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表形态塑造,求记忆方法!!

作者&投稿:无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有五种:分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既然是外力,那肯定是能裸露在外的岩石,三大岩石都可能凸露地表。其实,高中自然地理这一块并不难,仔细看书,认真领悟,70分以上不是问题,主要是要仔细看课本!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注:加粗黑体字,为课标要求
★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原始海洋形成,质量和体积适宜,绿色生命对大气的改造,大气的保温作用

★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映;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周期为11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的年周期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④产生极光。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1)比较自转公转
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一个恒星日
一个太阳日除 两极点外,
都是15°/小时 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1/2
公转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一个恒星年
回归年大约1°/天。大约30km/s
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
远日点(7月初)较慢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如3(选填1、2、3)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如2 黄赤交角为23°26′。如b(选填a、b)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如a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对应点
春分3月21日赤 道向北B
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向南C
秋分9月23日赤 道向南A
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向北D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
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
递减 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
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全球昼夜等长
出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全球昼夜等长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 变化 趋势关系
时间太阳直射点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北半球南半球
12月22日至次年
6月22日向北移动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6月22日至
12月22日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3月21日
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如右图2所示,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融再生。
  岩浆岩:由于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或停留在地壳中冷凝成岩浆岩。(内力作用)
沉积岩:露出地表的岩石经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使其成碎屑,搬运到较低区域沉积压实,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外力作用)
变质岩: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经变质作用成变质岩。(内力作用)

★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见图3)
  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来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
    
褶皱: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
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 如: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
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

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
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
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科斯特地貌
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
现象成因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
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
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3)大气运动

(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垂直(运动),高空(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受冷的地方水平(运动),近地面(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空大气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低纬信风带(风向:北半球 东北风、南半球 东南风)
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风向:北半球 西南风、南半球 西北风)
高纬环流: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风向:北半球 东北风、南半球 东南风)









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其中有3个低气压带。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
(3)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
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地区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特点气候类型
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º之间的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

纬度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地中海气候
冬季:西风带
西南风(北半球)
西北风(南半球)温和多雨
纬度40º~60º之间的大陆西岸西风带西南风(北半球)
西北风(南半球)终年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气候

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
热带雨
林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赤道附近全年终年高温多雨
地中海
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南北纬30º~40º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少雨
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西风带控制纬度40º~60º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温和湿润
亚热带
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南北纬25º~35º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
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南北纬35º~55º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分布成因性质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强烈的太阳辐射不断加热地表,暖空气稳定上升热低压;
湿热
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度附近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向南北流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转,在30度附近上空积聚被迫下沉而成暖高压;
干热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度附近南北两股气流相遇,暖空气上升而成冷低压,
湿冷
极地高气压带两极地区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积聚在低空,形成高压区冷高压,
干冷

风带分布风向成因性质
纬度位置气压带之间北半球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南北纬30°与赤道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北风 东南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偏转而成
干热
中纬西风带南北纬30°~60°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南风西北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偏转而成
温热
极地东风带南北纬60°~90°之间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风 东南风极地高压的下沉气流在低空向低纬度地区运行,受地偏力影响偏转为偏东风
干冷




★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峰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1)锋面
锋面概念图示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实例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
暖气团进攻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
冷气团进攻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前(前、后)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晴。一场春雨一场暖
准静止峰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阴雨连绵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2)气压系统
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
气旋低气压上升北逆南顺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高气压下降北顺南逆天气晴朗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 (1)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4个)
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凝结、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6个)
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蒸发、凝结。降水(3个)
台风登陆属水气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径流环节,它们都属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只参与内陆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联系各圈层,进行水分的联系,同时进行物质迁徙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过程延续。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水循环还能塑造地表形态。







★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大渔场的成因。
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
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
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秘鲁海区冷海水上泛 。

★课标: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不同的气候特点,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不同,进而形成不同地表形态: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流水作用弱,而风力作用(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蘑菇岩、风蚀城堡、沙丘、戈壁等
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V”型谷、河谷、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2.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
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天气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降水量相关:降水多少,影响流量大小;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如: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冬季流量大;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大。
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气温相关。

★课标: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2.在任何地理地域五种自然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某地域环境特征的形成中,地形、气候往往起主导作用。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自低纬到高纬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中纬度地区存在着自沿海到内陆的经度地域分异规律;
高山地区存在着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因海陆分布、地形、河湖等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
2.世界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好适宜的平原地区、热带的高原地区、山区的谷地。
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片地形平坦,地势稍高的区域;因为其利于建筑减少投资;周围平坦的地区农耕活动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平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
热带地区:聚落往往分布在高原上(因为低地过热,不宜居住)
山区河谷:聚落发展空间常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形态往往成为狭长形地带
3.平坦地区利于铁路公路等交通线的建设;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的走向、密度、建设投资、技术难度。


