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何喜欢重用小人,其实并非皇帝不明事理

作者&投稿:童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小人和君子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对于小人和君子的定义,古人曾给出多种说明。古代很多皇帝喜欢重用小人,这样的现象到底该如何解释?可能有的皇帝是真的能力有限,无法识别小人,但有的皇帝是心知肚明,但依然予以重用,其实皇帝才是最懂得如何达到平衡的人,小人和君子结交往往吃亏的都是君子,但朝中有时就是少不了小人,这其中也是蕴藏了非常深刻的道理。

当君子,容易吃亏;当小人,虽是得了利益,但败坏了德行。五代宰相冯道在《枯荣鉴》中说: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

1、做人太君子,容易吃小人亏

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的友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这样看来,好像是君子喜欢和君子来往,小人喜欢和小人同流合污、臭味相投,正如孔子所说小人同而不和。

其实不然,小人最喜欢和君子一起,为什么呢?因为小人不仅不怕君子,还知道君子的仁慈是小人生活的沃土。君子做事讲规则,待人厚道,小人正好利用此点,觉得自己真是干了点冒犯君子的事,君子也能容忍自己。不行的时候,小人就跪地上一哭,君子心一软,便饶了小人。

所以,做人不能太君子,不能外在表现得太厚道、太仁慈,要不然会被小人借此利用。真正的君子,应该是外小人内君子,外圆内方,甚至有时候,要比小人还小人,这样才能真正制止住小人的歪风邪气。

就如明朝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在《驭人经-驭奸篇》所说:以利使奸,以智防奸,以忍容奸,以力除奸,我们对待小人,要用利益来驱使做事;要时刻保持警惕,用智谋对小人加以防范;在没有必要和把握完全铲除他们的时候,暂时采取容忍的策略,与小人勤打招呼,不要得罪小人;一旦时机成熟,就马上干净利落地除掉他们。

2、为人刚正,不讨人喜欢

翻开历史书籍,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君王们喜欢任用小人。比如说,秦二世胡亥重用赵高,蜀汉后主刘禅让奸臣黄皓把持朝政,宋高宗宠信秦桧,乾隆皇帝赏识并重用和珅,等等。

为什么刚正不阿的君子不受重用,反倒是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的小人受重用呢?《处世悬镜》中给出了答案:谄谀逢迎之辈,君子鄙之。何以货利而少舛?上之需也。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那些阿谀谄媚,喜好逢迎巴结权贵的人,都是君子所看不起的。但为什么就是这些所谓的被君子看不起的人会处处得到利益好处、左右逢源,而很少发生意外和不测呢?那是因为主上君主们需要他们。

比如说,和珅的办事能力很强,总能把乾隆皇帝安排的事情做好,而且很会猜透帝王的心思,让帝王顺心如意,自然深得帝王喜欢。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还有很多灰色地带,帝王们不能直接去接触,需要找个中间人来处理,而小人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君子喜欢讲大道理,规规矩矩做人,做事情过于刚正不阿,显得情商不高,也不会讨好上级,自然容易被冷落。正所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做事最好是不偏不倚,不要走极端。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对清官海瑞说: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浑,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那清过?长江黄河都都灌溉了流域内所有田地,哪能因水清水浑就偏废不用?

嘉靖皇帝的意思是说:严嵩这样的奸臣好比黄河,你海瑞这样的忠臣好比长江。不能因黄河浑浊而偏废不用,不能因为长江水清而偏用专宠,要奸臣和忠臣一起驾驭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平衡朝局。

做人外在太君子,不仅不讨人喜欢,还容易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比如说,田丰是汉末年袁绍部下的顶级谋士,其为人刚直,甚至有点刚而犯上,曾多次直言进谏,都被袁绍拒绝。后来,他因为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战败后,田丰成了袁绍的出气筒,丢了性命。

