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修行的过程

作者&投稿:子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已得无量善利,当求无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世出世间无等等故。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发意欲求佛菩提者,当修四法。何等为四?一者当发大菩提心,宁失身命,不应退转。二者应当亲近善友,宁失身命,不应远离。三者应修忍辱柔和,宁失身命,不生瞋恚。四者当依寂静之处,宁失身命,不思僓闹。诸善男子,如是四法,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诸欲求胜果;当发菩提心。 策勤精进行;须依善知识。 忍辱佛所赞;称为有力人。 空闲圣所居;无畏犹狮子。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作是言:诸有智慧大慈悲者,能修如上四种之法,其人则能解脱生死,出离魔网,成等正觉,得大涅槃。尔时世尊,说此经巳,彼诸比丘,及诸菩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讲解 释文珠 很多人问我,开始学佛,首先要修学那些法门?我都告诉他们,最初发心学佛,应该学习菩萨修行的四种方法。那就是:第一要发菩提心,其次要亲近善知识,笫三要修忍辱柔和行,第四要依止寂静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然后再进修六度、四摄等大乘法门。 因为学佛的人,如果不发菩提心,勤求佛道,志在成佛,就会失去修行的目标;等如没有目的地的航行,将会在佛法大海中飘流,无法靠近觉岸。 学佛的人,如果不亲近善友,接受善知识的指导,认识佛法,了解真理,如法修持;就好像没有舵手的船只,将会迷失方针,无法朝向佛果菩提迈进。 学佛的人,如果不修忍辱柔和行,虚心接受善友的忠告,耐劳忍苦,依教奉行;则在生死苦海中,将无法冲破烦恼的波浪,勇往向前,登陆涅槃彼岸。 学佛的人,如果不依止寂静处,调摄身心,持戒修定,开发智慧;则犹如缺乏基础的建筑物,将无法向上发展,达到最高层次,圆成佛道。 因此,佛特别在「菩萨修行四法经」中,劝导当时己得善利的大比丘们,应该回小向大,发菩提心,勤求佛果菩提。同时,还特别声明,末法时代,发心学佛的人,应当修学此经所说的四种法门。所以我们学佛,又想成佛,首先就要修学佛说的:「菩萨修行四法」,缺一不可。 这次为期三天的佛学讲座,我特别选讲这部经,目的就是要将这四种法门,介绍给各位,作为学佛的起步;因为这部经文字虽然短少,但其内容,却教导我们,学佛应有的目标,应有的态度,以及应有的忍耐与修持;若然我们能依教奉行,一定可以利已益人,远离魔障,成就佛道。 一、正释经题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是本的总题,前八个字是别题,后之一字是通题。现在先解释别题,可分三段来说明。 「佛说」二字,显示此经,不是菩萨所说,亦不是声闻、缘觉二乘圣人,或诸天、或化人所说,而是「佛说」。佛是教化主,「菩萨」是接受教化的人,「修行四法」是佛教导我们修行成佛的基本方法。 佛是甚么?佛是已经觉悟的圣人,梵语佛陀,华言觉者。佛在世时,有一天偶然离开精舍,步向森林,最后,在一棵大树下 *** 。当时有一个婆罗门教的信徒路经此地,看见佛印在泥土上的足迹,出现千辐轮相,心想,这是人的足迹吗?于是循着佛的足迹走去,看见一个相好庄严,慈威兼备的人,在树下 *** ,于是上前问:「你是天神吗?」佛很亲切的回答:「我不是天神。」又问:「你是天龙八部吗?」佛答:「都不是。」「那么,你是人吗?」「我也不是人。」「那你究竟是甚么呢?」佛说:「天龙八部,人与非人,都是由烦恼业力所生,困居三界的苦恼众生,而我,是已经断尽烦恼,解脱生死,超出三界的觉者,我应该被称为「佛陀」。 正因为佛是已经断尽烦恼,解脱二种生死,超出三界的觉者,所以不同于凡夫的不觉,不同于外道的邪觉,不同于二乘的偏觉,也不同于菩萨未圆满的正觉,而是三觉圆,万德备的大觉圣者。因此,佛字从人从弗,表示佛是从人修学而成的,但佛并不是普通的一般人。 佛在未成佛之前,虽然也是和我们一样,同是在六道生死轮回中受苦的众生。后来因为接受因善知识的教导,觉悟自己本具佛性,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本觉),于是开始发菩提心,「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始觉),如是不断进修,直至断尽无明烦恼,福慧具足,圆成佛道(究竟觉),因此佛字,又含有本觉、始觉、究竟觉的意义。古人将从人道开始觉悟、修行、直至成佛的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名之为六即佛;并有人用偈颂说明六即佛的境界。