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皇帝不喜欢重用曾经跟随自己叛变夺取皇位的臣子?

作者&投稿:迟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是不是觉得他们有反叛思想,担心再次叛变?

还是,为了道义上心虚?

解析:

毕竟是共患难的?为什么还要杀戮?当是绝大多数的相法,以为这些人人格分裂,性格残忍?只能同苦不能同富。

深点想吧?成就伟业的这些人,面对最复杂最困难的事情总是能最后峰回花明,期间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真假虚实,事事都是在演戏,谋臣以为是在尽忠,为主者则认为如此出神的手段在变化,自己没有唐和尚的词语,最后岂能等毁/

谋臣能算尽机关,就是不能算透人性?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主,所以人主只能是感激和分享??????

“飞鸟尽,良弓藏”,在 *** 几千年的历史上,周而复始地上演着这出闹剧。整个历史陷入一个怪圈,无论你如何挣扎,终究不能走出循环,就如齐天大圣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般。由于每朝每代都发生了此类事情,因此从逻辑上、直觉上来说这都不应该是某个皇帝个人素质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经济学的发展使人们可用经济理性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一些历史现象,功臣与皇帝间的关系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尽管这不会是唯一的解释。

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多种类型,代理人自己知道自己属于什么类型,但委托人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根据观测到的信号来判断代理人的类型,同代理人签署合同。这就是所谓的信号传递模型。如企业雇主与雇员的关系:雇员知道自己的能力,雇主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雇员选择接受教育的水平。而雇主根据雇员的教育水平支付工资。此外还有信号甄别模型,同信号传递模型一致,只不过变为委托人先行,提出一系列合同供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无论那种方法,都在于使代理人有积极性使自己的类型暴露出来。

借用经济理论,我们可将皇帝与功臣间的关系看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皇帝作为帝国的所有者,控制着帝国的产权,但他不可能直接治理国家,必须委托一个或数个代理人来帮助他管理国家。在这样一个委托代理关系下,皇帝给功臣们高官厚禄,对他们的要求是勤奋工作,为皇帝效命。不过皇帝最主要、最关心的还是要求功臣们不得造反。功臣们是否勤奋工作,属于激励理论,此处暂不讨论,我们集中焦点于造不造反的问题。

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确保江山万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功臣们造不造反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帝们绞尽脑汁来解决的问题。解决功臣们造不造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识别到底谁会造反,但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格局:大臣们自己知道自己造不造反,皇帝却不知道谁是奸臣,谁是忠臣。宋太宗有一段名言,大意是国家要么有外患,要么有内忧。外患是有形的,而内忧则无法察觉(原文是奸邪无状)。一个奸邪无状的自白道出了皇帝们的无奈:他必须有什么方法可以鉴别出谁是奸臣,谁是忠臣。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功臣们必须发出一个信号或皇帝必须用一个信号来确定一个分离条件,来使忠臣、奸臣可以分离而不混同。

在经济学里,由于每个类别人的成本和收益不同,还可以根据一个信号制定出分离条件,使该信号能让不同类型的人根据成本―收益比较自动现出原形,但对造反之类的事来说,当皇帝的收益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任何成本都相形见拙。只要有些风险偏好,又有可能造反成功,难保有人不起歹心。面对近乎有无限收益的皇帝宝座来说,不可能根据成本―收益情况确定出一个分离条件,皇帝们只能简单地根据某个信号直接判断(本文不考虑人心会因为时间、情况的变化发生改变以致忠臣变奸臣的情况)。那有什么信号又能让皇帝识别出奸臣呢?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加强惩罚威胁力度,诸如灭九族、凌迟等处罚手段,这样有风险规避行为的人会选择不造反。不过当皇帝的收益是如此之高,风险爱好者在有机会时总是会去尝试一下的。而功臣,尤其是开国功臣本身就意味着他们是风险爱好者,若不然谁会去“提着脑袋干革命”呢?所以,事后惩罚的威胁对以冒险为业的功臣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震慑意义。

