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笑话张昭20年,为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屈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之后,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受民间文学影响,很多人谈及赤壁之战,总会向孙刘联军竖起大拇指。然而,很少有人站在张昭的立场上来考虑这场战争,因为在大多数人心中,而张昭是赤壁之战的“投降派”,一个投降派的想法,有几个人在乎呢?
一、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句话有假
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江东枭雄孙策遇刺身亡,年仅26岁。孙策临终前,托孤于张昭,把年仅18岁的弟弟孙权托付给了这位江东老臣,希望张昭能够辅佐孙孙权守住江东基业。《三国志·吴书·张昭传》记载了孙策的遗言:
“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孙策是在对张昭说:如果孙权(仲谋)不能担起重任,你(张昭)可以取代他。这句话,是信任,也是敲打。
《周瑜传》又记载,孙策去世后,孙权迅速调回周瑜,让周瑜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同执掌军政。
后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根据江东的形势,帮孙策改编了一句著名的遗言:
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其实,孙策临终前没有对孙权说过这句话,孙策真正的托孤大臣名单中,并没有周瑜,仅有张昭一人而已。所谓的“外事不决问周瑜”纯属罗贯中先生杜撰。
孙策没有看错人,自孙策去世后,张昭对孙权忠心耿耿。他一方面给所属州县发公文,安抚他们各守其职,不要受孙策去世后的影响。另一方面,他看到孙权因兄长去世太过悲伤,张昭劝孙权说:“作为继承人,最重要的是继承先辈的事业,而不是一味的卧床哀伤。”果然,在张昭的努力下,孙权决定将父兄的基业发扬光大。
当时很多人不服孙权,张昭陪孙权到各处视察,孙权每到一处,张昭都亲自扶孙权上马,众人看到老臣张昭都对孙权服服帖帖,这才服从孙权的命令。
二、赤壁之战,老张建议投降
可以说,若无张昭的支持,孙权要想迅速在江东站稳脚跟,还真没这么容易。但是,张昭功劳虽大,他也有“犯糊涂”的时候。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取得官渡之战和北征乌丸的胜利之后,北方已经被曹操统一。接下来,曹操要挥兵南下,欲把整个江南纳入囊中。曹操放眼一看,天下稍微有能力和自己一拼的人,仅有4个。哪4个呢?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江东孙权,还有一个人,虽然没有自己的地盘,但曹操认为他绝对是个狠角色,此人就是刘备。
于是,曹操率领十六万大军杀向荆州,天助曹操,还没等曹操的大军赶到荆州,刘表便病逝了,刘表的次子刘琮直接投降了,整个荆州,曹操得来全不费工夫。
益州刘璋也非常“识时务”,见曹操来势汹汹,他立即给曹操写信,愿意派兵支持曹操完成“统一大业”。
曹操心目中的4个大敌,转眼间搞定一半,接下来,只剩孙权和刘备了。刘备虽然是一代枭雄,手下也有几员猛将,但荆州已经投降曹操,刘备无处依附,只得带着百姓逃跑。但曹操的大军日行五百里,刘备带着百姓日行十余里,没几天,曹操便追上刘备。在长坂坡,刘备被曹操一顿狠揍,刘备还差点丢了儿子。
此时,刘备的前途一片黯淡,唯一的活路,就是联合江东孙权。
曹操也不糊涂,他立即写信给孙权,告诉他,自己的八十万(其实没这么多)大军已经准备好了,只要自己愿意,就能踏平江东。曹操的原话是: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曹操的意思很明显:孙权贤侄,你要认清形势,若能立即投降,我保你衣食无忧。若是学习刘备,我让你连裤衩子都穿不上。
孙权拿到曹操的信,心中很惶恐,把信拿给众人看,结果众人“莫不响震失色”,都将目光投向江东“大佬”张昭的身上。张昭一看众人都指望自己拿主意,躲是躲不掉的,于是提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咱们投降吧。
因为这句话,张昭被贴上了“投降派”的标签,让他一辈子都挥之不去。
三、张昭是不是害怕了?
其实,张昭的原话很长,他让大家投降,理由是很充分的,大致可分为三点:
第一,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拥有半壁江山,力量太过强大,而以江东一隅来对抗之,不管是兵力还是后勤,江东都不是对手。
第二,若想对抗曹操,只能依靠长江天险,以前还好说,现在刘表的水军和战船都投降了曹操,我们的长江天险对曹操来说,已经不存在了。
第三,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他以朝廷的名义让我们归附,其实是名正言顺的,我们即使暂时投降,也不丢人。
