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烦恼即菩提全诗

作者&投稿:郴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生死即涅槃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意思为:生死即涅槃和烦恼即菩提二语,是大乘家常说的话,从世间有为的相对法说,生死是染污的,涅槃是清净的,两者截然不同,不可相即;若从出世无为的绝对法说,烦恼性空即是菩提,生死性空即是涅槃,非从烦恼生死之外另求菩提涅槃。这是从诸法理性平等说,不是从事相差别说的。

韦应物《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讲解
于是诗人写下,【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山僧既熟悉世间路,肯定也熟悉出世路,既能指点迷津,肯定也能指点迷人,韦应物的这首诗,以日暮送别于沙际路的,特定时间、地点与事件,将心中郁结的愁思都流露了出来,尽管这本非禅境,但烦恼即菩提,烦恼泯处乃生智慧莲花,迷途上他对山僧的...

菩萨不断烦烦而证菩提出自哪部经
这句话似乎并没有原经出处,但有与这句话相似的说法:一是《维摩诘经·弟子品第三》中有: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二是《六祖坛经·般若品》中有: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与“菩提”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菩提偈》唐代 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2,《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宋代 欧阳修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译文:春日岩石上,瀑布哗然响。夜色已深沉,群山归寂寥。

“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_百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原文如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这首诗暗指人生的烦恼和困惑都是来自于自己,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来自于非分和...

菩提有语,寂静花开
在迷失中求开悟,在染污中求清净,在烦恼中求菩提,在生死中求涅槃,在此岸中求彼岸,在众生中求成佛--菩提心 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流着泪的菩提,有语;流着泪的笔墨,有心。一叶一枯荣,一季一从容,欲问梦里芳容?原是执笔笑容,唤醒前世今生,菩提树下净慧,用爱化解的,是你我的慈悲为...

查找佛门对联
乐以忘忧真智者 心能转物即如来 江苏无锡开原寺(法堂)——当代·李广 离苦海经书作渡 登天堂佛法为津 广东雷州福田寺 了君大事唯修净 畅佛本怀在往生 印光大师念佛堂联 了去烦恼即正果 忘却生死是菩提 陈雪村(锦衣居士) 灵山我数阿罗汉 佛海人参大肚僧 四川什邡罗汉寺(弥勒殿) 龙归法座听禅偈 鹤傍松烟养...

转烦恼为菩提的下一句是什么
转烦恼为菩提,烦恼即菩提。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烦恼即菩提,是站在大菩提心的角度而言的。是修行者达到一定境界后的感悟。也可以说,众生即是佛。只是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通过戒定慧、四念处、六度万行等即可转烦恼为菩提。出处:《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五阴亦尔,...

烦恼即菩提的出处
烦恼即菩提出自《佛光大辞典》,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烦恼即菩提,是站在大菩提心的角度而言的。是修行者达到一定境界后的感悟。也可以说,众生即是佛。只是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通过戒定慧、四念处、六度万行等即可转烦恼为菩提。

“门前自有千江月, 室内却无一点尘”是谁的诗?全诗是?
“贝叶若图遮得眼”,贝叶即佛经。世人常常执着于佛经的一言一句,殊不知经书只是佛陀开示大家的指月指,向上一路在月不在指,如果“依文解义”,则必为三世佛怨矣。“须知净地亦迷人”,如果执着清净、执着菩提,反而会被清净菩提束缚了。乌云可以遮蔽天空,白云也一样可以遮蔽天空;烦恼能束缚人,菩提...

村鹏17071911504问: 烦恼即菩提的出处 -
广水市化瘀回答: 《六祖坛经 般若品》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村鹏17071911504问: 烦恼即菩提,不离生死而住涅盘 -
广水市化瘀回答: 菩提(梵语bodhi),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涅槃(梵语nirvana),意译作灭、寂灭、无生、不生不灭之义.修行不与中道法门相应,始终不得菩提,皆是门外汉,与佛道无缘;修行不能离开现世的生活环境,不得另寻他处以安心...

