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心一境

作者&投稿:尤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心一境是什么意思?
就是境由心生。境由心生。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这是佛家用语。意思是,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人的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

读书笔记 一一林清玄《一心一境》
        “活在当下”看来寻常言语,实际上是一种极为勇迈的精神,是把“过去”与“未来”做一截断,使心思处在一心一境的状态,一个人如果能每时每刻都处于一心一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牵住他,也没有什么痛苦能动摇他了。      一心一境是疗治...

读《一心一境》
       如今恍然想起,有如隔世。我只盼能常想起那一场雨境,那一颗心,在一心一境里简单追求,好好活着!

禅茶一味︳一心一境,绝尘空嚣
世界浮华,三千弱水流过,缘生缘灭,砥砺前行不辍。人生路如阡陌,每一处皆有一处抉择,顾此难免失彼,一路行远,心境万千,一心一境是也。求索如修禅,漫漫长路,越进益越欢喜,惑之总有,心渐安然,回首时,虽道路各异,尤能一步一莲,殊途同归是也。尘如妄想,不知何处起,轻似丝雨,缠绕似...

一心一境什么意思
心既因境而有,境亦不能离心独立,因境系因缘生!无有自体。比如镜影!虽有万别千差之相,如无镜光,影不能现;境亦如是,无心境无成,即或有美景佳境,无心领受鉴赏,有亦同无。以境不自境,不自谓为美妙胜境也。心与境既相对而生,离一即无,则境与心,皆非真实,同属虚幻之影明矣。

一心一境下一句是什么
是心随境安。一心一境,心随境安,出自林清玄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惧》一书,受到了百万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同学们,请问常想一二.一心一境是成语吗?有具体资料表明吗?
是成语,也可以叫做俗语。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一心一境】经云:‘心不自心,因...

同学们,请问常想一二.一心一境是成语吗
一心一境不是成语。一心一境是并列短语。一心一境的大意是:一个环境一种心情,也就是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心情的意思。

一味·一心·一境
一个人如果能每时每刻都处于一心,就没有什么纷扰能动摇它了。用心于过程,用心于当下的事情之中,就不用去寻找一个无寒暑的地方,任你水里来、火里去,不避于寒热,寒热自然就无可奈何了。一心去领略一味,一心去开造一境,自然过得自在。           ...

一人一心一境界,一思一念一尘缘是什么经里面的
不是哪本经里的。这段话出自豆瓣用户“张冰冰Kateking”于2018年12月17日发布的原创。豆瓣网一个社区网站。网站由杨勃(网名"阿北") 创立于2005年3月6日。该网站以书影音起家,提供关于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信息,无论描述还是评论都由用户提供(User-generated content,UGC),是Web 2.0网站中...

叶卞19766028711问: 一心一境是什么意思?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丁悦回答: 一心一境,活在当下,把“过去”与“未来”做一截断,使心思处在一心一境的状态,一个人如果能每时每刻都处于一心一境的状态,就没有什么困难能牵住他,也没有什么痛苦能动摇他了!

叶卞19766028711问: 如何修禅定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丁悦回答: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一、各种禅定的差别: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戒.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为平时我们的心很散乱.散乱的心使我们迷失,迷失就不能...

叶卞19766028711问: 一心一境什么意思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丁悦回答:[答案] 经云:'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这就把心与境,境与心的相因相成的关系说得一清二楚.心既因境而有,境亦不能离心独立,因境系因缘生!无有自体.比如镜影!虽有万别千差之相,如无镜光,影不能现;境亦如是,无心境无...

叶卞19766028711问: 南怀瑾老师讲“心一境性”(上):做到心一境性了吗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丁悦回答: 心一境性,是让大家明白诸法源于一心,法性本空.通过这个认知来修行,而达到离一切相,自性清净.能做到心一境性,就是一心不乱,如此念佛肯定往生极乐世界,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谁有这把握?!

叶卞19766028711问: 什么是心一境性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丁悦回答: 心一境性是佛教用语,意思是指心与境一如.南怀瑾老师 讲述心一境性有三个层次:身(身体),口(嘴巴),意(意识思想),三者都要进入专一境界.之所以用打坐这个方式,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习惯于动,甚至坐在那里都要歪着坐,眼睛没...

叶卞19766028711问: 怎么样才能做到境随心转,令众生离苦得乐?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丁悦回答: 论哪个宗派,最终极的目标就是一念,宗门叫“明心见性”,净土叫“一心不乱”,一念就是一心,你要是证得一心你就成佛. 地狱是幻化的,没有造地狱的罪,你决定找不到地狱.地狱在哪里?没有.你造这个罪业,这境界就会现前.佛讲“...

叶卞19766028711问: 生命的三境界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丁悦回答: 这几首诗的背景都大致了解吗?若了解就不难理解了.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第一句是借用思妇期待归君这一景来阐释成大事要先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即望尽天涯路;第二句,衣带渐宽是消瘦的体现,即有了目标梦想还要踏实去付出努力追求,追求的过程是艰苦的,所以衣带都渐宽;第三句,是说,自己一直追逐着梦,一心一意,当停下停歇时才蓦然发现原来自己的理想自己早已追逐到,即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相处.要结合诗意理解.也是没被虚度的人生都该履行的三个过程.理解了吗,还不透彻再问啊!

叶卞19766028711问: 怎么做到一心一境?得不到的越是想要,眼前的也不珍惜不是自己不行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丁悦回答: 经云:'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这就把心与境,境与心的相因相成的关系说得一清二楚.心既因境而有,境亦不能离心独立,因境系因缘生!无有自体.比如镜影!虽有万别千差之相,如无镜光,影不能现;境亦如是,无心境无成,即或有美景佳境,无心领受鉴赏,有亦同无.以境不自境,不自谓为美妙胜境也.心与境既相对而生,离一即无,则境与心,皆非真实,同属虚幻之影明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