六即佛是: (一)理即佛 理是理性,又名佛性,众生原本具足的佛性,与十方诸佛所证的法身理体,无二无别。如华严经说:「善哉!善哉!大地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楞严经亦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受轮转。」可知众生之所以轮回六道,沉溺生死,主要原因,是迷真起妄,随着妄想分别执著,起惑作业,以至迷失理性。古人颂言:「动静理尽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正是形容众生迷真逐妄,不知反妄归真的境界。 (二)名字即佛 众生本具佛性理体,虽迷而不失,若得善知识的开示教导,觉悟佛性本具,谓之名字即佛。例如:在楞严会上佛告阿难:「汝与众生,宝觉真心,各各圆满。」阿难因此发现自己的佛性,虽迷之亦不失,即用无限感恩的心情,赞佛希有,能令他「销除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这就是从语言文字方面,得来有关于佛性本具的消息,古人颂言:「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意思是说:众生历劫沉沦,不知反妄归真,而今因学佛闻法,始知佛性不生不灭,「但除妄念,即如如佛。」反而悔恨自己一向迷真逐妄,蹉跎岁月,枉受生死。 (三)观行即佛 既然已经得知佛性本具,就应该发菩提心,勤求佛道,谋求亲证本来具足的真如自性。若想契证此真如自性,非从闻思修不可。由于多闻佛法,了解佛法,依理起行,精进不懈,念念反观自性,不贪恋诸法幻有的现象,也不执著诸法的空性,自然止息妄念,可以契证中道妙理。古人颂言:「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四)相似即佛 修学佛法的人,由于持戒修定,观行力强,就会引生无漏智慧,破除见思烦恼的障碍,依稀见到若隐若现的真如自性。古人以:「四住虽脱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的偈颂,形容已断见思烦恼的圣人,虽证我空真如之理,但法执依然存在,未得法空。犹如眼中有毛病的人,看见虚空之中,有狂花乱舞。在菩提觉道上,位在十信。 (五)分证即佛 在修行的路途上,十信位满,进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直至等觉,位位深入,破法执、断尘沙,进侵无明。若能断一分无明,即证一分法身。所谓:「无明分分断,法身分分证。」修行至此,己经转凡成圣,亲见常住真心,事理圆融,贯通无碍;但仍未断尽最后一品无明,犹如隔纱观月,朦陇不清,故古人偈颂说:「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眬。」 (六)究竟即佛 等觉菩萨,由于无功用道,断尽最后一品生相无明,即修学圆满,二利究竟,福慧具足,三惑尽,三智圆,三德显,深入妙觉果海,究竟成就佛果菩提。故颂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是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此颂说明觉悟成佛,不过是反妄归真,恢复本来具足的真如自性而已,在真如自性之外,更无另一法可得,所以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正如佛在金刚经所说:「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 学佛的人,由凡夫开始修学,直至究竟成佛,于其中间,经历以上六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背尘合觉,朝着菩提觉道迈进,因此,名之为六即佛。现在经题中的「佛」字,是指六即佛中的究竟即佛。 究竟即佛必证法身、报身、应身。佛的法身,名毘卢遮那,译名遍一切处。在有情界言,即众生本具的佛性;在无情界言,即诸法实相。古人言:「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就是依据佛的法身而言。佛的报身名卢舍那,译名光明遍照。是由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烦恼尽,智光显的自受用身;因历劫修行的果报而得,名为报身。佛的应身,名释迦牟尼,译名能仁寂默。意思是佛综合慈悲与智慧于一身,佛以慈悲故,悯怜众生,不住涅槃,而应身无量,广度众生;佛以智慧故,不住生死,虽应迹三界,而能超越三界,如是悲智双运,永劫往返于生死与涅槃之间,说法利生。现在此经,是应身的释迦牟尼佛,对弟子们说的,因名「佛说」。 佛说此经之目的,是欲令当时修行已得善利,证小乘极果的大比丘们,回小向大,弘法利生,续佛慧命;同时也希望末法时代,佛弟子们,能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自利兼他,亲证佛道,令佛种不断,以遂自己入世教化众生的本怀。