那么以亲戚关系来识别呢?从吕后到李世民,从多尔衮到雍正,亲戚的血缘、亲情约束对争夺帝位来说只是很小的成本,成大事者从不会将其放在心上,分我一杯羹更是千古名言。那能否根据对皇帝是否恭顺这个信号来识别奸臣呢?毫无疑问,真正要造反的人对皇帝也照样会毕恭毕敬,安禄山对唐明皇的肚里只有一颗赤心的绝对服从令人记忆犹新,这个信号没有任何意义。那能否逆向思维,认为敢和皇帝争辩的就是忠臣,不敢争的就是奸臣呢?可惜,历史上的权臣是敢和皇帝争辩的,不敢争的依然是忠奸难辨。凡此种种,我们用尽心机也无法为皇帝们找到可从功臣中实施忠奸分离的合理信号,当然更不可能找到分离条件。


海瑞在朝为官时并不得重用,为何辞官时君王不愿放他走?
海瑞的性格注定了不会受到重用,即便掌握了权力,因为他的性格,也会导致很多事情办不好,毕竟官场上也是需要人情往来的,而海瑞最为出名的就是不近人情,因此即便皇帝想重用,也不敢赋予他更多的权利。张居正曾经说过,“海瑞秉忠亮之心,抱骨鲠之节,天下信之。然夷考其政,多未通方。只宜坐镇雅俗...

古代皇帝为何喜欢重用小人,其实并非皇帝不明事理
古代很多皇帝喜欢重用小人,这样的现象到底该如何解释?可能有的皇帝是真的能力有限,无法识别小人,但有的皇帝是心知肚明,但依然予以重用,其实皇帝才是最懂得如何达到平衡的人,小人和君子结交往往吃亏的都是君子,但朝中有时就是少不了小人,这其中也是蕴藏了非常深刻的道理。当君子,容易吃亏;当小人...

王阳明被后人如此推崇,为何不受嘉靖皇帝的重用呢?
王阳明集立言、立德、立行于一身,成就在明朝可谓是空前绝后。这个一个可以说是圣人的名士,却没有受到当朝受嘉靖皇帝的重用。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瞧瞧嘉靖皇帝对这样一个人才弃之不用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朱家不喜欢王阳明。注意,我说的是朱家,而不是...

为何汉景帝不重用周亚夫?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称赞的同时,也为他惋惜,说他因为过于耿直,对皇帝不尊重,结果导致悲剧结局,...

为什么汉武帝重用了董仲舒的“儒术”,却不重用其人?
是有感应存在的。这样的说法使得汉武帝龙心大悦。将皇帝的位子用儒家的思想进行了一轮冠冕堂皇的包装,让百姓们心悦诚服,更加相信这是上天的旨意。在“天人感应”的说法当中,也对皇上提出了制约。既然是上天选定的,有所感应,那么如果皇上做的不好的话,上天就会降下自然灾害,以示警戒。

为什么汉武帝重用了董仲舒的“儒术”,却不重用其人?
董仲舒这个人太神神叨叨的,而且比较喜欢装神弄鬼,汉武帝这个人不喜欢这个调调,所以汉武帝虽然推崇儒术,但是并不看重董仲舒这个人,所以并没有重用他。汉武帝当时需要治理国家的办法,各地呈上来的方案中,汉武帝只看中了当时的儒家董仲舒的一份“天人之际”的方案。董仲舒当时一口气说了三个方案,这就...

海瑞为官清廉,但为何得不到重用?
重用并不是要做内阁首辅,像张居正那样才算是重用。 看 历史 有时候设身处地的想,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才能看得比较透彻。以前,我也不大喜欢海瑞这样的官员,觉得他这样的人,只是这样清廉,实际上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读 历史 的时候人会不自觉拔高自己的标准,觉得做皇帝就应该像汉武帝、唐太宗那样。做大臣,...

