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难一》中的故事

作者&投稿:佘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不能应也是什么意思
释义: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出处:出自战国时期韩非子《韩非子 难一》中的《矛与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

韩非子·难一有哪些成语故事
一、自相矛盾 [ zì xiāng máo dùn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难势》上说,有个人又卖矛,又卖盾。卖矛的时候说他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透;卖盾的时候又说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有人就问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

韩非子《难一》的观点是什么
《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难”(nàn)是辩难,是韩非对前人成说的反驳,在文体上相当于今天的驳论文。本文分九章,首章从功利观点出发反对忠信崇尚诈伪;次章反对君主“以...

韩非子难一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晋文公形象?
《韩非子·难一》中的晋文公形象展现出一位聪明而老练的君主。在晋文公与楚人的战争中,他通过听取舅犯的计谋和雍季的劝谏,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战略。首先,晋文公采纳了舅犯的计谋,诈称要逃往他国,引诱楚人上钩。这展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和决策力。然后,晋文公又听取了雍季的劝谏,采取了焚林而...

韩非子难一有哪些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讳疾忌医》、《老马识途》、《子罕不受玉》、《买椟还珠》、《郑人买履》、《兵不厌诈》等。《子罕不受玉》:宋国的一个边远地方的人得到一块美玉就献给了子罕,子罕不接受。那人就说:“这是一个宝物,应该给您这样的...

出自韩非子难一的寓言故事?
自相矛盾,意思是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出自《韩非子·难一》。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不管是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不管是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来因为以形容某行事...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为: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出自战国韩非子《矛与盾》(选自《韩非子·难一》),原文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

《韩非子》中的“说难”的读音是什么
《韩非子·难一》中“难”读音为:nàn。难形声。右形,左声,左亦形。“隹”即鸟。左边的字符意为“哀鸣声”。“难”意为“鸟儿哀鸣”。本义:被人逮住的鸟。引申义:受困。困苦。

寓言故事《互相矛盾》的意思和寓意
互相矛盾是出自《韩非子·难一》的一则成语寓言故事,后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互相矛盾故事: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

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1.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 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滥...

中贤18632487823问: 出自韩非子难一的寓言故事? -
镇远县先力回答: 自相矛盾,意思是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出自《韩非子·难一》.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不管是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不管是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来因为以形容某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中贤18632487823问: 自相矛盾的故事,谁知道?
镇远县先力回答: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

中贤18632487823问: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
镇远县先力回答: 语出《韩非子 难一》.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白话翻译: 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中贤18632487823问: 有关自相矛盾的寓言 -
镇远县先力回答: 《韩非子 难一第三十六》《韩非子·难势第四十》《自相矛盾》王建峰 绘 《韩非子 难一第三十六》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这是文言文的典故 古代的一个故事,一个人卖矛和盾,先夸自己的矛是怎样的尖锐,再说自己的盾是怎样的牢固,于是有人说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那人就傻眼了.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对头.这就是通俗的寓言 希望答案让你满意 望采纳 谢谢

中贤18632487823问: 吾盾志坚,( );吾矛之利,( ).
镇远县先力回答: 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成语“...

中贤18632487823问: 矛盾是什么意思 -
镇远县先力回答: 2、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信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3、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4、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 例子:他俩的意见有矛盾.

中贤18632487823问: 矛盾这词怎么来的 -
镇远县先力回答: 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来源《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

中贤18632487823问: 矛盾的原意指什么? -
镇远县先力回答: 矛盾是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行动之间的不一致.汉语辞源出自《韩非子》中《难一》所述故事.在逻辑中,矛盾被更加特殊化的定义为同时断言一个陈述和它的否定.在口语和辩证法中,矛盾有着同形式逻辑中完全不同的意义.分享

中贤18632487823问: 古代的“人应之曰”中的“应”是什么意思? -
镇远县先力回答: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难一》的“矛盾”的寓言故事. 原文:人有鬻矛与楯者,誉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以为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 白话翻译:有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他的盾的坚固:“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一会儿又赞美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这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所以这就是自相矛盾. 应本意是答应,回答.这里引申为“问”.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贤18632487823问: 有关矛盾的格言故事
镇远县先力回答: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译文:有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称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是十分坚固的,没有一样东西能刺穿它.”又夸赞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一样东西不能穿透.”有人就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那会怎么样呢?”那个人没能够应答. 这就是“自相矛盾”的格言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