佛经中“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指的是什么?
梵文Anuttarasamyaksambodhi的音译。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可译为“无上正遍知”,是只有佛才能够有的能力,"正觉",就是佛智,或称作"一切种智",是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修行所得的智果;"无上",指其至高无上,无人可凌其上;"正"者,不偏不邪之义;十法界同为一体。谓之"等",不同...

天耳通的其他概况
即使如此,天耳通也不是什么神奇能力,只要如法修行最终皆可修得。届时自然不会误以为神通是特异功能了。若因于佛法境界有所误解而障碍修行,岂不可惜。下面是佛在经中对大乘天耳通的描述。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起天耳通?所谓以天耳力,胜于一切天龙...

仙萨的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二章 背叛第一百一十三章 贪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最毒妇人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处理第一百一十六章 裂痕第一百一十七章 修士修行和萨满修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黄建东第一百一十九章 迟到的奖励第一百二十章 分析与误导第一百二十一章 出巡第一百二十二章 黄石部族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峰第一百二十四章 黄炳第一百...

如何在修行的过程中去除种种障碍?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修行?
何谓业障?贪嗔痴慢疑是也。如何除业障?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菩提心去修行。南无阿弥陀佛

修行到看见满天跳动的这是什么
专一修行时,看到什么都是可能的。其中很多都是幻象和魔障怨亲的干扰。这时候,你不要放心上,就当他没有,继续修完就好了。不要在意你看到的景象,否则很容易走火入魔,堕入魔道。很多练气功练疯的人就是这样的追求幻象。《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说的就是这个。用这句经文压住幻象,...

翻译成白话文:舍利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住六波罗蜜多,净睹史多天宫,当知...
舍利弗,又有菩萨安住于六种波罗密多(布施波罗密多、持戒波罗密多、忍辱波罗密多、精进波罗密多、禅定波罗密多、般若波罗密多),庄严清净兜率天宫,应知此菩萨决定当于贤劫(过去庄严劫,现在为贤劫,未来星宿劫,每劫各有一千尊佛出世)中成佛。舍利弗,又有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虽然已得色界四种...

玄奘法师从古印度带回了多少佛经?翻译了多少,未翻译多少?未翻译的那些...
”玄奘的译文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如是观,实有菩萨,不见有菩萨,不见菩萨名,不见般若波罗蜜多,不见般若波罗蜜多名,不见行,不见不行。何以故?舍利子,菩萨自性空,菩萨名空。所以者何?色自性空,不由空故;受想行识空,非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不离空,空不离受想行...

缺舟一帆渡的角色经历
缺舟则回应多余的联想无益想探知的一切,用禁地两字去称呼已起分别,你是一个直觉很强的修行者,所以对禁地有戒心,但让你想探索禁地的不只是你的心。梵海惊鸿惊讶于缺舟很了解他,但缺舟只是淡淡说他很了解颠倒梦想,遂透露了关于禁地、地门,乃至禁剑颠倒梦想的密辛。 大智慧为加快地门现世的步伐,遂开启对天门的圣战,...

