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夷狄之辨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子车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释义:自古以来,世人都将中华的礼仪与习俗视为高尚与尊贵,低贱的胡人伦理制度与习俗十分混乱,而朕却不分汉胡两者的区别将二者视为同等,所以胡人皆视朕如父母一样尊敬。

2、出处: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3、字词解释:①"中华"指的是中原的汉族。"夷狄"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歧视性的称呼。

以汉族为中心其地为中华周边的少数民族则各以方位称: 东为夷, 西为戎,南为蛮, 北为狄。

②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夷。

扩展资料

唐太宗:不借才于异代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

意思是,治理天下政务繁重,你不举荐人才,我把任务交给谁呢?封德彝回奏道:“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辩解说不是自己不尽力,而是没有发现特别优秀的人才。

对于这种推卸责任的托辞,太宗十分生气,就对他说:“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意为,古人治理国家都是取当世之才,哪有到几百年前去借用人才的道理呢?你不尽力荐才已属失职,怎么能诬说我大唐天下没有人才呢?

一番话把封德彝批得无地自容。这里李世民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一世之才足够一世之用”,取当世之才而治天下。

太宗的观点恰恰反衬出有的朝代人才凋零的一个重要原因,即统治者目中无才或者是眼光太窄,不能广泛地发现人才。

参考资料人民网-唐太宗李世民“不借才于异代”




【谁能帮我解释解释什么是夷夏之变】
事实上,古代只有五方之民异性的概念,并无内外种族之分(不独我们没有,古代异族也没有。西方民族观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反抗教会的控制才产生的。此前固然有类似宋朝辽宋之辨的意识,但与现在大行其道的民族主义还不是一码事)。所以公羊曰:“《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喝为以外...

史记孔子世家文言文阅读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 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君若悼...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整句话是什么?
到西域都护治所以后,陈汤对甘延寿说:“夷狄之人畏服强者是他们的天性。西域本来就是匈奴的地盘,郅支单于又威名远闻,不时侵陵乌孙、大宛等国,又常常为康居国出主意四出劫掠,假设他哪天灭掉乌孙和大宛,挟众四处扩张,数年之间那些向汉朝进贡的城郭国家肯定都会被他灭掉。而且郅支单于为人剽悍凶猛,喜好征伐,屡战屡胜...

夷人是什么意思
百度汉语 夷人 [ yí rén ]基本释义 [ yí rén ]1.指古代 中国 东部地区各部族之人。《书·泰誓中》:“受 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孔颖达 疏:“昭 二十四年《左传》此文,服虔 杜预 以夷人为夷狄之人。”2.引申为对 中国 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

翻译古文!谢谢!【所谓文者...】【后韩愈氏急起而持之...】等四句古文...
2.后来韩愈快速兴起而持有这样的态度,淘汰繁复且抑制浮夸的文风,将文风归于朴实。天下的学者 ,也都跟从了韩愈的主张。自汉到唐,历经数百年,文风终于回复古朴。3.佛本是夷狄人,与中土之人语言不能相通,衣服风格也大有不同。口中讲不出先王的律法言论,身上也穿不惯先王的律法朝服,不明白...

尧、舜、禹、汤、文、武、
其亡也,有未始不由臣道盛,子道盛,妻道盛,小人之道盛,夷狄之道盛。噫!二道对行,何故治世少而乱世多邪?君子少而小人多邪?曰:岂不知阳一而阴二乎? 乙酉年三月廿二日 嘿,今天申请到属於我自己的博客,既兴奋,又高兴。以后,可以认识更多新朋友,可以更大范围地推广华夏复兴网,还有条件写一些属於自己的东西。

"元旦"中的"元"和"旦"各代表什么意思??
"元旦"中的"元"和"旦"各代表什么意思??有奖励写回答共6个回答漠人TA获得超过13.6万个认可聊聊关注成为第318位粉丝http:\/\/bbs.winet.cn\/showthread_threadidis354.html元旦的来历“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

高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田延年听到开读诏书的鼓声,便自刎而死。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诈增僦直 (2)诚然 (3)县官宽我 (4)诣廷尉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功覆过 以愚言白大将军 B.自乞之 自抚心 C.为怨家所告 欲为道地 D.《春秋》之义 非田子宾之言 3.把下列...