盘点一下历史上有哪几个皇帝是不被认可的?
王世充起初是很受隋炀帝重用的,隋炀帝还派他去镇压起义,不过他在平定战乱的时候说过,只要投降就可以免死,不过王世充之后说话不算数,还是杀了一些人。所以因为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对他的不满。以上就是不被人认可的皇帝,其实这些人的事情,也讲了一个道理,坐在什么位置就要有什么样的能力。

万历皇帝为什么不喜欢张居正?他们关系究竟如何?
万历皇帝的皇权遭遇了张居正的“相权”,抵触一触即发。“万历失德”的责备久久回荡,张居正如此蔑视圣上,神宗已将张居正划人敌人的行列。再者,张居正素日里对神宗甚是严厉,让神宗越来越恶感,这种不满日益积聚,转化成为仇恨。史书记载,一日神宗读书,读至“色勃如也”之时,因出神,将“勃”误读为...

为何康熙不用的人,雍正就会重用,真的是因为康熙最不喜欢雍正?
对于这些大城而言,雍正当了皇帝之后把他们从牢里面放了出来,并且还复原了原来的官位,必定是他们的恩人,所以在这些大臣感恩不尽中一定会尽力的辅佐雍正。所以即使康熙和雍正有过矛盾,但是雍正始终逃脱不了他老爹为他安排下来的这步棋。所以说康熙并不是不喜欢雍正,只是喜欢到比较沉默而已,对于一位父亲...

衡阳县19453842729: 为什麽古代大部分建国皇帝要将所有曾经帮他打江山的重臣杀掉?
邰邓爱德: 第一.功高震主.第二,登上帝位了,攘外的问题不大了,就需要安内维稳.最合适的就是宰掉几个功臣,杀一儆百.当然,也会让臣子们寒心,伴君如伴虎就这么来的.第三,为免皇权被挟持,被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为儿子铺路,一般都要把跟随自己多年的老臣一起拖去地府.(这点可以参考小说-恶魔法则-晨皇子为儿子顺利掌管皇位,把老一辈的宰相拖着死了.

衡阳县19453842729: 为什么有时候帝王要重用一个人的时候 先要打压他 -
邰邓爱德: 先打压后重用,首先说明了此人是有一定才能的人,至少在帝王眼中是可造之才,帝王有这样的用人之术也说明帝王至少不是昏庸之人. 1.恩威并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 .2.从地位平衡和心理平衡角度来说,帝王天下独尊,如果直接...

衡阳县19453842729: 为何说老臣要忘掉老资格?
邰邓爱德: 传说,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征战多年的将军.有一次,他来 到皇帝面前,提出晋升的请求.他说:“尊敬的陛下,我跟随您征战多 年,大大小小的战役经历了不...

衡阳县19453842729: 为什么自古以来开国皇帝从不重用自己亲人 -
邰邓爱德: 谁说不?汉朝开初 刘邦自己的兄弟全封王 除了个别不争气的封了王 外族入侵跑了的..还有晋朝开国君主司马炎 把他的兄弟们都封王 叔叔 爷爷辈分的都封了王爵 宋太祖 赵匡胤把帝位传给了弟弟

衡阳县19453842729: 明朝皇帝朱元璋 为什么要杀死那么多功臣
邰邓爱德: 怕那些大臣篡权,特别是自己死掉后夺了他孙子的皇位.因为他孙子年轻,经验少,没有跟随他打过仗,和那些曾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功臣关系不亲密,能力没有他们强,肯定会有人不服朱允炆.

衡阳县19453842729: 哪位皇帝取得成就后重用奸臣,之后唐朝走向衰落 -
邰邓爱德: 是唐玄宗李隆基,他重用李林甫,杨国忠,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唐玄宗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衡阳县19453842729: 辛弃疾为什么不被重用 -
邰邓爱德: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衡阳县19453842729: 元灭宋,清灭明大家怎么看? -
邰邓爱德: 这是因为宋、明重文轻武,对内实行高压政策,对外却软弱无力.由于唐朝的安史之乱(重用了安禄山这样的武夫)过后,宋朝人就不敢再重用武将……,明朝的锦衣卫是出了名的是对内……一个国...

衡阳县19453842729: 为什么一个本来很好的皇帝最后变得残暴 如题
邰邓爱德: 更方面原因吧,比如权利 带来的欲望,众叛亲离的愤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