正确的情绪管理五个步骤
樊登知识超市—38.邵一鸣---管理你的情绪(完结) 可以作为参考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个人知识提升的学习资源,包括这两年很火的短视频直播带货运营,各大渠道引流,视频剪辑和有声书等资源,每个分表格都是不同的类目,需要什么切换即可。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

在修行过程中人能避免错误吗
这个看每个人的根器才能决定的,有些人聪明,按照师父传授的去修行,不犯错误或者不容易犯错误;有些人愚笨,经常犯错误,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你回忆一下高中大学军训的事情就明白了,每个人都能很快的掌握正步吗?未必,但是在教官的严格要求下,最后也能走的似模似样的了。学佛也是如此,可能会犯...

湾里区17038034345: 深入经藏:《八大人觉经》 菩萨是怎么修行的 -
人武百合: 菩萨的修行从开始到成佛,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的.(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卢海林) 我们来看这部经,题目叫《佛说八大人觉经》,东汉安世高翻译,他是安息国人,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高原.沙门是一个音译词,有时候写...

湾里区17038034345: 如何行菩萨道 -
人武百合: 菩萨者即是「菩提萨 」的缩写,意为「觉有情」.以自身而言,「觉有情」的「觉」是入诸根「觉结使」位,也就是突破根尘(五根六尘)之纠缠,灭动、静之外内尘境,证得外空、内空,断色阴六根魔相,而证入心的灵知灵觉位.因还具有有...

湾里区17038034345: 观音菩萨是怎样修成菩萨的,最好详细点 -
人武百合: 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湾里区17038034345: 观音菩萨的修练过程,谁知道??? -
人武百合: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和由男“变”女 齐凤山开放是中外关系史的主流.我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和世界三大宗教的传入都是开放与交流的结果.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文化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在佛教供奉的菩萨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德...

湾里区17038034345: 哪些佛经记载了菩萨是怎样得道的? -
人武百合: 这些经文很多很分散.《地藏菩萨本愿经》简述了地藏菩萨修道时的事迹.《佛说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简述了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修道时的事迹.《虚空藏菩萨经》简述了虚空藏菩萨修道时的事迹.但是也不是说的很多.因为菩萨修行.就是六度万行.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所有菩萨都是这样修的.所以就没有讲太多细节的情形.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湾里区17038034345: 十地菩萨是内丹修炼的哪个阶段 -
人武百合: 菩萨的修行,佛教的修行,从来没有肉身修丹的修法.内丹是道家修元神的方法,莫要混了. 菩萨修什么?六度万行.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至福慧圆满而成佛道.

湾里区17038034345: 修佛手持念珠几可最好?有什么含义? -
人武百合: 念珠之颗数,诸经所载不一,略举较常见之用法:(一)木患子经作一百零八颗.(二)陀罗尼集经卷二作数珠法相品举出一百零八、五十四、四十二、二十一颗等四种.(三)数珠功德经亦举出四种,即一百零八、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颗等...

湾里区17038034345: 手串几棵珠子 -
人武百合: 手串一般是十四颗与十二颗,分别代表观世音菩萨十四种无畏功德与十二因缘.十四种无畏具体内容如下:(一)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不自观音,谓不随声尘所起知见;以观观者,谓返照自性.不起知见,则无所妄;返照自性,则一切真寂,无...

湾里区17038034345: 什么是登地菩萨和一地菩萨的区别 -
人武百合: 登地菩萨,指的是初地以上的所有菩萨,从初地直到十地大菩萨.而一地菩萨,也就是初地菩萨,只是登地菩萨中最基层的一级.当然即使是初地菩萨,也是成就者,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也是遥不可及的了.

湾里区17038034345: 佛珠应该多少颗 -
人武百合: 一百零八颗: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