果不遵守会怎么样?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先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来历。周朝廷为了加强统治,解决各类矛盾,就根据夏商以来的风俗习惯,发展出了完善的礼乐制度...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什么意思?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指两国交战之期不得杀害一方派来送信的使者。第一,主要是继承战争文化。我国的战争文化从西周时期就开始成型了,那时候对发动战争有着很多的讲究,必须要站得住道义。周武王伐纣就是因为纣王“失道”,这样周武王就理直气壮的联合周边诸侯讨伐纣王。而周朝也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人伦...

张飞是怎么打败张颌的
1、根据《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

古代两军交战,真的就不斩来使吗?
因此宋襄公坚持仁义,没有提前就袭击楚军,也是由于这种环境对他造成的影响,这种作战方式看起来是真的有些可笑,可当时天下的这些国家都是周室下属的诸侯国,他们在交战的过程中,自然是会受到周礼的束缚。况且很多国家在交战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需要停止战争,那就必须要和对方沟通好了,否则你想停战...

在古代,为何两军交战不杀来使?
过去的战争有多恐怖?不久之后,在战役中,400,000名士兵丧生并遭受创伤。这样的例子在整个古代甚至更为普遍。但是,在这个充满鲜血和屠杀的时代,有这样的说法:两军作战,不要割裂它。真奇怪。为什么作为敌国使节可以享受这种待遇?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一词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楚国派使者到齐国...

初军交战军是什么意思
初军交战军是指在战争中最初互相交战的双方军队,也即是第一次正面冲突的双方。通常情况下,初军交战军处于对等的地位,双方实力相当,存在竞争和厮杀的态势。初军交战军的胜败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和结果。初军交战军的战果往往影响着战争的发展,有时也决定着战争结果。胜利的一方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中国古代战争约定“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怎么来的?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由来已久,据相传是源于春秋战国之际,这句话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使者是奉使命前来表明本国意愿的,如若是还有周旋的余地,自然是不会杀之。这也慢慢地被流传下来,成为两军交战的默认规则。为什么这种规则会被流传下来且成为一种规则,自然是有诸多原因的,自古以来中国都是...

廉贺17820905242问: 两军相遇勇者胜下一句
兴海县傲承回答: 两军相遇,勇者胜!两军对垒,智者赢!商场上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可能会决定南北之争的最后输赢.有很多人都说金钱不重要.说这样话的人一是一穷二白的人,二是十分有钱的人.常言道: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世界上最好的防守也只是被动挨打,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掌握主动,掌握了主动也就代表着抓住了胜利的天平. 两军相遇勇者胜下一句 1、两军相遇勇者胜,俗语,意思是两军交战,到了狭路相逢的时候,只有勇猛无畏者才能取得胜利.2、出处:姚雪垠《李自成》二三章:“打仗不光是靠人多,还要看肯不肯舍命,上前.这就是俗话常说的:'两军相遇勇者胜两军交战勇者胜,两勇交战智者胜,两智交战谋者赢.现在是斗智斗勇的时刻,不是丢盔弃甲的时候.

廉贺17820905242问: 两兵交战下一句是什么 -
兴海县傲承回答: 不斩来使 必须五个字以上才可以

廉贺17820905242问: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
兴海县傲承回答: 两军在作战期间,双方要有互相协商的代表传达信息.这是历代战争的规则.“使”即“使者”.不斩“使者”是从古至今的战争法规.任何交战方都得遵守.

廉贺17820905242问: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起源哪里?
兴海县傲承回答: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在后世流传下来的交战规则主要只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春秋时期诸侯派出的外交使节是不可侵犯的.公元前596年楚国派出申屈出使齐国...

廉贺17820905242问: 快与慢怎样写从前,,慢是成事的基础 - 欲速则不达,好汤得靠慢火
兴海县傲承回答: 二子悟人生 千军万马,两军对垒;楚河汉界,剑拔弩张.在千军万马中,你们肩负相同的使命,身负不同的绝技;你们一快一慢,在血腥的沙场上交错着,厮杀着…… 卒 ...

廉贺17820905242问: 一个人即使再平常,也不能丧失志向是那一句论语 -
兴海县傲承回答: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两军交战,能够俘虏对方军队的首领,君主却不可强行地改变对方的志向.(劝降比较妥当)【注释】 1.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2.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 3.夺:改变,换. 4.志:(某人的)志气. 【译文】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廉贺17820905242问: 杜牧《过骊山作》的译文 -
兴海县傲承回答: 重点讲解一、实词1.一词多义(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

廉贺17820905242问: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什么意思?? -
兴海县傲承回答: 就是不打仗,敌人就投降了这是最最厉害的,是顶级的 其次一点的呢,就是或者用计谋瓦解掉敌人,比如欧美瓦解前苏联那样,星球大战这样的计划推出来,苏联一跟风,就死掉了,拖垮了. 再次一点的呢,就是两军交战 最不好的事情,就是去攻城拔寨

廉贺17820905242问: 三国时期,诸葛亮经常劝刘备杀死使者,而郭嘉为什么经常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劝曹操不要斩使者? -
兴海县傲承回答: 不知道您说的信息是从哪里得到的.中国自春秋儒家思想形成后,“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已经成为统帅人格修养,礼仪仁义之师 的一项衡量.按您所说,诸葛亮经常劝刘备杀死使者,就是想让刘备惹怒对方,加速自己的失败.郭嘉经常劝曹操不要斩使者,就是从长远考虑,不作暴君,以图江山长久. 最终结果就是这样应验了.

廉贺17820905242问: 《雁门太守行》中哪一句诗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 -
兴海县傲承回答: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是这两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写战斗的惨烈.上句用“角声满天”四字,从声音的角度来刻画敌我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一“满”字写出两军交战时的激烈与气势.后句写战后牺牲流血之多,沙场遍地的鲜血,在寒气中凝结,以至漆黑的夜色都被反光成了紫色.此句画面奇诡,夸张匪夷所思,意象别出心裁. 多多指教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