曹操早年也是个刚正不阿的君子,他当上济南相后,大力整治贪官污吏,还多次向朝廷上书进谏,要求皇帝匡扶弊政。但是,他因此也得罪了权贵,只得托病回归乡里,暂时隐居起来了。

后来,曹操重新出山,一改做人做事方式,变成了外小人而内君子,因此做人更加游刃有余,做事也越来越成功。

晚清名臣曾国藩也遇到了和曹操一样的困惑,他早年做人太刚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甚至与咸丰皇帝的关系也紧张。咸丰八年,曾国藩重新被重用,一改之前做人刚强的风格,变得刚柔并济,人缘越来越好,做事情也更加顺畅。

正如他在家书中所说:近年来体会到天地之道,要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导至萎靡不振,太刚则容易招致折断。

所以说,为人太刚正,不会方式方法,不讨人喜欢,出力也不讨好,显得情商低。反之,外小人而内君子,外圆内方,圆通而不圆滑,随机应变,包容但不失原则,这才是更加高明的处世之道。

结语

君子用仁义去与人交往,只是忧虑自己的仁义达不到尽善尽美。小人喜欢耍阴谋诡计去交往,只是担心阴谋诡计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君子没办法胜过小人,吃亏的原因就在这里。

君子不爱拉帮结伙,遇到了灾祸,孤立无援,愿意帮助的人非常少。小人善于结交朋友,获取利益时,则不乏尽全力帮助的人。

由此可见,君子和小人,都有利有弊,但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半君子一半小人。所以说,外小人内君子,才是真君子!真正聪明的人,都是外小人内君子!




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呢?
因此相对来说皇帝自然放心外戚这样的外人,因为外戚不属于本家,相对来说外戚没有本家夺家产那么方便,所以自然更受皇帝重用。说白了就是外戚这样的存在,对于皇权威胁不大。皇帝叔叔这类的藩王。对于皇权威胁很大。所以皇帝往往是重用前者,防备后者。接下来宋安之再来举几个例子来说说外戚和藩王的区别。纵观...

历史上的帝王,为何普遍都不杀贪官,反而重用他们?
所以,皇帝重用的只不过是有才能并且忠心耿耿的官员,杀的也只不过是不忠心或者没有才能的官员,而贪或者不贪,whatever。虽然,一个官贪或者不贪对于皇帝来说不重要,只要你创造的价值比你的贪欲大得多,那你完全可以任职下去,甚至升官晋爵,但是在那个封建的年代里,对于老百姓来说,一个官贪还是不...

古代很多帝王明知道小人和奸臣不好,为何还要重用任命奸臣和小人从政呢...
再次,贪官和清官并存,可以有效的防止大臣们结党营私,沆瀣一气。做为皇帝,最怕的就是大臣们一条心,那样的话自己这么皇帝也做不久了。如果满朝都是清官,作为决策者的皇帝权力就会被架空,中国也就提早进入君主立宪了。(晚清大贪奕劻像)再者,皇帝也喜欢听漂亮话。自从宋朝施行“不杀言官”的制度...

为何古代帝王多是喜欢重用舅舅,而不是重用叔叔?
因为舅舅是外戚,在朝中的根基薄弱,不会对君主造成太大的威胁。而叔叔是和君主一样的贵族,本身的出身就比较高贵,也可以是皇位的继承人。明朝朱棣就是朱允炆的叔叔,也是朱棣取代了朱允炆的位置,当上了明朝的君王,统治了大明王朝。但是你肯定没有听说哪一个朝代时君主舅舅取代了君主的地位,这是所...