可以说,张昭作为江东首席文臣,他说的这番话,并不是信口胡诌,他也不是害怕,他只是通过详细的力量对比,最终做出最有利的选择。而且,当时江东的大臣们,大多支持张昭的“求和”意见,反对者除了周瑜、鲁肃外,寥寥无几。
正在孙权犹豫不决时,刘备遣诸葛亮来到了江东,诸葛亮上来就给孙权来个激将法,问孙权:将军是要起兵抗曹,还是要放下武器,从此臣服曹贼?
孙权满脸通红,又不好意思说他其实有投降的打算。然后,诸葛亮把孙刘联盟的蓝图给孙权描述一番,孙权听后,热血上涌,当众表态道: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诸葛亮莞尔一笑,什么舌战群儒,那都是小说的桥段。他只要说服孙权一人足矣。
于是,接下来就是赤壁之战。
以曹操的实力,即使孙刘联合他也不惧。然而,倒霉的是曹操的军队水土不服,发生了时疫;倒霉的是曹操轻信了黄盖的话;倒霉的是大冬天竟然刮起了东南风;更倒霉的是,对方竟然用火攻。就这样,赤壁之战结束了,曹操看着满江面的大火,怅然而去。
四、张昭:被孙权嘲笑了20年
江面的大火,映照着曹操逃跑的背影。在长江对岸,另一个身影也十分落寞,此人就是张昭。
大战在即,他力主投降。现在孙刘联军大胜,张昭何以自处?
其实,在赤壁之战之后,张昭在东吴的影响力并没有下降,只是,在孙权的心目中,张昭已经非当年扶自己上马的张昭了。
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后,孙权在江东的地位彻底稳固,内有张昭,外有周瑜、鲁肃,江东的“国力”蒸蒸日上。孙权为了处理内政,打算设立丞相之职。丞相,乃文官之首,毫无疑问,若论资历,整个江东,无人敢出张昭之右。然而,当很多人提议让张昭来担任丞相时,孙权说“现在事情太多了,丞相的责任很重,如果让张昭来担任,别人会说我虐不体恤老臣。”
其实,孙权这句话经不起推敲,既然重用一个人,就不会怕他累着。你怕张昭累着,明显是不想让张昭当丞相。于是,孙权让孙邵任丞相,张昭靠边站。
三年后,孙邵病逝了,张昭想:“这下丞相该轮到我了吧?”没想到,孙权又说:“我不是吝啬丞相的位置,只是丞相的事务太繁杂,张昭性格刚烈,怕和其他人产生矛盾。”结果,孙权任命顾雍为丞相。
若此时张昭的心理活动被史官记录下来的话,张昭一定会说:说错一句话,影响一辈子啊。
公元229年,赤壁之战已经过去20年,孙权在东吴称帝。在庆功会上,孙权大宴百官,老臣张昭举起酒杯,想对孙权恭维一番,没想到,接下来发生戏剧性的一幕。《资治通鉴》云:
吴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黄龙。百官毕会,绥远将军张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吴主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
意思是:孙权登基,张昭作为老臣,举杯庆贺,张昭还没把贺词说出口,孙权就对他说:“当年赤壁之战,如果我听你的话,投降了曹操,现在恐怕不知道在哪讨饭吃呢?”张昭听完后,非常惭愧,趴在地上磕头,汗流不止。
时隔20年,孙权还不忘嘲笑张昭这个投降派,而且,是在文武百官面前,一点情面都不给张昭。张昭,情何以堪?
五、对江东无功,对天下有益
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
“张昭赤壁主和,虽无功于孙氏,有大功于天下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曹操举兵南下时,张昭主张求和,他是为了给江东百姓一个安定的环境,不希望孙权在打不过曹操的情况下还要以卵击石,那样的话,生灵涂炭的还是江东。如果孙权听取了张昭之言,那么,东吴很快被曹操收入囊中。而刘备必将孤掌难鸣,这样一来,曹操就完成统一了。
赤壁之战70年后,晋武帝司马炎击败东吴,吴主孙皓投降,这时天下才完成一统。也就是说,如果孙权听张昭的话,天下将早70年实现大一统。站在东吴的角度来说,这个观点有些难以接受,但站在天下的角度来说,70年的内战或许可以避免。这就是所谓的“无功于孙氏,有大功于天下”。
其实,赤壁之战时,孙权、周瑜等人都是雄姿英发的年纪,他们争强好胜,这是年轻人该有的态度。然而,当时张昭已经年逾半百,作为一个老者,他希望少一些战争,他想百姓少经受一些硝烟,于是,他站出来了。他没想到的是,他站出来后,竟然成为了“笑柄”。
三国,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对历史人物,不求认同,但求理解。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笑话张昭20年,为的是什么?
其实,在赤壁之战之后,张昭在东吴的影响力并没有下降,只是,在孙权的心目中,张昭已经非当年扶自己上马的张昭了。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后,孙权在江东的地位彻底稳固,内有张昭,外有周瑜、鲁肃,江东的“国力”蒸蒸日上。孙权为了处理内政,打算设立丞相之职。丞相,乃文官之首,毫无疑问,若论资历,整个江东,无人...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笑话张昭20年,他在图什么?
他就是想让后者的名声变臭。因为他和后者有矛盾,后者曾经背叛过他。