蔡撙字景节文言文
游师雄墓志铭载:“公讳师雄,字景叔,姓游氏,世居京兆之武功,曾祖永渍、祖裕,皆潜德不仕,考光济始为大理寺丞,赠朝请郎,………妣张恭人,生子五,长靖、次竤、三义、四守、五踈,皆登科甲”( 三义、四守 左边都带立字旁)。 都昌、进贤等地谱载师雄公:师雄公字范世,曾祖恭,祖简言、考从善………娶蔡氏...

白莲文言文翻译
过了些时候,又有一个人手持一把古杖找上门来,说:“这是以前太王为避夷狄之乱杖 策离开豳地时所持的杖棰,比孔子所坐的席子还要早几百年呢!如此古物,您该出什么价 钱?”秦士就倾尽家中资财买了下来。 没过多久,又有一个人手捧一只朽烂的木碗来兜售,对秦士说:“您买的席和杖,都算 不上古物。我...

贺兰县18354529398: 中华和夷狄各指什么
毕柔清热: 中华是中原人,夷狄是指东边和西边的野蛮人,夷指山东,狄指西安以西.泛称除华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也少数民族地区,视为夷狄.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中华,指的是我国全境,该词不仅是地理层面的,更深一层的价值在文化沉积方面.

贺兰县18354529398: 夷夏之辨是指什么?
毕柔清热: 夷夏之辨指古时候中国人对于“华夏”和 “夷族”的区分,本质而言,是中国的文化认同 问题.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以地域关系来辨别 夷夏,以中原地区为中国,而以...

贺兰县18354529398: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
毕柔清热: 出自《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里的意思有两种相对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落后的民族有君主,不如华夏没有君主统治便利. 另一种说法是,连夷狄(这里指的是楚、吴等国)都有贤明的君主,但是华夏却没有.按照二月河的理解,应该是第一种. 在北大中文系论坛上有讲到的

贺兰县18354529398: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什么?反应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观念 -
毕柔清热: 汉族和少数民族.这种一视同仁的民族观念,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贺兰县18354529398: 请问:“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出自何处?知?
毕柔清热: 出自《春秋》,孔子说的! 意思是说, 夷狄到了中原地区,学习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中原华夏族如果进入了边远地区,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是夷狄还是华夏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所习用的文化,就是说华夷之辩不是血统上的区别而是文化上的差异.

贺兰县18354529398: 求通俗易懂的“夷夏之辨”意思 -
毕柔清热: 夷,外族,少数民族;夏,华夏民族,即中华民族.夷夏之辨,就是要辨别外族和华夏民族.在传统论点中,外夷是落后愚昧的,华夏民族是文明进步的.辨夷夏,就是要顾大统,分是非,论曲直,正本源的意思.

贺兰县18354529398: 夷夏之辨的实质是什么? -
毕柔清热: 夷夏之辨,从本质而言,其实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问题;而这种民族文化认同,却对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开始以地域关系来辨别夷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华夏与夷狄地缘关系被打破,礼义文化则成了区分夷夏的标准.汉代公羊学兴起后,从《公羊传》到董仲舒再到何休,都热衷于夷夏之辨,正是经过这种系统的阐发,遂使夷夏之辨成为汉代公羊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很好地服务于汉代大一统政治统治的需要.

贺兰县18354529398: 中国而夷狄尔夷狄之,夷狄而进于中国而中国之 在意思是什么 -
毕柔清热: 这个是说孔子的春秋笔法,孔子“进退中国,用周礼”,对于不遵守“礼”的等级秩序、不尊周天子的,即使是周朝的诸侯也会以夷狄相称,对于遵守“礼”的等级秩序、尊从周天子的,即使原本是夷狄,也会把他们提升为中国之诸侯.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楚、越、吴三国,这三个诸侯国号称祖上是华夏的王,但后来不遵守周礼,被中国的诸侯斥为夷狄,后来又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诰,遵守了“礼”的等级规范,就成为了中国的诸侯.这句话主要是反映的是儒家的三大命题之一的“夷夏之辨”,“夷夏之辨”核心在礼,礼的核心在遵守等级秩序.希望对你有帮助.

贺兰县18354529398: 夷狄是什么意思? -
毕柔清热: 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贺兰县18354529398: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
毕柔清热: 此语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所说的,人们常见的误解,一是把“夷狄”理解为偏远地区或者中国以外、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二是把此语理解为中国傲视天下,是目空一切,认为其他民族都不如中国.这种误解的产生,是因为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