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都青睐重用自己的舅舅,而不喜欢重用自己的叔叔呢...
而且他们的地位不像宗室成员那样具有继承性。这意味着皇帝可以更容易地控制舅舅家族的权力,而不必担心他们会像宗室那样持续地威胁皇位。综上所述,古代皇帝重用舅舅而非叔叔,主要是由于舅舅们更可靠,更容易被皇帝控制,而叔叔们作为宗室成员,他们的忠诚度和可控性较低,且可能构成皇位的威胁。

为什么皇帝会重用太监?
二,感情亲近:除去少数特别皇帝之外,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的皇帝都是长于深宫之中。在他们成人前的的大部分时间里,陪伴在他们身边基本都是宦官。因此皇帝对宦官的感情要比外面的大臣更为亲近,自然也更加信任。三,权力的依附性:中国古代的权力体系总体上分为两大系统:皇权与相权,而宦官的权力则是...

古代皇帝为何喜欢重用小人,其实并非皇帝不明事理
可能有的皇帝是真的能力有限,无法识别小人,但有的皇帝是心知肚明,但依然予以重用,其实皇帝才是最懂得如何达到平衡的人,小人和君子结交往往吃亏的都是君子,但朝中有时就是少不了小人,这其中也是蕴藏了非常深刻的道理。当君子,容易吃亏;当小人,虽是得了利益,但败坏了德行。五代宰相冯道在《...

为什么古代皇帝喜欢重用外戚,而不是宗亲,外戚难道比宗亲好吗?_百度知 ...
而很多古代皇帝喜欢重用外戚,而不是宗亲,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外戚比宗亲更可信。皇帝上位之前,与宗室其他皇子以及王爷是竞争关系,他们一般都或多或少有过暗地里的交锋,所以对他们并不是完全信任。而外戚要么是娘家的舅舅和外公,要么是妃子家的父母兄弟姊妹,他们从皇子之间争夺继承...

古代皇帝为何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
如果把政权交给舅舅,等到下一代皇帝即位,与舅爷的关系已经疏远,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自己亲舅舅换上去。这样就能保证每一代掌权者与皇帝都有很亲近的血缘,舅舅们对自己亲妹妹的儿子,也大多会保持忠心。所以相比较而言,舅舅比叔伯更值得信任,所以皇帝都喜欢重用舅舅,而不愿把权力交给叔伯。

为什么古代皇帝喜欢重用外戚,而不是宗亲,外戚难道比宗亲好吗?_百度知 ...
比如东汉后期,东汉后期的皇帝基本上都是年幼即位的,因此,外戚势力十分庞大,为了抵抗这庞大的外戚势力,皇帝选择扶持宦官或者士族来对抗。宗亲和外戚的对抗也是如此。外戚,指的就是皇帝的母后或者妻子那一脉的家族,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女方的家族,而宗亲正好相反,是男方那一脉的家族。这样的差别,在...

思明区15981798695: 纵观历史,小人比君子更得宠,这是为什么呢? -
司景小儿: 皇帝也是人,特别是那些具有雄才伟略的伟大皇帝,他们的想法比常人更加的复杂,他们特别想干一番大事业,想在历史上留名,这样的话他们做的事情就非常希望别人认可,换句话说就是需要认可,这样那些具有一定能力的大臣,而又具有溜须拍马能力的大臣就会成为皇帝的心腹,这样他们往往就会成为皇帝的知心人,成为皇上的红人,更容易得宠,而那些君子他们正直,不会像那些小人样去溜须拍马,而且经常会提些建议,而这些建议往往是正确的,但往往是皇帝所厌恶的,所以他们不会得到皇帝的宠爱,只有在英明的皇帝手下,那些君子才会收到重用

思明区15981798695: 有名皇帝身边为什么都要留小人和忠臣,为什么不只留忠臣呢? -
司景小儿: 这便是制衡之道,纵然忠臣忠贞不二,但是若是一家或一群独大,也会功高镇主,有了敌对,有了纷争,才好控制,这就是帝王的御下之道

