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庄子的“鱼快活不快活”

作者&投稿:章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庄子是如何知道鱼之快乐的~

一个人不能太俗了,否则会误入歧途;一个国家也不能太俗了,否则将世风日下,会陷入伦理危机和政权危机;整个人类更不能太俗了,否则等待我们子孙的必将是灭顶之灾。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知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关于这段文字,除了最后一句,前面都好理解。从表面上盾,惠子说得更有道理,在辩论中更主动,一直能够抓住庄子讲话的缺陷。如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我当然不知道你是不是知道鱼的快乐,但按这个逻辑,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这样一来,似乎是把庄子推到一个死角上。但庄子确把话峰一转,对惠子说,回到根本上来说,是你首先承认我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的,这才是我们讨论问题的起点。也就是说,你如果不承认我知道鱼的快乐,我们之间也就不会产生这个讨论。这个回答很诡辩,似乎没有什么道理,也没有正面回答问题。但我们不仅要问,庄子究竟知道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如果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庄子在最后有一句话:“我知之濠上也”。言外之意,庄子自己认为他是知道鱼的快乐的,认为鱼也一定是快乐的,并且就是在濠水的小桥上知道的,说得很自信。庄子的这句话里有一个大道理,也正是许多朋友所疏忽的。
庄子坚持老子的天道无为,物我两忘的思想,万事万物都遵循“道”这个大法则。鱼游之于水,虎藏之于山,鸟飞之于天,猿攀之于林都是其遵循大道所至。而人生于世却不能正确面对得失,心中有过多的世俗需求和个人欲望,这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也是一切灾祸的起点。
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一个词“相濡以沫”,其语于出《庄子·大宗师》。原文是这样的,“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说,泉水干涸了,两条鱼被留在陆地上,为了生存,他们开始相互给对方吐气,以保证对方身体的潮湿,后来干脆向对方嘴里汢沫,以保证对方的生存,这种精神很是令人感动,相儒以沫也成为爱情忠贞重要表现。但事实上,庄子不支持这种极端的求生状态,与其如此,还不如在江湖中痛快的畅游,即使素未平生,又能如何。鱼的痛苦与生存的压力无非来自于其脱离了“道”赋予它的生存空间——水。当然孔子没有讲这是客观导致还是鱼的自身意愿,但不管出于何等原因,只要违背道,都将陷于困顿与迷茫。这也就是为什么庄子看到在濠水中自由游戏的鱼儿而称其快乐的原因所在。作为人,我们是需要生活在空气中,但我们自己污染了生存所必须的空气,虽然目前不至于“相儒以沫”,但其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我们连相儒以沫的机会都没有了。
其实,在这里,庄子借鱼之乐而阐述自己理想与观念,同时也告诉惠子,尽管自己没有惠子那样出将拜相,粗食布衣,但却如水中鱼儿一样快乐的,而这种快乐是惠子所感受不到的,这正是庄子的境界。《庄子·秋水》中曾记载一个了故事,也在侧面印证了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惠子在梁国作了宰相
,庄子路过想去拜访,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的。惠子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庄子,很是慌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想阻止庄子。但庄子见到他后,却用一个故事讲述了自己的想法,让惠子惭愧不已。庄子说,南方有只名为鹓雏的鸟,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恰巧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猫头鹰见鹓雏从头顶飞过,急忙护住腐鼠,并充满敌意的仰头吓唬和驱赶鹓雏,真是可笑。庄子将梁国相位比为腐鼠,形象地说明了自己的追求以及对惠子所做所非的鄙视。
庄子的思想充满了豁达与洒脱,不计得失,不茍求富贵,淡然死生,追求天人合人、天道自然及人道无为的精神境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个人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人生追求的东西大多数不再是生存之必须,一定意义说是一种奢侈和虚荣,而这些东西让人越来越脱离人之本性,越来越偏离大自然之造化,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通病。如果把我们也比喻成鱼,那么,我们整个人类已经都被搁浅在大陆之上,
我们所追求的秩序、法律、道德、仁义等等东西无非都是为了生存而在“相濡以沫”,并为这种相儒以沫中所取得的那点微不足道的成就而骄傲和自豪,这简直是一种悲哀。
人类要想获得真正的和谐与发展,每个人要想真正获得幸福与快乐,首先需要摒弃的就是基本生存以外的无休止的欲望。
我们经常提到“世俗”二字,何为世,即是人世;何为俗,即人必须要不惜一切办法吃饱肚子,这就是俗。世俗合起来无非是说,人这种动物组成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目的就是让人这种动物吃饱肚子。当然再后来又发展成要有衣服穿,再发展到要有财富、有权力、有美女等等,从这个意义说,我们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就是追求“俗”的历史。
社会越发展,人就越俗,这是一种必然规律。

  缘自《庄子》中一段著名的诡辩。
  庄子总是善于体会物情,通情以应物,故能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鱼乐我乐是也,庄周梦蝶是也。
  于是又想起苏州沧浪亭的经典联句:
  共知心似水;
  安见我非鱼。
  其心一也,其情一也。如果心境如水,那么就有可能体会到鱼的情绪。

  庄子见儵鱼“出游从容”,从而揣度鱼是快乐的。
  可是人与人的心灵交会都无法企及,谁又能如此冒昧地揣度自然呢?
  庄子此处讲鱼之从容不如说是在讲他自己优雅从容的心态,讲鱼之快乐不如说是在讲他自己之快乐。