“赤壁之战”后曹操“生存攻略”“三笑一哭”分别引来了谁?_百度知 ...
曹操可谓是天下英雄,胸怀之博大,在三国时期首屈一指,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赤壁之战曹操被周瑜火攻击败,曹操逃亡了一阵大笑。笑话诸葛亮无谋,如果在此处设伏,我曹军要被重创。话音未落,赵云杀了出来,曹操丢盔弃甲而逃。这是引来的第一人。又逃了十余里,曹操又哈哈大笑,这里如果设伏,...

请采用赤壁之战造笑话
导致曹操在赤壁大败…… 孙权三十三岁的时候,收到曹操的一封信。孙权开始以为曹操请他吃饭,这种场合他应付自如。谁知道打开一看,不是这么一回事。这封信是这么写的:“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

为什么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后大笑三声
这是枭雄的一种豁达,不但给属下打气,也给自己增添信心,毕竟曹操的根基在北方,赤壁大战并没有伤筋动骨,大可以卷土重来的。

赤壁之战后,你以记者身份,你会问些曹操什么问题呢?
(4)曹操阿,你为什么不用诸葛亮啊 (5)曹操,你知道林俊杰给你出专辑了吗?(6)你在他乡还好吗?(7)曹操啊,你泉下有知也出来做一回原告,小日本把你的人身权利都侵犯成马蜂窝了,不仅如此,还赚了你后人无数白花花的银子啊!(8)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笑话:话说有一次诸葛亮,...

上课类的笑话
老师:“赤臂嘛,就是光着膀子,赤壁之战,自然就是光着膀子打仗了。” 历史故事 小明老是缠著爸爸要他说历史故事给听。一天,小明又说:『爸爸,讲历史故事给人家听嘛!』爸爸:『好~~从前,有一只青蛙…。』小明:『唉呀!人家要听历史故事啦!!』爸爸:『好~~在宋朝,有一只青蛙…。』 武侠迷 高二那年考历史,...

急需N个超级无敌爆笑的笑话
周瑜集中了东吴所有黑客,有黄盖、甘宁、韩当、周泰等人,一起攻击赤壁网。赤壁网站在东风病毒和众多黑客的联合攻击下,终告不守,吴蜀取得了联合作战的胜利。这场经典战役史称“赤壁之战”。诸葛亮另一个被传为佳话的事迹是他跟周瑜斗法的故事。周瑜,东吴电信的总经理,亦是那个时代享有胜名的黑客,其人英俊潇洒,博学...

求三国演义的笑话
曹操:赤壁之战,哎... 刘备:火烧连营,哎... 于禁:水淹七军,唉... 关羽:败走麦城哎... 孟获:有种再放我一次! 袁绍:我河北之雄。 孙策:我江东之雄。 马腾:我西凉之雄。刘表:我荆襄之雄。 曹操:天下就俩英雄。 刘备:打雷喽,下雨收衣服呦。 吕布:我强。 张飞:我强。 马超:我强。 华雄:我强。

刘备关羽张飞的笑话
话说有一天,曹操和刘备两个人在一起煮酒论英雄,两个人各自喝了几杯,谈论了一番之后,曹操忍不住说道“今天下英雄唯君与操耳”。就这句话把刘备给吓到了,筷子掉到了桌子下面,刘备弯腰去捡筷子,却不曾想放了一个响屁出来,这样一来,场面就非常尴尬了。正在刘备不知道怎么缓和气氛的时候,赵云...