思明区15981798695: 古代皇帝或者是现代大部分的大老板,他们为什么都喜欢重用一些奸臣,反而诬陷好人.这是为什么? -
司景小儿: 因为皇帝需要平衡朝廷的势力,同时也为了方便杀掉想杀的大臣,如果皇帝想杀掉某位大臣,就会暗示奸臣替他收录罪证.那些奸臣找不到罪证就会污蔑,皇帝会顺势杀掉大臣,即使后来发现杀错了,也可以在杀掉奸臣,来给交代;现在大老板喜欢用奸臣,是因为奸臣会陪着他一起干坏事,现在不是有一句话说同领导干1千件好事,不如陪领导干1件坏事吗

思明区15981798695: 最厉害的用人方式是把小人用好,利用小人? -
司景小儿: 最厉害的用人方式不是利用好小人,而是利用好身边的每一个人.用人最重要的,是百分百的使用能用之人.古代皇帝经常杀掉那些有实力,能力,才华的人,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人皇帝驾驭不了.驾驭不了的人,再好也没用.很多人都喜欢用小人,因为小人好用,诱之以利就能用,但是也有很多小人胆子大,反复无常,前一秒收了你的钱,下一秒就给别人办事了,这些小人就是一般人不能用的了,只有那种有碾压性实力的人才能用他们.利用小人,首先要有利,其次才能用.

思明区15981798695: 为什么皇帝身边的小人怎么都除不完呢?
司景小儿: 皇帝其实是很聪明的,身边养着小人,是因为皇帝不清楚每一个大臣们所想的,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所以利用小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小人可以通过非法手段帮助皇帝铲除对自己不忠的人,即使错杀了忠臣,那些罪名也不会怪到皇帝的身上,小人只是皇帝用来暗地里用来铲除对自己不利的人,一棵手中的棋子,等到了时机成熟,同时又会利用新的小人来铲除那些强大起来的小人,皇帝不会让小人的势力强大起来,等杀了那些无恶不做的小人之后,人们就会拥护皇帝,同时皇帝的地位也巩固了.所以说小人没有一个是长命的,最后都做了皇帝的替罪羊,由此可见皇帝是很聪明的.一石二鸟之计太妙了

思明区15981798695: 古代帝王之术是重用君子还是小人 -
司景小儿: 懂帝王之术的皇帝毕竟是少数,但精于此道的都讲究一个“制衡”.就是什么人都要用,使群臣互相争斗,然后皇帝总之,使一切在掌握在皇帝手中,大权才不会旁落,君主专制才会有效果,政局才会稳定.

思明区15981798695: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重用奸佞小人
司景小儿: 李世民在魏征临死前和死后的态度截然不同,临死前对他宠信有加,死后却毁了他的碑文.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背后其实还牵扯到山东集团. “朝廷中有奸佞小人,还望陛下远离他们,切勿受其蒙蔽蛊惑!”这是魏征给李世民上书进谏时总会提...

思明区15981798695: 为什么自古忠臣不好死,小人大行其道? -
司景小儿: 这是问题有关帝国的制度,在古时候帝国制度下皇帝或君主就是天下的象征是万民之首.这样的话皇帝的个人素质和修养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他对身边的臣子的活动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在“好”皇帝时期那些忠臣就能起到相当的作用,因为...

思明区15981798695: 皇帝为什么重用太监
司景小儿: 宦官与外戚是分不开的,比如一个皇帝驾崩,太子太小,必然会外戚篡权,皇帝很郁闷,而太监又是皇帝身边的人,自然亲近,皇帝对其诉苦解怨.

思明区15981798695: 自古人言“亲贤臣,远小人”,那为何还有那么多皇帝被奸臣所惑,而普通人也常被小人所迷?拜托各位了 3Q -
司景小儿: 这你就不懂了,那时多数的皇帝喜欢听好话,因为往往忠臣说的都是真话,真话没几句动听的,动听的往往都是假话, 谁都喜欢好话,皇帝也是普通人也是. 还有一种就是古代的皇帝有些皇帝不是不知道谁是小人,谁是忠臣,但是那些皇帝都是由外戚掌权,他没办法只有宠着那些奸臣,小人,宦官,靠他们的力量与外戚夺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