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谥法全文

作者&投稿:乌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谮诉是什么意思
“谮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zènsù,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谗毁攻讦。出处:1、《逸周书·谥法》:“谮诉不行曰明。”2、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胜》:“谮愬其羣臣,刼惑其君。”3、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原治》:“汉武初年,独任宰相,致田蚡之专恣擅权;厥后偏信...

中国古代的《谥法》是怎么回事
从孔子时候起,儒家有意识地把谥法作为以礼教褒贬人物,挽救社会风气,调整人际关系的手段。在《论语》上面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孟子又对这一点加以发扬光大。和孟子同时产生了伪托周公做的被编入《逸周书》的《谥法解》,这本书是谥法在后来的重要依据。 秦时,秦始皇不打算让后人议论自己,废除了谥法。汉朝的时候又...

谥法考与谥法解
《周书》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文献汇编,后经过孔子删定称为《逸周书》,列出的解释出自《逸周书*谥法解》《谥法》是宋代苏洵所编的。《谥法考》是清代沈惠纕编的 三部都是讲谥法的,但是时间不同。这样看来,谥法考是根据谥法解来编写的,而且可能参考了几千年来的谥法案例和沿袭删定。古人应该是...

关公最初谥号为“壮缪侯”,后来为何多不提起?
可见,关羽被谥号第一个字应为 “庄” 。 第二个字“缪” ,《逸周书·谥法解》: “名与实爽曰缪。(解释)言名美而实伤。” 。有的人认为 “缪” 通 “穆” ,正如后代岳飞被谥号 “武穆” 一样,其实不然。就拿蜀汉来说, 《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 记载, “先主穆皇后,陈留人也。” ,也就...

商纣王的罪状都有哪些?商纣王的称号带有侮辱性?
这时,商纣王已变为毫无人性的暴君。明朝虚构小说《封神演义》,更是奠定了商纣王“衣冠禽兽”的民间印象。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暴君”形象是逐渐累加形成的。商纣王、殷纣王,是周人对商代末代君主侮辱、蔑视性的称呼。 《说文解字》中对谥法的解释是:“残忍捐义曰纣”。而现有《逸周书》的“谥法...

贞心详细解释
在古代典籍《逸周书·谥法》中,有这样一句描述:“具有坚定心志和广阔胸怀的人,被称为匡。”孔晁对此注释道:“心地正直且洞察力强。”唐代文学巨匠李白在《湖边采莲妇》一诗中,表达了对忠贞女性的赞美,他说:“我愿如秋胡妇,心如古松般坚贞。”另一位文学大家郁达夫在《为霭民先生题经公致渊...

谥号和私谥
汉朝规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有得谥资格;所以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很难得到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私谥: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汉刘向《列女传·柳下惠妻》:“柳下既死,门人将谥之。妻曰:‘将谥夫子...

谥号的起源原因和时期
《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

...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全文什么...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被谥为‘文’。”分析:传统译注认为 “文”是谥号,一是对谥号的误解,一是不了解孔子的“文”是指成名。关于谥号的兴起,古今说法不同,多从《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

《礼记.谥法》引自何书
《逸周书》先秦史籍。本名《周书》,隋唐以后亦称《汲冢周书》。今本全书十卷,正文七十篇,其中十一篇有目无文,四十二篇有晋五经博士孔晁注。

圭步18579334707问: 描述领导的词语 -
麻江县感欣回答: 描述领导的词语比较常见的如下;精明能干,领导有方,运筹帷幄,统领大局,精明干炼,公务繁忙,公私分明,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清正廉明,奉公守法,年轻有为,卓越不凡

圭步18579334707问: 谥号是什么意思 -
麻江县感欣回答:[答案]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x0d“谥者... 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

圭步18579334707问: 春秋时各诸候的称号是怎么定的 -
麻江县感欣回答: 关于谥法的专门著述开始于《逸周书•谥法解》,里面规定了制谥的基本原则:在《逸周书·谥法解》中,有这样的解释: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

圭步18579334707问: 中国古代文化人字,号,名,溢号 -
麻江县感欣回答: 谥号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逸周...

圭步18579334707问: 秦始皇的谥号是什么
麻江县感欣回答: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 《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

圭步18579334707问: 昭穆制度及清朝陵寝 -
麻江县感欣回答: 上古时代宗庙或墓地排列,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右方,称穆.昭穆用来区分父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管、蔡、成、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丰、郇,...

圭步18579334707问: 明崇祯皇帝“思宗的谥号(号)好坏?思宗”应该是南明给的号我
麻江县感欣回答: 逸周书·谥法解对“思”的解释是这样的. 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谋虑不衍曰思 崇祯皇帝的“思宗”,一般认为是“追悔前过曰思.” “思”一般看做是平谥.不好也不坏.但通常都用在亡国之君身上,寄托一种伤悼的情怀. 另外说明一点,“思宗”是庙号.

圭步18579334707问: “对人死的称呼不一样”在哪一个朝代开始的什么制度中制定
麻江县感欣回答: 楼主大概问的是“谥”的问题. 谥号滥觞於殷代,自西周以下至清代,数千年行之不辍,乃中国传统政治之一大特色.古时帝王、公卿、大夫等死后,国家依照令典给予称号,用以彰显其人一生功绩懿行或丑陋恶迹. 谥的起源甚古,《逸周书.谥法解》开首即云: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 《礼记》有「死谥,周道也」之语,唐人孔颖达疏云: 死而加谥,周道也……殷以上有生号,仍为死后之称,更无别谥……周则死后别立谥. 将谥视为周法,并无错误,因为大概的确是从周开始定为典章制度的. 但认为殷以生号仍为死后之称,则有商榷余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