  外物不移,惟我心自由。-----这是对庄子境界的真实写照。
  也就是说:内心之自由逍遥,能投射外物、超越外物。

  年年有鱼,鱼乐无极限。
  我因何快乐?又有几人能知我之快乐?
  ——其实这都不重要。

  快乐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他人理解。
  --------快乐只是一种心境,

  快乐是一种哲学,是生活态度,是处事方式。

  坦白来说,快乐是自己定义的,快乐是需要传递的,快乐可以从心境变成环境,快乐自己并感染周围的人是快乐的最高境界。
  --------想起了一句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不过,这个需要发菩提济世之心的,自己解脱,不顾他人,那是自了汉。

  从原来平和的文字叙述,似无痕迹的伤感,却也各自相安,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惠子的务实态度,虽说“快乐”少了一点儿,但是这种判断是以庄子态度为准则的,所以不一定正确,因为在惠子看来,务实才是一种真快乐,到底这哥俩儿谁快乐,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就好像我要解释楼主的疑问,言语不能道尽,也无法测知楼主理解之心,你发问,我回答,也是各自乐在其中。

本质是种不可知论的诡辩,是和惠施之间的诡辩,陷入了逻辑的不可知论,所以,不必较真。原文的意思是,【惠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不快乐?然后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不快乐?说白了,这个是抬扛。

用心感受鱼的快乐


庄子是如何知道鱼之快乐的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知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关于这段文字,除了最后一句,前面都好理解。从表面...

为什么庄子说在桥上就能知道鱼的快乐?
简单的理解是:庄子在偷换概念。原文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即“怎么”或“哪里”,庄子在最后无法辩倒惠子,便把“安”偷换为“哪里”的意思,答道“在濠梁上知道的”。深层意思:庄子哲学是讲求直觉感悟而非逻辑的,在《庄子·齐物论》中就有大道无辩的相关文字。但在此鲦鱼之辩...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是什么意思?
“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庄子与惠子的濠梁观鱼辩论中,庄子如何回应惠子关于鱼之乐的质疑?
惠子回应说:“你并非鱼,如何能知道鱼的感受?”庄子针锋相对:“你并非我,又怎能断定我不知道鱼的快乐?”他接着强调:“我并非鱼,这是事实;同样,你不知道鱼的感受也是理所当然的。”(3)庄子提出要回归原点,指出惠子之前问“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已经暗含了对他的理解,即他确信自己知道...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什么意思
“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拓展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

庄子认为人能知道鱼的快乐,而惠子则认为不能,其中蕴藏着两种怎样的生...
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聪明人帮忙答一下●●●_百度...
至于惠子问怎么明白的,庄子说“我知之濠上也”即我就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这就是庄子知道鱼快乐的途径,也就是如果我庄子不来这濠水,没看见悠闲自在游着的鱼恐怕就不知道鱼的快乐了。呵呵。。。我是学中文的,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发现自己语言也很匮乏,也不知道能不能解开你的疑惑?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观鱼观鱼出处
在庄子的名篇《秋水》中,记录了一段庄子与惠子的哲学对话。他们漫步在濠梁之上,庄子观察着游鱼,发表感慨:“鯈鱼在水中游得自由自在,这是它们的快乐。”惠子反驳道:“你并非鱼,怎能理解鱼的快乐?”庄子回应:“你不是我,又怎知我不了解鱼的快乐?”惠子接着说:“我并非你,自然不了解你...

庄子的子非鱼那段是什么意思
”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说明了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味在其中。二人的辩论言辞有诡辩之疑。惠子好辩,...

依兰县19268607223: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原文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仇由嘉莱美:[答案] 庄子不诡辩,其实这是他物我合一的心境的反映.因为是物我合一,所以庄子能感受到鱼的快乐,同理,惠子也能感受到庄子的想法.总结起来,就是观察者能通过客观条件了解观察对象.如果你细读原文,就会发现庄子通过反证思想,是如何步步引诱...

依兰县19268607223: 庄子为什么感到鱼儿很快乐 -
仇由嘉莱美:[答案]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

依兰县19268607223: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得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
仇由嘉莱美: 这就是忘我的境界,“我”已经和“物”融为一体了,所以庄子能感受到鱼的快乐,其实这是他心境的反映.

依兰县19268607223: 为什么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是快乐的,而惠子不能认同这一点呢? -
仇由嘉莱美:[答案] 惠子并非不认同,是质疑: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便回答,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呢.

依兰县19268607223: ...'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是问我--我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我感觉... -
仇由嘉莱美:[答案] 好吧,我来回答你.这是庄子思辨色彩的精彩体现,你是觉得他最后的回答有些诡辩吧,其实不然. 因为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实际上已经承认了庄子的确知道鱼快乐,也就是说惠子的意思是你庄子又不是一条鱼,竟然...

依兰县19268607223: 庄子认为人能知道鱼的快乐,而惠子则认为不能,其中蕴藏着两种怎样的生活态度 -
仇由嘉莱美: 缘自《庄子》中一段著名的诡辩. 庄子总是善于体会物情,通情以应物,故能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鱼乐我乐是也,庄周梦蝶是也. 于是又想起苏州沧浪亭的经典联句: 共知心似水; 安见我非鱼. 其心一也,其情一也....

依兰县19268607223: 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请用一个词概括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 -
仇由嘉莱美: 这里表现的当然是庄子性格洒脱,无拘无束的自由快乐的心境,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也就不为名利所累,所以自始...

依兰县19268607223: 中国古人辩论中有后息为胜的说法 -
仇由嘉莱美: 后息为胜,通常是指,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场面. 但是在如今正规的辩论赛上,是由这种讲究,那就是,用自己最少的时间,消耗玩对方的全部发言累计时间,从而留下时间打击对手,使得对手无法发言反驳.

依兰县19268607223: 你不是鱼 你怎么知道鱼快不快乐 这句话的原句出自哪 怎么说的 -
仇由嘉莱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