★课标: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变化的表现:冷暖干湿交替。
2.近代(近一、二百年)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变暖,(但幅度大小不同,有些的方可能降低)。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植被的破坏
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农业:高纬度收益(升温幅度加大,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中纬度受损(水分亏缺);病虫害爆发受害范围扩大;农作物分布范围扩大;粮食生产总体下降。
工业:高纬度供暖耗能减少、低纬度制冷耗能加大,影响能源工业;产生温室气体的工业压力大,节水节能、耐寒耐热的培育技术市场广阔。
人类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疾病发病率和传播范围加大。
海平面和海岸带:导致海平面的上升;部分沿海地区被淹;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港口设备和建筑物受损影响航运;影响水产养殖等。
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受影响大,某些渔场消失或扩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课标: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水、土地、矿产),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概念: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分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水资源: 人类较易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 河流水、 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水资源分布: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地域差异,其根本原因是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平衡。
特征: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时间分布特点:降水量和径流量具有明显的 季节 和 年际 变化。
——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与人类的关系:水资源的环境价值是调节和改善局部 气候和 环境 。

★课标: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如寒潮、沙尘暴、地震等),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
寒潮的多发季节在 冬半年 ;主要天气特征是 大风、降温、雨雪、冻害 。
寒潮的危害 春季 和 秋季 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2.寒潮产生的原因











3.寒潮多发季节:冬春
4.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寒潮带来的危害
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
大雪、冰冻: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
急剧降温:造成霜冻、冰冻等冻害,危害农作物;尤其是春季和秋季的寒潮。
(2)寒潮的影响范围大
(3)寒潮的益处
①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
②能带来雨雪天气,是风调雨顺的保证;
③低温是“天然的杀虫剂”;
④带来风力资源;
(4)寒潮的防御: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做好防寒、防风准备,减少损失。

这一章其实很简单的,
你是指背斜向斜断层那些吗?
主要记住他们各自的形成原因,还要连接生活
例如泰山是地垒型的块状山,这样可以强化记忆
还有向斜:煤,水 背斜:油,气 等等
主要还是靠背

太具体的书上都有,我说一点理解吧,我想理解了,再去记会容易一些。地壳的运动、地层,是这些外在形态的内因。而这些内因与我们来说又太遥远,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些运动想像成一本书,或是带层又脆些的东本比如千层饼。那么它们在受压或是拉伸时会有什么样的形态变化,并以此来想像地表形态也就是了。

先理解,然后边看图边记忆。是褶皱和断层那一节吗?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的区位...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表形态塑造,求记忆方法!!
例如泰山是地垒型的块状山,这样可以强化记忆 还有向斜:煤,水 背斜:油,气 等等 主要还是靠背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 2.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南昆铁路自广西首府南宁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经过地质条件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是我国已建成铁路中技术水平的铁路。是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开发当地丰富有...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2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

地理必修一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现实指导意义:_储油_储水_下方建隧道...
背斜 储油 向斜 储水 背斜 下方建隧道 原因:1、由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且油、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2、向斜储水相反。因为水与石油的密度不一样。3、背斜处岩层向 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坚固,不易积水 ...

高中地理必修1:《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
必修一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图7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有可能是()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海浪沉积作用D.冰川沉积作用 读图2—5—8,回答2~4题。2.从地貌上看,①处属于()A.三角洲B.冲积扇C.冲积平原D.冰川...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 高中地理知识归纳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

地理必修一总结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

怀安县13756887565: 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那章,背了总是忘,求方法.
龙郎感昌: 地表形态的塑造无非是内力和外力两种: 1、内力有褶皱和断层,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关键看地质构造要看岩层最下面,向上拱起就是背斜,反之向斜,看地表形态,看最上面,向上突起的为山岭,向下凹陷的是山谷. 2、外力主要考察流水和风力作用,一般就是侵蚀和堆积两种地貌.干旱地区多风力,湿润地区多流水.一方面看到底分布在什么地方,另一方面看形态,很破碎的就是侵蚀,很平整的就是堆积.

怀安县13756887565: 高中地理必修第四章知识总结 -
龙郎感昌: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1) 作用形式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 、 、 外力作用 、 、 、 、 (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 流水的侵蚀地貌: 、 ,黄土高原的 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山口 . 风力的侵蚀地貌: ...

怀安县13756887565: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两章知识点注:要按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这样去总结,要一细再细.... -
龙郎感昌:[答案] 会考用吧,有的图片可能发不出,有的是表格可能会变形,凑合看吧.如果实在不方便看可以给个邮箱发给你,加油了!第四单元复习第一节1(1)作用形式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怀安县13756887565: 高一地理题关于地表形态塑造如何看图识别哪些地方有石油或天然气或水呢?背斜和向斜怎么分? -
龙郎感昌:[答案] 一、分辨向斜和背斜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因此,从地形的原始形态...

怀安县13756887565: 高一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
龙郎感昌: 1.背斜 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2.向斜槽部受挤压,不容易被侵蚀形成山地3.昼夜温差大,白天和夜晚表里不一的热张冷缩,岩石破碎

怀安县13756887565: 高一地理题关于地表形态塑造 -
龙郎感昌: 一、分辨向斜和背斜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因此,从地形的...

怀安县13756887565: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讲什么内容 -
龙郎感昌:[答案] 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背向斜,侵蚀堆积作用,岩层构造,河流. 望采纳.

怀安县13756887565: 【高一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如图,甲为冲击扇,乙、丙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乙处易出现涌泉?求学 -
龙郎感昌: 乙处的断层,丙处是背斜.乙处的断层容易切穿地下水含水层,地下水由断层处上升形成涌泉.

怀安县13756887565: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完整总结(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 -
龙郎感昌:[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

怀安县1375688756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的知识点.第一章是“行星地球”.要全的!! -
龙郎感昌: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两者都属于地质作用. 2.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