村鹏17071911504问: “佛曰:烦恼即菩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广水市化瘀回答: 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烦恼即菩提,是站在大菩提心的角度而言的.是修行者达到一定境界后的感悟.也可以说,众生即是佛.只是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通过戒定慧、四念处、六度万行等即可转烦恼为菩提. 《大集经...

村鹏17071911504问: 有关“般若”的诗句有哪些? -
广水市化瘀回答: 般若(拼音:bō rě ),佛教词语,亦作“波若”、“钵罗若”等,全称“般若波罗蜜多”(梵文:Prajñāpāramitā)或“般若波罗蜜”.为巴利文 Paññā 的音译,梵文是Prajñā,意为'智慧'.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聪明智慧”,而是指洞...

村鹏17071911504问: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
广水市化瘀回答: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描写的是诗人送别其叔父时的情景,全诗基调悲楚凄凉百,表达了诗人心中离别的惆怅和对渺茫前途的忧虑之情. 孤零零的树木,易变易逝的沙滩,人迹稀少的水边路.在这样一个僻静孤寂的境界,心中充满度了离别的惆怅和对渺茫前途的忧虑.晚钟声中,似乎身与心都迷失了,何去何从,他只有将解脱的希望寄托在山僧身上:山僧既熟悉世间回路,亦熟悉出世路;既能指点迷津,亦能指点迷人.韦应物该诗以日暮送别于沙际路的特定时间、地点与事件,将心中郁结的愁思流露了出来.尽管这本非禅境,但烦恼即菩提,烦恼泯处乃生智慧莲花.迷途上他对山僧的选择,将会答是解悟的契机.

村鹏17071911504问: 烦恼即菩提,快乐亦是菩提 -
广水市化瘀回答: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心如明镜是我们常人的祈求,谁不希望明镜高悬.心中明镜是一种意象,明镜台折射人对缺失的追求,是情绪的安慰,是物化的寄托.如果把心比作明镜台,就是忘了明镜台只能向外.并非是事物的全部.镜子是照外物的,悟道要从心里找,不能向外求.

村鹏17071911504问: 烦恼即菩提,一声云板响,一念到彼岸是什么意思 -
广水市化瘀回答: 《六祖坛经》: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是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注:凡夫即是佛,烦恼即是菩提,前一个念头迷惑即是凡夫,后一念头觉悟即是佛,前念执着在境上就是烦恼,后念不为境所束缚就是菩萨.凡夫与佛自性无差别,区别只在迷与悟之间,为境所转,则为凡夫,若能转境,本来是佛.此句出自《六祖坛经》.在《六祖坛经》中,六祖惠能将这句话做了衍申:「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大意是,前念如果执着境界,对所面临的环境产生好或坏、有或无等等反应,那就是烦恼;如果念头一转,下一念离开前念所产生的种种分别、执着、计较,这就是智慧.

村鹏17071911504问: 聚散本无二,烦恼即菩提是什么意思 -
广水市化瘀回答: 聚散本无二:相聚与分离,都是因(心愿)与缘(合适的条件)的作用,因缘具足了,由于相同的心愿、都有时间来相聚,于是相聚了,又由于都有事,需要离开了,又有离开的条件,于是分离开了.可见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本来就有的聚和散,...

村鹏17071911504问: 佛教问题:有句话烦恼什么菩提? -
广水市化瘀回答: 【烦恼即菩提】《佛光大辞典》:“【烦恼即菩提】烦恼与菩提相即不二之意.妨碍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皆称为烦恼;反之,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称为菩提.然贪、嗔、痴等烦恼,其当体为菩提;离此菩提法性之外,则别无诸法可言,故于烦恼之性立菩提之名;此即两者相即不离之意.”就是这个意思.

村鹏17071911504问: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 烦恼即菩提 的意思
广水市化瘀回答: 佛经上把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的智慧,称为“菩提”. 所以你能把烦恼断绝了,那这烦恼就不是烦恼,而是断绝烦恼的智慧“菩提”了,所以说,烦恼既是菩提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