南华县18283237155: 张昭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 -
益肺安坤: 张昭客观来讲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胆小,张昭的冷暖人生不过确实够悲剧,张昭首先是一个能托付大事的人,否则孙策怎么会把生后的政事交给张昭,军务托给周瑜呢,至少在孙策看来张昭是干吏.孙策死后,孙权一直在哭,张昭来到孙权旁边和孙权说:天下事还没处理完,你在这哭你哥哥,这事你做的不对.从这点看,张昭无愧是社稷之臣而且是孙权成长道路上的老师.至于赤壁之战张昭劝孙权“投降”,这种投降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投降,张昭所说的投降是一种谋略,类似孙权以后受魏的九锡一样.张昭尽力辅佐孙权,帮助孙权稳定了民心而且张昭敢于直言谏议,曾因违背孙权意愿而一度不让他朝见.臣子能做到这份上,又怎能说张昭胆小呢?

南华县18283237155: 找古今中外关于口才的典故.急!急!急! -
益肺安坤: 三寸不烂之舌典故: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大体上是平原君被攻,手下都吓得不得了,只有毛遂挺身而出,自荐前往敌军,说服了敌人撤军)舌战群儒诸葛...

南华县18283237155: 张昭为什么是投降派 -
益肺安坤: 是的,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

南华县18283237155: 孙权的为人和处事方法 -
益肺安坤: 孙权的性格特点: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在赤壁之战的整个决策和战斗过程中,体现了孙权怎样的性格特点?孙权是拒操的决策人物.周瑜称他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但为什么当曹操“旌麾南指...

南华县18283237155: 不是说张昭很聪明吗?为什么他在赤壁之战时主张投降呢? -
益肺安坤: 楼主,张昭乃孙策手下重臣,可他是治理国家内政的人才,就如萧何,而绝非武将,正如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战与不战乃外事.张昭劝孙权投降,其实也为保住孙权,也为保住江东百姓.曹操势大,又以太子名义,投降乃顺天意.但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又要老话重提了,还是外事不能问张昭.考虑问题需要全面,得考虑问题的表面,也要考虑深层次.忘采纳

南华县18283237155: 诸葛亮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
益肺安坤: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写的人物十分精彩,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诸葛亮的“智”,这些描写栩栩如生,为这部名著增色不少.我认为诸葛亮的“智”最令人佩服.在赤壁之战中就把他的智写得津津乐道. 赤壁之战,曹操拥兵百余万...

南华县18283237155: 各位认为张昭是个怎么样的人?跟周瑜比若何?跟鲁肃比若何? -
益肺安坤: 孙策举事时,张昭出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策器重张昭,有关文武之事均由张昭办理.孙策临终时,将孙权托付于张昭、周瑜,遗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由此可见,张昭和周瑜其实是一样厉害的人.辅佐孙权之后张昭尽力辅佐孙权,迅速稳定了民心士气.可惜张昭性格严肃,对孙权多有直谏.赤壁之战之际,张昭主降,孙权深感失望孙权称帝之后,张昭因年老多病而辞官,著有《论语注》. 嘉禾四年,张昭去世.孙权素服吊唁.

南华县18283237155: 对周瑜的了解和看法 -
益肺安坤: 在《三国志》当中,周瑜是一位不管在人品气度、军事才能、政治谋略都堪称卓越的一流人才,并深受当时东吴人民所爱戴.但是是悲剧人物

南华县18283237155: 张昭辅吴 张昭是一个怎样的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
益肺安坤: 张昭其实很有才干的,但是他的才干只是表现在小事上,孙策死前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由此可以证明,张昭适合替孙权处理家务事,相比之下周瑜才是个将才,例如赤壁之战前张昭就主张向曹操投降,一点都不让步,可见他没长远的政治眼光!然而,但刘备攻打东吴时,群臣皆慌,张昭力排众议,推荐当时年轻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为大都督,最后大破蜀军,可见他还是有点眼光的!至于孙权,对于他手下的人才,什碃粻百救知嚼版楔保盲么人的话该听,什么人的话不该听,他还是很清楚的,能够做到人尽其用,可以说是个英明的主公!三国里他活的时间最长,东吴也是最后一个被灭亡的,有很大的原因是孙权治理有方,可见他的政治才能还是蛮高的!

南华县18283237155: 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什么嫌弃庞统的投靠? -
益肺安坤: 长相是看人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不好,影响很大,何况那时候孙权并不了解庞统,单凭一个凤雏的名声不足以打动孙权,就算是刘备一开始也没有完全认可庞统,这就很说明问题了,加上庞统恃才傲物,所以得不到认可是合理的,另外周瑜不是军师,而是统帅,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张昭才是文官之首,更接近谋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